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果:從女神教授到"萬人炮轟",將"耄耋"讀成"毛至"

在這個互聯網信息交互極度發達的時代,網絡的利與弊都在無形間被放大到了極致。

各行各業都不乏一夜成名的“網紅”、“大神”,人們可以憑藉自己的長處輕易地獲得盛大的掌聲與讚譽。

但是與此同時,跌下神壇也不過朝夕之間,一丁點放在普通人身上無足輕重的小錯誤都能點燃“鍵盤俠”的引信,緊接著引發勢如潮水的猛烈攻擊。

你永遠也想不到怎樣一件小事就會觸及網絡暴力的導火索,可能只是一個口誤、一次懈怠、一個不標準的姿勢。

復旦的“網紅”教師陳果是網絡的受益者,更是網絡暴力的受害者。

她恪守著教師的師德與義務,帶領一群群孩子追逐理想與目標,卻莫名一夕成神,一朝成恥。真可謂“眼看他起高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不由令人唏噓不已。

陳果如何成“神”,又如何崩陷?這其中經歷了一番曲折的故事。

陳果:從女神教授到

一、高知美女課堂展風采,“三殺”魅力走紅網絡

陳果的成名雖非她主觀意願,但並不令人意外,她的知識與底蘊都足夠與她的名氣相匹配。

這位1981年出生於上海的美麗女孩自小品學兼優,在性格氣質方面也因為良好的家教而顯現出獨特的親和力。自小對自己嚴格要求的她順利考入了復旦大學文科基地班,並選擇了高深的哲學專業攻讀。

哲學的枯燥晦澀幾乎人盡皆知,但是在陳果的刻苦研讀之下,她一路過關斬將,攻克了復旦哲學系的博士學位,並曾經前往溫哥華大學擔任訪問學者一職,獎學金等榮譽更是頻頻斬獲,不在話下。

讀到這裡,我們不難看出陳果擁有著極其深厚的專業水平與專業素養,這也為她之後的走紅埋下伏筆。

陳果:從女神教授到

2008年,陳果接受了母校的聘書,正式走上講臺,成為了一名講解“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的教師。這本是一門極易令人昏昏欲睡的課程,但在陳果深入淺出的講解下,學生極易沉浸其中。

2010年起,開始有學生將她講課的視頻上傳至網絡,她鞭辟入裡的思想、靈活思辨的口才、修長優美的身姿氣質成為了抓人眼球的“三殺”絕招,一時間走紅網絡,成為了名聲在外的美女名師。

在陳果的課堂上,你永遠不會覺得枯燥乏味,總是金句頻出。那句“狂歡是一群人的寂寞,孤獨是一個人的狂歡”便是出自陳果的課堂。一時間,陳果成為了眾人矚目的中心。

陳果:從女神教授到

二、一課之間“人設”坍塌,名師淪為網暴對象

在陳果的教學視頻走紅網絡後,她雖然無法阻止事態的發展,卻始終保持著清醒的認識,看到了人紅是非多這一註定的結果,這或許也是群體之間羨嫉的本性所造成的不可更改的黑暗面。她仍然如同從前一般盡心教學,但也不免為自己的前路擔憂,曾說出“神壇即祭壇”之語,豈料一語成讖,預測到了自己的未來。

在一次日常的授課中,陳果一如既往投入地講授知識點,正進行講解時,意外發生了:不知是並不認識“耄耋”二字還是一時口誤,陳果將這兩個字讀成了“毛至”。這本是一個極其不值一提的錯誤,無論再怎麼博學的人都難免有口誤的時候。

可是在視頻上傳至網絡後,逐漸發酵為一個眾人口誅筆伐的事件,陳果也被推上了風口浪尖。

對於這位“復旦女神”、“最受歡迎女學者”的無心之失,一眾看客心內的不平衡似乎終於找到了一個發洩的出口,原來這位高知美女也有知識缺口。

一時之間,幸災樂禍的聲音席捲而來,陳果成為了輿論下的犧牲品,嘲諷她學術不端的人不計其數,更有甚者將矛頭由學術指向人品,將陳果徹頭徹尾地批為“中國學術界之恥”。

陳果:從女神教授到

三、輿論之下不卑不亢,銷聲匿跡迴歸正常

因為這樣一個低級錯誤,陳果的位居高位成為了一件不可饒恕的事。對此她本人又做出了怎樣的回應呢?

與外界的轟轟烈烈相比,她的反應顯得尤為雲淡風輕,正如她自己曾說的“我自風情萬種,與世無爭”,在發文道歉為此事畫上一個句點後,便再無回應,逐漸消失在了大眾的視野。

雖然這場鬧劇已然落幕,但是其中的問題不由引發人們的深思。陳果真的值得被這樣猛烈地攻擊嗎?所有人似乎都忘記了,她並非文學專業的導師,而是一名思修課的老師。

當初的走紅也是因為她精彩的課堂與過硬的專業素養。如今只因為一個偶然出現的小小失誤就將她的精彩教學全盤否定,無異於因為一塊小小的黑斑就對星球的萬丈光芒視而不見。甚至咄咄逼人到要將陳果轟出講臺,其間惡意與黑暗足可見之。

陳果:從女神教授到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陳果僅僅是一名術業有專攻的大學老師,歷史上犯口誤的文學大家也不在少數,“嶺南儒宗”饒宗頤就曾將“珠圓玉潤”念成“豬丸玉碎”,胡適也曾因讀錯“漯河”而遭到同伴嘲笑。

文史大師更同樣是公眾輿論的受害者,因為擔任央視評委的過程中讀錯了“仁者樂山”,而被公眾口誅筆伐。按照如今的互聯網邏輯,這些大師都應當待在家中不再面世。

如今的陳果也已迴歸正常的教學與生活,面對他人的錯誤,網民實在不應該錙銖必較,漢語經過數千年的發展,讀音繁雜,任何一個學識淵博的人都無法保證自己一生不讀錯一個字,陳果雖為“復旦女神”,但也同樣存在著知識的殘缺面。

網民的糾錯更像是一種自我黑暗面的宣洩,而非真正的嚴謹求學。相信她日後一定會更加嚴謹。一時的口誤也並未影響她精彩的課堂,實在不應當讓網絡暴力毀了一個優秀青年教師的信心與前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