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音的權威

20世紀,美國文學百花齊放,在小說、詩歌、戲劇等方面都取得了空前的成就。在這個時期,美國文學史上出現了眾多的文學名家,也形成了異彩紛呈的眾多流派。曾經在美國文學史上處於邊緣地位的少數族裔文學隨著美國社會歷史的變化逐漸向中心靠攏,走進了讀者的視線。非裔美國文化在與美國主流文化及其他少數族裔文化的碰撞和交流中,形成了融美國性與非洲裔文化遺產為一體的、獨立優秀的非裔美國文化,其中非裔美國文學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非裔美國文學的繁榮不僅促進了美國文學的發展,同時還極大地豐富了世界文學的內涵。今天我們如果要全面瞭解美國文學,那麼就不可能對非裔美國文學視而不見,尤其是非裔女性文學這一極為重要的分支。

20世紀以來,非裔美國女性文學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特別是20世紀70年代以來,非裔美國女性與男性相比取得了更為輝煌的成就。艾麗斯·沃克(Alice Walker)、託妮·莫里森(Toni Morrison)、格洛麗亞·內勒(Gloria Naylor)等作家分別榮獲了美國文學界的最高榮譽,包括普利策文學獎和美國國家圖書獎。1993年,莫里森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更是成為非裔美國文學發展中的里程碑。20世紀70—90年代,隨著非裔女性文學的進一步發展和美國文學經典的重構,大量的黑人女性作家被重新發掘,恢復了其在美國文學中應有的地位,如內拉·拉森(Nella Larsen)、傑西·福塞特(Jessie Fauset)、佐拉·尼爾·赫斯頓(Zora Neale Hurston)、安·佩特里(Ann Petry)、葆拉·馬歇爾(Paule Marshall)等。今日的非裔美國女性文學無論是在美國學術界還是在大眾讀者範圍內都取得了不容忽視的成就,她們被掩埋了幾個世紀的聲音終於響徹了美國,甚至是全世界。可以說,非裔美國女性文學已經逐漸從邊緣走向中心,而非裔美國女性文學的研究也蓬勃開展並取得了巨大的成果。

在20世紀,對於亞文化群體來說,“聲音”問題已經成為一個被普遍關注的問題,聲音已然成了身份和權力的象徵。有人甚至斷言,20世紀非裔美國小說對敘述形式的追求就是對聲音的追求。《聲音的權威 : 美國黑人女性小說的敘述策略研究》主要探討20世紀黑人女性小說中聲音權威的建構,以“聲音”為題眼,考察20世紀哈萊姆文藝復興時期以來,黑人女性小說家在具體的社會歷史語境下,是如何選擇了有效的敘述策略在小說中建構了黑人女性聲音的權威。

聲音的權威

《聲音的權威 : 美國黑人女性小說的敘述策略研究》選取哈萊姆文藝復興以來的20世紀美國黑人女性小說作為研究對象。在此期間,黑人女性小說從嶄露頭角到逐漸走向繁榮。黑人女性的創作一步步建立了其智力上的可信度、意識形態上的有效性和美學價值,從而逐漸建立了自己聲音的權威。本書以經典敘述學、後經典敘述學及巴赫金對話理論為指導,通過研究小說文本中的敘述交流嘗試探討小說文本的意義生產理論,並將此理論運用到研究黑人女性的小說文本中,試圖闡釋黑人女性小說中聲音權威的建構。一方面,本書用意義生產理論輔助闡釋黑人女性小說文本;另一方面,也讓該理論在實踐中接受小說文本的檢驗。本書主要研究思路如下。

本書主要分為五章,分別討論了小說中的聲音、敘述策略和社會歷史語境之間的關係變化。本書第一章是理論研究。在該部分,筆者具體闡釋了小說文本的意義生產理論,這一理論作為研究方法主要用於指導後面各章的具體文本分析。同時,在第一章中,筆者對本書所採用的關鍵術語“聲音”及“聲音的權威”等進行了具體的定義。該部分的理論研究主要以巴赫金(Mikhail Bakhtin)的對話理論和敘事學理論作為指導。長篇小說是用藝術方法組織起來的社會性雜語現象,在這裡各種聲音間的相互鬥爭最終服務於生產文本的意義。主流文化的小說家允許從屬階級的聲音進入自己的文本,經過各種聲音的對話、協商,最終生產出符合自己利益的文本意義,從而鞏固了自己的主導地位;而亞文化的小說家則在引入主導階級的權威聲音的同時,通過鬥爭生產出自己的文本意義,從內部解構主流文化霸權並建構自己的權威。可見小說既是對權威的解構,也同時是對新權威的鞏固與重構。敘述者、受述者與敘述的對象之間呈現出一種權力關係。該章具體分析了文本內和文本外主要敘事要素之間的敘事交流關係,主要關注敘述者、受述者、人物、隱含作者、隱含讀者之間在相互爭奪意義和生產意義時產生的關係,關注敘述交流的各要素在意義生產過程中如何相互鬥爭與合作從而共同生產出隱含作者所代表的文本意義、價值觀,從而取得聲音的權威。

