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管不住,覺得太失敗?用“90

孩子一天天地長大,原來在襁褓裡乖乖吃奶的孩子,成了滿地亂跑、在商場裡賴皮買玩具、到點還不睡覺硬是要玩手機、作業寫得拖拖拉拉歪七扭八的“淘氣鬼”。很多父母開始覺得很懊惱,怎麼原來一個乖寶寶卻一夜之間變得那麼頑皮、令人不省心了呢?

鄰居芳芳在和我聊天的時候也說起了這樣的煩惱。她兒子原來真的是非常的聽話,從來亂叫亂喊、亂扔東西,上了小學之後卻開始變得很固執,很多事情都和家長對著幹。

例如,芳芳讓兒子去洗手完吃飯,他卻一定要看完動畫片,叫都叫不動,孩子爸爸有時候一生氣就會揍孩子,沒想到孩子越來越牴觸,反而更加叛逆了。

芳芳就和我吐槽,感覺孩子真的是管不住了,覺得自己教子無方,太失敗了。我看她情緒消沉,就試圖開導她,畢竟孩子越來越難管教,不僅僅和教育有關,也和孩子自身的原因有關。

孩子管不住,覺得太失敗?用“90/10”定律來透析孩子管教問題

孩子難管教的原因

1. 孩子的大腦還未發育完善

研究表示有56%的家長會期望他們3歲以下的孩子能夠控制情緒、不去做不讓做的事情(例如,飯前不要吃並欺凌),但是兒童心理學家和發育家都表示,正常的孩子到了3-4歲才能這麼做到。

而且,他們大腦中負責自我控制的區域只有到了青春期之後才會逐漸發育完善。所以下次你看到自己的孩子調皮搗蛋,就要檢討是不是給孩子定了一個他根本就做不到的要求呢?

2. 身體因素

我們家長也能感受到,如果自己非常餓、渴、或者睡眠不足、感覺很累的時候一點小事都能讓自己特別容易心情不好。

所以下次如果看到孩子鬧心了,我們應該先去看看是不是孩子的一些基本生理需求沒有滿足?除此之外,青春期前兒童的新陳代謝特徵決定他們往往在大量的運動後還不覺得累,且體力恢復更快,所以有的時候你會發現孩子到了半夜了都還非常興奮,怎麼都哄不睡著,那就是孩子天生的特性決定的。

孩子管不住,覺得太失敗?用“90/10”定律來透析孩子管教問題

3. 獨立慾望

我們往往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獨立的思考和行動,但是看著他們非常頑固地和我們對著幹地去做一件事的時候,家長還是感覺很無奈的。

例如,週四有一節體育課,媽媽想給孩子準備一件透氣寬鬆的衣服,孩子卻一定要穿緊身的“蝙蝠俠”套裝,不穿就不去上學。在這種時候,我們要記得,雖然有的時候孩子做的決定在我們看來錯得離譜,但是這是他們在滿足自己的控制慾望和自尊心,通過這方的方式,他們也在慢慢學會獨立。

4. 缺乏歸屬感和自我價值感

歸屬感指的是個體和所屬群體之間的內在聯繫,在那個群體中,個體希望被接納、重視和肯定。而自我價值感指的就是通過一個人由於在群體中擁有了一定的地位和正面評價之後,覺得自己被重視了之後產生的積極情感體驗。

美國心理學家亞伯拉罕·馬斯洛(Abraham Maslow )在“需要層次理論”中就解釋了,在生理和安全需求被滿足之後,人們往往會希望自己的歸屬需求也被滿足。

在孩子的溫飽問題被滿足之後,他們也會自然而然地開始尋求被認同的感覺,但是如果家長不能給予他一定的關注和積極評價的話,孩子就會可能通過渾身解數來吸引父母的注意力。

孩子管不住,覺得太失敗?用“90/10”定律來透析孩子管教問題

5. 別人的評價

調皮的孩子,往往在學校也會不容易遵守紀律,老師可能也會給他們相應的懲罰,這樣的話就容易被別的孩子貼上“壞孩子”“淘氣包”的負面標籤,這樣孩子可能也會認為自己就是天性頑劣,無藥可救,久而久之就會自暴自棄,反而滋生叛逆心理。

孩子的暴脾氣,也很可能是用因為家長自己錯誤的行為導致。看到孩子調皮搗蛋、讓人不省心,有的家長會不分青紅皂白地就劈頭蓋臉一頓打罵,這麼做反而會給孩子起到非常不好的示範作用。

俗話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下次你再看到自己的孩子蠻橫地回答你的問題的時候,你就要反思了,你是否教給孩子怎麼以禮待人,還是平時就是用強硬的態度對待孩子?

