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倖存者偏見:看不見的彈痕最致命

01倖存者偏見:看不見的彈痕最致命

要複製別人的成功或者延續自己的成功,就必須要理解過去成功的原因到底是什麼,而成功者在總結自己成功的原因的時候,非常容易犯一個很大的錯誤,我們稱之為倖存者偏見。

概念:倖存者偏見

二戰期間美國統計學家沃德教授被授命,研究如何降低戰機被擊落的概率的這個問題,他的研究發現飛機的翅膀是最容易被擊中的部分,而飛行員的座艙和飛機的尾部則是被擊中最少的部分。但是依照當時的航空技術,機器的裝甲只能局部加強,以免過重,那麼問題來了到底是應該增強機翼還是應該增強座艙和尾部呢?當時的作戰指揮官認為既然機翼最容易中彈,那麼當然應該增強記憶了,但沃德教授則建議加強飛行員的座艙和發動機尾部發動機的位置。

我的教授認為作戰指揮官的這個判斷就是犯了嚴重的邏輯歸因的錯誤,倖存者偏見,從統計的觀點看多次擊中機翼的轟炸機,但依然能夠安全返航,而機尾部分卻發現很少中彈,那並不是因為他不會真的中彈,而是因為它一旦中彈了,可能根本就無法返航,後來事實證明教授的建議是正確的,聯軍的轟炸機被擊落的比例顯著降低,英國軍方還動用了敵後的工作人員收集部分墜毀在德國境內的飛機的殘骸,發現了中彈的部位,果真如我所預料的,主要集中在座艙與尾部發動機的位置。所以說看不見的彈痕最致命。

到底什麼叫做倖存者偏見?它是一種常見的邏輯的謬誤,我們只能看到經過某種篩選而產生的結果,並沒有意識到篩選的過程,而忽略了一些非常關鍵的信息。

運用:如何避免倖存者偏見?

第一,要向失敗者學習。

馬雲曾經說過我創業10年以來最大的心得是永遠去思考別人是怎麼失敗的,向失敗者學習的本質就是意識到沉默數據的存在,讓死人開口告訴你發生了什麼。

第二,要向反對者學習。

你做了一個產品上收集一些用戶的意見,很多熱心用戶給你提各種建議意見,希望增加這個功能增加那個功能,但這些人都是你產品的倖存者,他們覺得你的產品其實還不錯,才願意繼續用下去,但那些真正覺得你的產品很爛的人,他可能用了一次之後就把你的軟件給刪掉了,他們的意見其實可能會更重要,但是因為死人無法開口你所以你永遠都是聽不到他們的聲音。主動找到他們,問問他們為什麼要走,而不僅僅是剩下的人為什麼要留,也許會給你不一樣的視角和更大的價值。

第三,培養識別倖存者偏見的能力。

總結:認識倖存者偏見

第一,大家一定要理解所有的成功者其實都是倖存者。

第二,我們要向成功者祝福,但是要向失敗者學習,拋掉對個案的迷信,讓死人開口說話,全面系統的瞭解才能克服這個偏差。

第三,要建立非常嚴謹的邏輯思維方式,一次成功很多人是靠運氣,兩次成功要想排除運氣的部分就就要靠基於嚴密的邏輯思維的戰略思考,而能夠三次或者4次成功的企業家通常對整個商業世界的運行規律,有著自己深刻的理解,他通常是一個哲學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