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為什麼離職?這個問題太難回答?三個策略,教你完美“避坑”

我有個朋友,由於對自己目前的工作一直不他滿意,所以最近在頻繁的找工作,然後也參加了各種面試,不過結果都不理想。

他給我分享了上次面試不中的苦惱。在上次面試的過程中,他前面的問題都回答的很好,但是在回答最後一個問題時,把他給難住了。HR問他,你為什麼要從上一家公司跳槽呢?由於,這個問題他之前也沒有想清楚,他只好如實回答:對現任的領導不太滿意,因為這個領導總是喜歡隨意指揮工作,自己接受不了。然後這個問題回答之後,HR就讓他回家等消息,這一等半個月過去,沒有任何音訊,這個工作又泡湯了。

這兩天他也很苦惱,然後向我諮詢,究竟自己哪裡做錯了?我說要是我是HR,我也不敢錄用你,你就因為不喜歡領導,就要離職。領導又不是按照你的喜歡與否來安排的,誰敢保證下次你就能遇到自己喜歡的領導?

你為什麼離職?這個問題太難回答?三個策略,教你完美“避坑”

一、為什麼要離職?你抱怨或者如實相告,都是情商低的表現

1、沒有人喜歡抱怨的員工,特別是在初入職時期

顯然,沒有哪個公司會喜歡招一個喜歡抱怨的員工。對於為什麼離職?你回答不好,很容易被人誤會成在進行抱怨。也更不要企圖與HR爭辯你與前公司之間的恩怨是非,他們與其花更多的精力在你身上,去辨別你是否撒謊、抱怨,為什麼不直接把你PASS掉,與下一位面試者重新開始呢?

道理很簡單,你在上家單位與領導不合,你為什麼不從自己的身上找原因?你在這家公司還有可能會與現任領導不合,那你是不是還要離職呢?

你為什麼離職?這個問題太難回答?三個策略,教你完美“避坑”

2、直接回答,也是情商低的表現

這個問題為什麼不好回答呢?因為這個問題的答案,我們一般都很清楚,不管是主觀的還是客觀的原因,只要我們想離職了,總可以找出很多的理由比如工資低,發展機會少,同事之間人際關係差,和領導關係差等,但是我們能直接這麼說嗎?

答案肯定是不行。因為一旦你很實在把這些理由全盤托出,那將會引起HR對你的疑慮:你的這些理由會不會在我們公司重演?

例如,你在上家公司都和領導關係不好,你在我們這個公司,你怎麼保證和領導關係融洽?我不會冒險去招一個來和自己作對的人回來。

所以說,你的如實相告也好,抱怨也罷,給HR造成兩種不好的結果:要麼,你喜歡抱怨,工作態度有問題;要麼,你斤斤計較,或者與前公司有工作上的矛盾,至於是什麼,他們不關心;再者,說老東家的“壞話”,那麼,下一個,或許就會輪到他們家,換誰誰會願意招這樣的危險員工?

上面分析,只是從情商表層來講是這樣。要想回答好這個問題,我們還要了解HR問這個問題的真實意圖。

你為什麼離職?這個問題太難回答?三個策略,教你完美“避坑”

二、弄清楚HR提這個問題的真實意圖。

HR問這個問題,通常是想從側面瞭解求職者的一些個人品質和工作經歷,來判斷求職者是否能適應本公司的要求。具體說來有如下意圖:

1、從求職者身上考察個人對待工作的態度——判斷是否能積極對待工作

富蘭克林說過,人類一生的工作,無論精巧還是粗劣,都由他對待工作的態度所養成。一個人對待工作的態度,決定了他對工作是否能產生熱情,是否可以給公司創造價值。如果你在上一家公司表現不錯,能積極向上工作,那你在這家公司很大概率也能保持這樣一種工作狀態,這正是所有公司需要的一種基本要求。

反之,如果你消極怠工,這種態度也會帶到新的公司來。

比如說你的離職原因說的是因為工作量多,壓力大,所以才想離職。HR就會認為你怕吃苦,承壓能力小,不能克服困難,這種品質HR肯定就不會喜歡了。

你為什麼離職?這個問題太難回答?三個策略,教你完美“避坑”

2、從求職者身上考察工作經驗——判斷是否能否適應當前崗位要求

每個工作崗位都有一定的崗位要求,雖然你可能工作之初不具備崗位要求,但是如果你的學習和適應能力強,經過不了多久,你就應該會適應當前崗位的要求。所以通過你的回答,HR會推斷你的是否能適應當前的崗位。