第二章主要從宏觀上探討了20世紀美國社會歷史語境變化與黑人女性小說的敘述策略選擇問題。本章主要從政治、經濟和文化教育三方面探討了20世紀黑人女性小說所處的社會歷史背景變化。政治、經濟和文化的變化會影響黑人女性小說家和讀者群的變化,同時也會影響小說家的創作及讀者對文本的闡釋。隨著美國政治、經濟和文化教育的變化,為了能夠更好地將文本信息傳遞給讀者並獲得有效回應,黑人女性小說家根據不同的社會歷史語境積極主動地採取了有效的敘述交流模式進行小說創作。本書在該部分主要討論了黑人女性小說中主要採用的三種敘述交流模式:作者型敘述交流模式、個人型敘述交流模式、集體型敘述交流模式。本章不僅討論了黑人女性小說家採用這三種交流模式的歷史背景及原因,同時也討論了這三種敘述交流模式本身所具有的結構特點。

第三章主要討論黑人女性小說家如何應用作者型敘述交流模式獲得其聲音的權威。在該時期,由於社會歷史條件的限制,黑人女性作家選擇戴著面具進行敘述的方式來獲得其聲音的權威。為了維護自己話語的權威性,她們在敘述交流中無法顯露自己的性別身份,而總是帶著性別模糊的“他”面具來講述故事。本章選擇赫斯頓的《他們眼望上蒼》為開端以標示黑人女性聲音的覺醒。通過敘述交流,赫斯頓讓文本內外的聽眾意識到黑人女性聲音的強大力量。第二節主要討論馬歇爾的《褐姑娘、褐磚房》中黑人女性與男性搶奪話語權並取得初步勝利。第三節以莫里森的《所羅門之歌》為主要研究對象,重點討論黑人女性從自己的視角,用自己的聲音定義了男性世界,繼承並傳遞了家族歷史,從而建立了其聲音的權威。

第四章主要研究黑人女性小說家如何通過個人型敘述交流模式獲得其聲音的權威。隨著外界環境的改變,黑人女性在20世紀70年代以來逐漸摘掉了敘述面具,開始用自己的聲音講述自己的故事。本章第一節以瓊斯的代表作《柯瑞格多拉》為研究對象,討論了該小說中黑人女性聲音的戲劇性展示。在接下來的兩個小節中,本書分別討論了黑人女性的聲音在私下空間和公開空間所取得的權威。艾麗斯·沃克的代表作《紫色》採取書信體小說這種私下敘述模式但卻利用小說這種公開的藝術形式建構了其私下聲音的權威;而威廉姆斯在其代表作《戴莎·羅絲》中,通過各種敘述競爭,建構了黑人女性公開聲音的權威。

第五章主要關注聲音與集體的問題,討論黑人女性作家如何通過敘述來展示其對集體的不同認識和闡釋。20世紀80年代以來,黑人女性作家開始書寫群體的故事,集體不再只是構成主要人物生活的背景,而是被推到了前臺,成為故事的主角。不同的作家對群體有不同認識,她們都試圖用不同的視角、不同的聲音重新書寫和闡釋集體的故事。內勒主要關注黑人群體中男性與女性的故事。受到婦女主義思想及泛非主義思想的影響,艾麗斯·沃克關注的集體主要是將整個世界看作一個整體;而莫里森更多關注的是美國社會的問題,她認為集體是一個不斷建構的過程。本章以內勒的《布魯斯特街的女人們》與《布魯斯特街的男人們》、艾麗斯·沃克的《殿堂》和莫里森的《天堂》為研究對象討論了小說中聲音與集體的關係。該章試圖通過討論小說中聲音與集體的相互建構關係來考察作者是如何建構了集體聲音的權威。

本書以“聲音”為關鍵詞,系統討論了20世紀黑人女性小說家所採用的敘述策略背後的社會意識形態意義。本書的討論跨越了形式、內容與社會歷史語境之間的界限,並將三者有效地結合於黑人女性小說文本的研究之中,系統詳細地討論了黑人女性所採用的敘述策略和具體社會歷史語境之間的辯證關係。筆者試圖從整體研究的角度出發,探討哈萊姆文藝復興以來黑人女性作家群體創作思想的發展軌跡及通過黑人女性聲音所再現的美國曆史,這對於宏觀把握非裔美國文學的研究及重新審視美國的歷史文化具有重要意義。本書在原有的敘述學理論和巴赫金對話理論的基礎上,嘗試探討小說文本意義生產理論,並將該理論運用到實踐中以指導文本的闡釋,同時也接受文本的檢驗。

