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教育,以生命影響生命


自然教育,以生命影響生命

自然教育的涵義很廣泛,至今尚無確切的定義。除了與“自然”有關的教育外,“自然教育”也指依孩子的自然天性或狀態進行的教育。自然教育的實踐往往有下列特徵:首先,很關注情感的啟迪和提升;其次,更加註重戶外,強調直接的體驗;最後,非常關注人與自然、人與他人以及人與自我等三個關係的建立和提升。

約瑟夫·克奈爾是美國從事戶外教育的傑出人物,他說:“自然給了人類一份厚禮,那就是我們認識自己的能力。當我們學會了認識自己和周圍的世界後,人才成為大自然最完美的傑作。從另外一方面看,只有人類才能如此透徹地欣賞與關注自然,只有通過人的體驗,自然的微妙才能如此鮮活地體現。”

自然教育,以生命影響生命

自然教育,絕不僅止於在自然中玩耍嬉戲,或瞭解自然的一些知識與規律,更在於人們聯結自然、師法自然,探尋生命的的本質,在生態的世界觀中求得人類文明與自然的和諧發展。近些年來,自然教育的重要性被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它對我們到底有什麼意義呢?

孩子成長的需求

自生命之始,自然的形態、感覺、氣味、聲音等就圍繞著每一個個體。孩子通過感覺來生活,感官體驗將孩子們內心深藏的情感世界與外界聯繫起來。“自然環境是感官刺激的主要來源,因此,自由自在地在戶外環境中探索和玩耍,對於兒童內心生活的健康發展是至關重要的”,美國著名戰地記者羅賓·摩爾如是說。

然而,現代的生活使得我們過度依賴科技,不盡如人意的城市設計和城市化進程,正在使城市裡的孩子從空間上(缺少便利合適的自然玩耍場所)、時間上(忙於功課、補習班及被電子產品吸引)、心理上(自然是可怕的)疏離了自然。

自然教育,以生命影響生命

紐約州立大學人類生態學院設計及環境分析教授南希·威爾斯認為:“生活在自然景觀豐富地方的兒童,比起居住在自然景觀稀少地方的兒童,患上由壓力而引發的精神疾病的人數要少。越是精神虛弱的兒童,比如那些生活重壓下煎熬的孩子們,其周圍自然環境的療效越是顯著。”

自然教育,以生命影響生命

大自然對於情緒緩解的原因之一,是因為綠地能促進社交活動和社會支持。一項瑞典的調查指出,居住在可以方便地到戶外活動地區的孩子及父母,其結交的朋友比因交通所限而不能遠足的孩子及父母多一倍。

自然同時也能提供培育孩子的獨處能力。一項對芬蘭十幾歲孩子的研究顯示,孩子們會在心煩意亂的時候走到自然環境中去;在那裡,他們理清思路,多角度看問題,重新放鬆釋然。

一個豐富的、開放的環境,會持續地激發孩子們的創造性,而死板的、乏味的環境將限制個人或團體的健康成長和身心發展。人口密集的、自然環境甚至自然物稀缺的城市,急需推動公眾瞭解自然教育,引導父母及其他成年人多帶孩子到自然中去,在有限的時間內獲得更好的自然教育效果,促進孩子們身心健康的成長。

成人身心再生的需求

改進居住環境中與大自然接觸的程度,無論是綠地還是水生環境,不僅會對兒童產生積極影響,成年人也會因此受益。

巴塞羅那全球健康研究所環境流行病學家馬克·尼烏文赫伊曾表示,早先對加泰羅尼亞地區的人口進行的一項研究顯示,家庭周圍綠地面積越大,居民的心理問題就越少。“這些人較少服用對抗抑鬱和焦慮的藥物,這些心理問題在這些人群中要少20%至30%”,尼烏文赫伊曾指出。

自然教育,以生命影響生命

但為什麼在森林中散步會對我們產生積極的影響呢?馬德里自治大學環境心理學教授何塞·安東尼奧·科拉利薩表示,這是因為我們的神經系統會“想念”大自然,我們天然地就會偏愛存在植被和水的景觀,因為這些元素對我們的生存至關重要。這項研究的重要之處在於,讓我們意識到與大自然接觸不是一項娛樂活動,而是對我們的心理平衡和健康至關重要的事情。

莊子說“天地有大美而不言”,一旦你投身於自然,她就能讓你意識到自身的渺小,讓你明白,世界上除了自己還有很多偉大的事物。唯有在自然中,眼前問題才不會要求你立即給予注意或者找到答案,你可以遠離痛苦而又不會與世界脫節。但是傳統觀點往往會令人覺得到自然中玩是浪費時間,或者在一週的忙碌工作後,人們更期待呆在家中休息。

自然教育,以生命影響生命

迴歸自然,不僅調節我們的情緒,更可以幫助我們拾回對美好事物的感覺,提高我們的審美、品味和思考深度。正如《寂靜的春天》裡所說:“那些感受大地之美的人,能從中獲得生命的力量,直到一生。”因此,我們需要自然教育讓自己停下來、靜下來,仔細看看身邊的人和事,更好地傾聽內心的聲音,讓生命更豐滿。

自然是崇高的、嚴酷的、美麗的。自然所提供給我們的東西,是街道、封閉社區或是電子遊戲所不能提供的東西。多樣化、開放的自然會鼓勵社交互動,可以啟發孩子養成社會性感知與知識、道德、習慣,更可以幫助我們放鬆釋然,探尋生活與生命的本質。

迴歸自然,為了我們的孩子,也為了我們自己。

自然教育,以生命影響生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