無感支付這麼火,到底啥叫無感?

無感支付這麼火,到底啥叫無感?

2018年以來,無感支付這個詞也是頻頻被提及。那什麼是無感支付呢?顧名思義,就是沒有感覺或者感覺很少的支付方式。讓支付環節完全秒化(1-2秒可以看作是無感的一個標準),不作為一個獨立的環節出現,沒有為支付而出現的專門操作動作。

現在已經非常普及的微信支付寶掃一掃支付,是不是無感支付呢?

當然不是,我們來看看動作:把手機掏出來——掃一掃二維碼,或是:調出支付二維碼——讓對方掃一掃,你看,這個過程是有感覺的吧。你需要有掏手機,打開微信或支付寶,調出掃一掃或支付二維碼這些專門動作。

無感支付這麼火,到底啥叫無感?

雖然已經方便省時很多了,但還沒到秒化與無動作的境界。掏手機打開微信支付寶,掃碼需要一個很具體的操作動作的。

比如在停車場景,縱使實現了微信支付寶支付,除了與手機相關的動作,還要包括停車,開窗,關窗,重新踩油門的時間。這麼多的動作和花費的時間,更加不能說是無感。

刷臉支付,實際是一種無感支付,或代表著無感支付的一個方向。

人臉識別從抬頭看鏡頭,到支付成功,基本是1-2秒的事。雖然反應慢的好幾秒也有可能,但起碼是抬頭就行,而且當前的技術做到1-2秒是沒問題的。這個實現支付的過程,只是一個輕微的動作。可以說是讓人沒有任何的具體的過程動作。

無感支付停車

2017年9月12日,車主只需將銀聯卡與車牌綁定,即可體驗"無感支付"停車繳費,深圳機場成為國內首家實現銀聯"無感支付"停車繳費的機場。

"無感支付"停車繳費功能由深圳機場、中國銀聯、民生銀行等單位聯合推出,是通過停車場車牌識別技術與銀行卡捆綁而實現的快捷支付服務。車主首次使用該服務時,需通過手機掃描深圳機場停車場內張貼的二維碼進行註冊簽約,並綁定具有"銀聯"標識的銀行卡及車牌號,離場時即可實現自動繳費。值得注意的是,同一輛車只需一次簽約綁定,今後無需重複操作。

這種新型的無感支付方式,將每輛車離開通行時間從10秒降至不足2秒,時間會比原來節省80%

無感支付這麼火,到底啥叫無感?

簡單說,無感停車做到了“車牌識別—抬杆—通過—扣費”四個環節同步進行,並且省掉了停車,再啟動兩個耗時環節,讓整個停車收費操作縮短到了2秒。

而對車主來說,僅僅只有將車速略微放緩這一輕微動作。而且本身進出停車場時車速就不高,車主始終保持的是一種常態駕駛感覺,沒有因為停車付費而多出的其它操作動作,讓駕駛中斷,所以接近無感。

識別與扣費同步,並且識別融合到其它非支付環節中。如商場,識別結合到進出門身份識別;停車場,識別融合到抬杆環節中;支付不再作為一個單一的流程出現,則就是無感支付的無感體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