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行測資料分析:特徵數字法如何修正誤差

必很多考生對於資料分析的常考考點還是比較瞭解的,我們會發現,資料分析圍繞得比較多的知識點就是增長類的相關知識點。那對於這個版塊的內容,大家應該做到信手拈來,能夠應付自如。所以一些常規的考點以及考點對應的解題方法都是我們需要重點去強化和練習的。當我們在進行一些增長量的計算題目時,怎樣才能快速的計算要得的結果呢?我們用的比較多的就是使用特徵數字法,但是很多考生在計算過程中會發現,利用特徵數字法轉化為分數的過程中,難免會有計算誤差,在出現誤差時,我們如何能夠相對精確的找到最接近的正確答案呢?這就是中公教育今天一起來探討的內容。

一、特徵數字的基本知識

公務員行測資料分析:特徵數字法如何修正誤差

三、特值數字法如何糾正誤差

在上面例題2的題目算法中個,我們可以看到其實是有一定誤差的,那如果所求的近似結果在兩個選項之間時,我們如何判斷應該選擇的結果呢?

簡單型:

例1:2011年河北省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8292.2元,比上年增長12.5%。農民人均純收入7119.7元,增長19.5%。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11609.3元,增長12.5%,農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4711.2元,增長22.5%。問題:2011年河北省的農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增長多少元?

A.835 B.846 C.855 D.865

公務員行測資料分析:特徵數字法如何修正誤差

複雜型:

例題2:某市2018年的GDP為4032億元,同比增長了14.5%,問2018年該市的GDP比2017年增長了多少億元?

A.496 B.504 C.506 D.511

公務員行測資料分析:特徵數字法如何修正誤差

以上是我們中公教育通過對特徵數字法深入分析後得出的快速解題技巧,解決了在答案接近情況下難以確定選項的難題。


公務員行測資料分析:特徵數字法如何修正誤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