孩子管不住,覺得太失敗?用“90/10”定律來透析孩子管教問題

用“90/10”定律來透析孩子管教問題

美國暢銷書作家史蒂芬·柯維(Stephen R. Covey)在《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中提出了“90/10”的人生定律:“生活中的10%是由發生在你身上的事情組成,而另外的90%則是由你對所發生的事情如何反應所決定”。

簡單來說,生活中重要的是你怎麼處理事情,而不是事情發生本身。這個定律就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例如,早晨上學前,孩子不願意穿鞋,在家裡亂跑,媽媽因為心急擔心要遲到了。

所以就罵了孩子,沒想到孩子竟然哭起來了,於是媽媽要耗費更多的時間讓孩子冷靜下來,把孩子的鞋穿好才帶孩子出門,但是發現學校的班車早就離開了,所以媽媽要打車送孩子去學校。

因此,不僅僅孩子上學遲到,而且媽媽也上班遲到了,失去了當月的全勤獎。於是媽媽下班之後很沮喪,因為全勤獎金對於他們拮据的家庭來說非常重要,所以她一回家就數落孩子。

孩子管不住,覺得太失敗?用“90/10”定律來透析孩子管教問題

孩子也變得很沮喪,認為自己害了全家,心情抑鬱,於是作業做不好,第二天到學校還被老師罵了,然後對於學習越來越沒有信心,學習一落千丈…… 回顧這個故事,我們能夠發現,導致孩子學習一落千丈的問題可能是孩子沒有好好穿鞋,也有可能是媽媽沒有控制住情緒而罵了孩子,導致時間的耽誤。

按照90/10定律的邏輯,如果上面這個故事裡面的媽媽能夠直接就去讓孩子冷靜下來,而不是劈頭蓋臉地責罵孩子,那麼故事的結局或許會截然不同。

其實,這個故事看似離譜、因果關係也過於絕對,但是我們無法否認的是,我們每天做的決定正在決定著我們的人生走向,我們做為更成熟的家長,應該用更明智的方法來教育孩子,做好每一個關鍵的決定。

孩子管不住,覺得太失敗?用“90/10”定律來透析孩子管教問題

【孩子頑皮問題,要對症下藥】

俗話說,牛要耕,馬要騎,孩子不教就調皮,那我們到底要怎麼才能正確地教育孩子呢?

①多給孩子陪伴和反饋

人類都是社交動物,都希望在群體中獲得關注和讚揚,對於孩子而言,父母就是他們最親近的社交圈,父母的一個關切的眼神、一句表揚的話語、或者簡單的一個親吻就是對孩子的肯定和關心。

家長應該多陪陪孩子,見證他們的每個“第一次”,陪他們分享生活的西女愛樂,給他們足夠的歸屬感和安全感,成為他們“避風的港灣”。

②控制自己的情緒

以暴制暴是最不可取的教育方式,畢竟孩子往往“有樣學樣”,如果家長因為自己的情緒無法控制,對孩子出言不遜、暴力相待,孩子往往會覺得很委屈和卑微,沉浸在消極的情緒中無法自拔,日積月累可能就會產生心理創傷。

既然那個不受家長控制的10%事件已經發生,那麼我們就要做好自己的90%的選擇,控制自己的情緒。這樣家長才能成為孩子的榜樣,給孩子營造如沐春風的氛圍,孩子下次再鬧情緒的時候就會 “見賢思齊”,從而更好地控制自己。

孩子管不住,覺得太失敗?用“90/10”定律來透析孩子管教問題

③等孩子冷靜下來

如果孩子帶著情緒,往往很難聽得進去話,而且容易頂嘴,讓家長感覺更“氣不打一出來”的憤怒,更不利於和孩子沒有芥蒂地溝通。所以,正確的方式應該是先穩定孩子的情緒,我們可以用其他方法轉移注意力或者讓孩子發洩完情緒,再來溝通和疏導。

④定規矩

理解孩子的需求、給孩子決定權固然重要,但是不是所有的要求都是合理的,我們作為家長也應該有正確的判斷,否則一味地寵溺孩子、放權給孩子的話,反而會容易讓他們更加為所欲為。孩子的判斷往往並沒有見過世面的家長來的準確,所以我們還是要和孩子講好規矩,限制孩子的無理要求。

只有當父母很好地做出那90%的反應,那10%的孩子頑皮問題才能更好地被解決。有些事情無法規避,但是我們的態度和做法很重要。我們應該以身作則,把道理一點點如沐春風般地滲透到孩子心田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