比如,你的離職原因是公司各個部門太難溝通了,工作很難推進。通過這個原因HR可能會推測你的溝通能力不行,如果當前公司需要溝通能力強的人,那你和可能就會被Pass了。

你為什麼離職?這個問題太難回答?三個策略,教你完美“避坑”

3、從求職者身上考察個人需求——判斷是否能與公司所提供相匹配

最後一點是,HR需要考察求職者的個人需求,是否能與公司未來提供的相匹配。如果你的個人需求期望比較高,一旦公司未來不能滿足你的需求時,你可能還會離職。

比如,你的離職原因是當前公司的工資偏低。HR會認為你太過關注工資需求,而不是工作帶給你的價值,如個人成長、發展等。一旦被HR認定過度關注工資,會被認為太過功利,HR會擔心遇到其它高工資的機會,你還會馬上繼續跳槽。

你為什麼離職?這個問題太難回答?三個策略,教你完美“避坑”

三、3策略教你完美“避坑”,斬獲理想Offer

1、避“重”就“輕”策略,選擇大家都能接受的原因進行說明

避“重”就“輕”,指的是避開容易產生分歧和誤解的原因,選擇分歧度小,大家都能接受的原因。

例如,你對你現在的工作不太滿意,因為工資比較低,而且平時由於工作比較清閒,也學不到什麼東西,所以準備離職。但是在面試的時候不能直接說對工資不滿意,才離職的。因為工資是比較敏感的問題,如果你過度關注工資問題,容易會被認為是隻關心工資本身,當其它地方在高工資的時候,你容易被吸引過去。那你就可以避開工資的問題,從分歧度更小,大家都認可的進行說明:由於當前工作內容比較單一,也比較清閒,所以學不到更多的知識,現在想陳這個機會能找到一個對促進自己發展的平臺。

這樣說的話,你就避開了容易產生誤解的“工資問題”,選擇了分歧度更小的工作充實的問題,這樣的回答大家也更容易接受。

你為什麼離職?這個問題太難回答?三個策略,教你完美“避坑”

2、結合新公司優點,以退為進,表決心

在回答這個問題的時候,我們正好可以結合新公司的優點,不說自己離職的原因,反其道,說自己想來該公司的原因。

比如,你在投簡歷前,肯定對這家公司有所瞭解。剛好這家公司在行業處於領先地位,你就可以回答,我來面試之前對貴司進行過仔細的瞭解,我發現該公司在這個行業是非常領先的,擁有很強的技術實力,而這正是我所看好的,也能給我學到更多知識的機會,所以這就是我想離職到公司來發展的原因。

這樣回答既可以彰顯,你對該公司已經有了深刻的瞭解,不是盲目的再找工作,又可以說明你離職的原因。

你為什麼離職?這個問題太難回答?三個策略,教你完美“避坑”

3、多談客觀,少談主觀,留下是“被迫”離職的印象

主觀原因是以自我意志、觀點為基礎產生的結果,帶有明顯的個人色彩。如果我們因為主觀原因離職,那在新的公司還有可能會繼續離職。

比如:不喜歡當前的工作,和領導相處不來,這些主觀原因在新的公司可能還會發生,所以儘量不要說類似的理由。

而客觀原因是指受環境的影響,不是由於個人的原因導致的離職。

比方說以客觀為例:我在原公司工作的挺不錯的,和領導同事相處都很融洽,只是工作地點與家庭住的太遠,上下班通勤時間太長,即影響工作效率,又影響休息時間,所以才考慮換工作。

這樣回答,既表明了客觀原因的同時,還展現了自己工作可取的地方,表明自己是一個忠於公司的員工,只是被迫於客觀原因才選擇離職。

這三個策略可以分別使用,也可以結合進行使用,例如我們可以以策略3為基礎,從客觀出發避重就輕,或者以退為進來進行說明。通過這三個策略,能給出客觀且合理的解答。

你為什麼離職?這個問題太難回答?三個策略,教你完美“避坑”

四、總結

面試是求職者獲得工作最重要的一環,特別是當某個問題回答不當時,很有可能會導致之前所有的努力付之東流。所以,在本文裡面,我對面試者最難回答的問題“你的離職原因?”進行了“接單”,教了大家三個策略,幫助大家完美“避”坑:

1、避“重”就“輕”策略,選擇大家都能接受的原因進行說明

2、結合新公司優點,以退為進,表決心

3、多談客觀,少談主觀,留下是“被迫”離職的印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