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貶到惠州的蘇東坡真的願意“不辭長作嶺南人”?

“一從坡公謫南海,天下不敢小惠州!”這是清人江逢辰的詩句,這句話也客觀地說明了蘇軾對惠州的貢獻。

一座城市有一座城市獨特的城市印象,惠州的印象是什麼?是羅浮山?是西湖?是蘇東坡?


被貶到惠州的蘇東坡真的願意“不辭長作嶺南人”?


(一)蘇東坡貶嶺南

蘇東坡在中國文化歷史上,給我們的印象是人氣十足的大文豪,唐宋八大家之一,可他的一生卻是坎坷跌宕,不盡人意!他曾三度在朝為官,官至兵部尚書、吏部尚書,三度遭貶外放,垂老投荒、顛沛流離。

千年後穿越時空,回望這位歷史名人,仍不免讓人惋嘆。

才華橫溢和高遠志向伴隨著這位青年才俊走出了蜀地,個性的張揚,也將註定文人的遭遇,最終以文獲罪,因烏臺詩案而下獄。

元祐八年,宣仁太后去世,宋哲宗親政,啟用新覺,開逐舊臣。蘇東坡本以為保持中立,卻遭到了新舊兩派共同的排擠。紹聖元年(即1094年),蘇軾被告為在前掌內製圖,語涉譏訕先朝。被貶為“知英州”(今廣東英德縣)。這一年,他59歲,縱然開始了半生的顛沛流離。官未至,續貶寧遠軍節度副使惠州安置。


被貶到惠州的蘇東坡真的願意“不辭長作嶺南人”?


被貶到惠州的蘇東坡真的願意“不辭長作嶺南人”?


被貶到惠州的蘇東坡真的願意“不辭長作嶺南人”?


古時候的嶺南,在當時的中原看來,乃是蛇蟲出沒,野獸橫行,與魑魅為鄰的瘴癘之地的十足蠻荒之地。流放嶺南,就已經註定客死他鄉,埋骨荒涼了!在這樣的年齡,被流放嶺南,那時的蘇東坡未免灰暗鬱悶。

東坡流在惠州雖只是短短的三年,對他來說,卻是一段深刻的日子!來到了惠州,讓蘇東坡意外的是,嶺南原來是“風物殊不惡”,令他“眠食俱佳”、“有足樂者”。因此,他到了惠州不久,便寫下了不少讚美惠州山川景物的佳作,異常激動地立下了定居惠州、“不辭長作嶺南人”的決心,可見他是十分眷戀和熱愛惠州的。

(二)結緣西湖

蘇東坡一生與西湖結下不解之緣。惠州,隨著蘇東坡這位大文豪的到來,西湖也開始閃亮發光了。惠州西湖,在當時還不叫“西湖”,而叫“豐湖”由平湖、豐湖、菱湖、鱷湖、南湖等五湖組成,東西約二十里,南北約十六里,湖水面積約為杭州西湖的兩倍。剛到惠州不久,他就在一次遊湖後,略帶酒意,寫下了“夢想平生消未盡,滿林煙月到西湖。”自此之後,“豐湖”在他的詩文之中屢屢出現為“西湖”。

西湖邊上有座建於唐朝的古塔,名叫酒洲塔,東坡先生又稱它為大聖塔。每當月上柳梢,晚煙輕飄,微風蕩波的良宵,經常夜半披衣而起,來到湖邊欣賞那番美景,吟誦佳句,“更山吐月,玉塔臥微瀾”。自此,“玉塔微瀾”便成為了西湖一大充滿這詩意的景像。


被貶到惠州的蘇東坡真的願意“不辭長作嶺南人”?


蘇東坡之於惠州的意義和影響是空前的,是深遠的。惠州現仍殘存有關蘇軾的不少遺蹟。如白鶴峰故居,合江樓、嘉祐寺;開挖的水井,以“蘇”姓命名的“蘇堤”,他侍妾的“朝雲墓”,“六如亭” ,“豐湖書莊”, “東坡亭” 等等。在這貶謫投荒的三年,蘇東坡離開了中原的錦衣玉食,社會地位急劇下降,更是讓他靠近了底層百姓,瞭解民間疾苦。修橋補路,開荒拓地,蘇東坡為惠州這片荒蠻之地帶來了中原文化的薰陶。寓惠三年,東坡先生留下了大量的文學創作,寫下了580多篇詩詞、散文、序跋。

回顧這一歷史文豪,蘇東坡之於惠州,真不愧清人江逢辰的詩句中所寫“一從坡公謫南海,天下不敢小惠州!”,諸君,您看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