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5天吃遍中國】第39天 寧夏 固原

比兔頭更生猛的頭

固原地處寧夏的最南端,就像矛尖一般刺入隴東地區,將甘肅版圖的東部割裂成今天這般奇異的模樣。而實際上,直到建國後,固原才從甘肅省劃出歸屬於新成立的寧夏回族自治區,今天的固原的飲食還具有濃烈的隴東色彩(隴東飲食接近陝北、關中地區)。

在已經走過的幾十個西北城市中,固原可以算得上是一頂一的破舊,但這種破舊也不全然是壞事,在今天的固原市區還能見到大量當年保留下的古城牆、城樓等,反而讓這種舊平添韻味。

【555天吃遍中國】第39天 寧夏 固原


【555天吃遍中國】第39天 寧夏 固原


【555天吃遍中國】第39天 寧夏 固原


【555天吃遍中國】第39天 寧夏 固原

然而,這種平靜卻突然被一種生猛的食物打破,令人猝不及防。

【555天吃遍中國】第39天 寧夏 固原

羊羔頭


【555天吃遍中國】第39天 寧夏 固原

放大,特寫

這是什麼我想無需更多解釋了。羊羔頭,羊羔的頭。

如果對兔頭已敬而遠之,面對這樣一顆碩大的、彷彿盯著你看的羊羔頭,怕是無從下口。但若你願意拾起梁靜茹給的勇氣,戴上塑料手套就像戴上拳擊手套,準備著迎接這生猛的舌尖刺激,那你就太幸運了。

龐大的頭顱拆解起來確毫不費力,根本無需提前瞭解羊腦的構造,就順著直覺胡亂掰扯,一顆羊羔頭就可被拆解成大小不一十幾塊。肉、筋、膘、硬骨、脆骨、血管、腦花全都集結在這一顆頭顱上,你幾乎可以品嚐到所有能想象的葷食的口感,同時這種拆解、舔舐的進食體驗,又幾乎是一次就會上癮,叫人如何拒絕?

不過,由於這羊羔頭為白水煮成,不加調料直接吃容易膩(因肥膘多、異味重),蘸上辣椒粉再就著生蒜一切問題便迎刃而解,最後只留下一桌碎骨、一口亮油。

【555天吃遍中國】第39天 寧夏 固原

完整剝離出的羊腦


【555天吃遍中國】第39天 寧夏 固原

燕面糅糅


【555天吃遍中國】第39天 寧夏 固原

燕面糅糅

初看此名往往讓人不知所云,其實燕面糅糅即莜麥面,是固原地區極富特色的地方面食。將擠壓成型的莜麥面煮熟撈出後,調上簡單的蒜、醋和辣子便成。莜麥面口感偏硬,負有韌勁,吃起來十分勁道爽口,與酸辣的口味是天作之合。

【555天吃遍中國】第39天 寧夏 固原

生汆(cuān)面


【555天吃遍中國】第39天 寧夏 固原

生汆(cuān)面

生汆面乃發源於固原的一種湯麵片,現廣泛流行於周邊地區。清亮的湯底、白如紙片的揪面片、圓潤的肉丸子、碧綠的香菜再加上深紅的辣子,面一上桌便已香氣四溢,再品上一口鮮香爽滑,確是一碗色香味俱全的麵食。

【555天吃遍中國】第39天 寧夏 固原

燴麻食


【555天吃遍中國】第39天 寧夏 固原

燴麻食

從這一碗麵食中便可看出濃濃的陝西色彩。麻食是用大拇指將面坨在案板上按壓而成,因其形如貓兒也被稱作貓耳朵。常見的麻食做法為炒麻食和燴麻食,是固原地區極其日常的主食。因麻食形狀特殊,吃起來與其他麵食有著較為不同的口感,也有著自己的大量擁躉。

【555天吃遍中國】第39天 寧夏 固原

蕎麥油圈

在固原的大街小巷中也常能見到售賣清真麵點的小店或小攤,除了油香、鍋盔、饃饃一類遍地都有的麵點外,這紅棕色的蕎麥圈圈更加吸引眼球。咬上一口,油氣較大,緊隨而來的是蕎麥麵那特有的清甜香氣,這樣一中和反而吃上幾個也不會膩嘴。雖然簡單,這種小食卻往往有著不可思議的魔力俘獲人心。

除了一個霸氣的羊羔頭外,固原的飲食大都是在白麵、雜麵中做著各種各樣的形態變換,這是黃土高原之上的城市所具有的統一飲食特性。以豐富度不夠去苛責這樣的地區是不合理的,因為它們幾乎都在自己現有條件的基礎上做了盡力的創新與花樣。

若是能在這樣一個安寧的小城呆上幾天也是安逸的,只可惜步履還要向前。

但我終究是來過了。

【555天吃遍中國】第39天 寧夏 固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