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旅遊讓風景變“錢”景

鄉村旅遊讓風景變“錢”景

會龍村一角。

名片

會龍村位於前鋒區代市鎮西部,距離代市場鎮3.5公里,面積1.1平方公里,以淺丘地貌為主,耕地面積1256.8畝。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該村圍繞“住上好房子、過上好日子、形成好習慣、養成好風氣”的目標,將村級文化建設、精神文明建設、村風村貌整治等融入脫貧攻堅重點工作。2018年,該村被評為全省“四好村”。2019年,該村黨支部被評為四川省先進黨組織。

現場故事: 產業管護忙 群眾齊增收

“天氣好,上班了!”近日,天剛亮,會龍村村民方金蓮的家門就被敲響了,那是鄰居邀她一起上班。

戴好口罩、草帽,穿好工作服,方金蓮“全副武裝”後便和鄰居一起來到村裡的桃園,開始了一天的工作。

不一會兒,佔地800畝的桃園裡就熱鬧了起來,30多名村民熟練地進行除蟲、除草等管護工作。

看著長勢喜人的桃子,方金蓮管護時更加小心翼翼,滿心歡喜地期待著今年的豐收。

“今年,桃園由村集體經營,收入全部歸入村集體所有,我們老百姓也能分得紅利!”方金蓮說,去年,靠著在桃園務工,她有了1萬多元的收入,減輕了家庭負擔,現在村裡發展得越來越好,她有了更多的盼頭。

不僅是方金蓮,隨著村裡產業的發展,更多的村民在家門口實現了就業。

“產業的發展為村民提供了更多的就業機會,從去年12月起,每天都有幾十名工人在桃園和檸檬園裡務工。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村民們也在做好防護措施的前提下,有序管護桃樹和檸檬樹。”會龍村黨支部書記賀世芬說,2014年起,該村就注重發展村集體經濟,成立了專業合作社,並以“合作社+業主”的方式,打造了400畝檸檬園和800畝桃園,開發了桃園悅野生態公園鄉村旅遊項目,開設山地賽車、休閒垂釣、農家品茗等10餘個主題遊樂項目,舉辦了桃花節,打響了會龍村鄉村旅遊的名氣。

如今,桃園悅野生態公園成為市民休閒旅遊的優選地。依託這些產業,村民也吃上了“旅遊飯”。

“現在不用外出打工,在家門口就能掙錢。”村民陶友菊嗅到了商機,她將自家房屋的一樓改成農家樂,每到週末生意非常火爆。

更有村民另闢蹊徑,努力拓寬增收渠道。葉明清是會龍村最早報名申請修建新房的村民之一。新房建成後,他長期在外打工,房子一直空著。後來,他將新房以每年兩萬元的價格租給村集體,村集體又將房子打造成鄉村旅舍進行出租,一舉兩得。

“現在好多常年在外務工的人都回到村裡了,捨不得離開這個越來越美的新農村。”村民蔣小莉深有感觸地說,生活在會龍村,讓她覺得很滿足。

發展路徑: 因地制宜發展鄉村旅遊

近年來,會龍村對全村的村級道路、便民路進行升級改造,全面整合農業、水務、交通、國土等涉農項目資金,集中打捆投入到基礎設施建設中,推動基礎設施建設由“單打獨鬥”向“協同配套”邁進,夯實了現代農業發展基礎,增強了可持續發展能力。

路修好了,會龍村因地制宜發展產業,將產業作為實現群眾脫貧致富的關鍵,大力發展標準化、集約化、現代化的特色效益農業。建立完善“土地入股+集體發展資金入股+專項資金”的利益聯結機制,發展標準化檸檬、蔬菜產業450畝;成立專業合作社,採取“農戶土地入股+合作社管護+收益分紅”的方式運作,打造亦農亦景特色桃園產業800畝。堅持產村相融、農旅結合發展思路,引進廣農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充分挖掘文化元素、觀光休閒元素,規劃建設以桃園觀光和越野賽車為主題的“桃園悅野”鄉村旅遊項目,完成桃園觀光、餐飲基地、垂釣基地、露營基地等配套工程,增加村集體收入,解決群眾就業問題。

扶貧先扶智。會龍村還大力開展能力提升培訓,並根據勞動者的文化素質、遵循群眾就業願望,結合現代農業基地和前鋒區工業園區用工需求,分類組織開展農業生產、輕紡加工技能培訓,幫助村民就近就業。

目前,會龍村已成功獲評省級文化示範村,桃園悅野生態公園被評為國家3A級景區、省級示範農莊。

記者感言:

脫貧攻堅工作做得實不實、效果好不好,基層群眾最有發言權。近年來,在會龍村黨支部的帶領下,會龍村因地制宜找準了發展之路,讓村民住上好房子、鼓了錢袋子,產業興旺、村美人和。通過村民溢於言表的喜悅,可以證明會龍村的發展之路值得借鑑。希望會龍村能管護好現有的產業,讓村民持續穩定地增收。(前鋒記者站 劉華 廣安日報全媒體記者 陳玲 劉婧/文 劉秦君/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