正文搶先看

聲音的權威
聲音的權威

-----

聲音的權威

-----

認識作者

方小莉,英語語言文學博士,四川大學外國語學院副教授,四川大學“符號學-傳媒學”研究所成員,富布賴特訪問學者。主要研究領域:西方文論與英美文學、敘述學。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青年基金項目各1項,在《國外文學》《中國比較文學》《英美文學研究論叢》等期刊發表論文20多篇,已出版專著1部、譯著1部。

聲音的權威

《聲音的權威 : 美國黑人女性小說的敘述策略研究》

方小莉 著

北京:科學出版社,2019.12

(外國文學敘述類型研究文庫 / 王欣,石堅,方小莉總主編)

ISBN 978-7-03-062482-6

責任編輯:常春娥

聲音的權威

內容簡介

聲音的權威

《聲音的權威 : 美國黑人女性小說的敘述策略研究》以“聲音”為題眼,主要考察20世紀哈萊姆文藝復興時期以來,黑人女性小說家在具體的社會歷史語境下,如何選擇了有效的敘述策略,在小說中建構了黑人女性聲音的權威。本書把對形式、內容與社會歷史語境的探討有效地結合於黑人女性小說文本的研究之中,系統詳細地討論了黑人女性所採用的敘述策略與具體社會歷史語境之間的辯證關係及背後的社會意識形態意義。

本書可供研究英美文學、族裔文學和敘事學的專家和研究生閱讀,也可供對美國黑人文學感興趣的大眾閱讀。

聲音的權威

本書目錄

向上滑動閱覽

目錄

叢書序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緣起 2

第二節 國內外研究現狀梳理 6

一、國外研究現狀 6

二、國內研究現狀 13

三、美國黑人女性聲音研究現狀 18

第三節 章節架構 21

第一章 聲音的權威:文本中的意義生產理論 25

第一節 解構與建構:作為(反)權威聲音的小說 27

一、權威的解構:作為反權威聲音的小說 27

二、權威的建構:作為權威聲音的小說 29

第二節 聲音與交流:小說文本的敘述交流 31

一、敘事交流模式的構成 32

二、敘述交流中的聲音對話 35

第三節 敘述交流中的聲音主體:意義生產的各環節 39

一、作者與讀者 40

二、敘述者與受述者 41

三、人物與人物 42

四、隱含作者與隱含讀者 43

第四節 小結 46

第二章 文本的生產、發送與接受:20世紀黑人女性小說的敘述策略選擇 48

第一節 作者、讀者與社會歷史語境 49

第二節 20世紀黑人女性小說的敘述策略選擇 56

一、作者型敘述交流模式 58

二、個人型敘述交流模式 59

三、集體型敘述交流模式 62

第三節 小結 64

第三章 聲音與他/她:模糊的性別面具 66

第一節 聲音的覺醒:《他們眼望上蒼》中黑人女性聲音的力量 67

一、“敘述”的慾望與“傾聽”的渴望 69

二、黑人女性聲音的力量 72

三、黑人女性聲音的覺醒 76

第二節 聲音的反抗:《褐姑娘、褐磚房》中的話語武器 82

一、可靠的敘述與可靠的感知 86

二、廚房中的詩人:黑人女性對聲音權威的爭奪 90

第三節 聲音的代際傳遞:《所羅門之歌》中的歷史敘述 98

一、被遺忘的黑人女性聲音 100

二、黑人女性對歷史的繼承 104

三、黑人女性對歷史的創造與傳遞 107

第四節 小結 114

第四章 聲音與“我”:公開的性別身份 117

第一節 聽故事的人:《柯瑞格多拉》中聲音權威的展示 118

一、歷史的見證人:保留證據 121

二、由見證到敘述:講述自己的故事 124

三、聲音的展示:直接引語的真實性再現 127

第二節 講故事的人:《紫色》中私下聲音的權威 132

一、擺脫黑人女性的敘述困境 133

二、黑人女性敘述者對聲音的絕對控制 136

三、人物的話語反抗 140

四、聲音權威的過渡 142

第三節 講故事的人:《戴莎·羅絲》中公開聲音的權威 145

一、作者間的敘述競爭 147

二、人物間的話語戰爭 151

三、黑人女性公開敘述聲音的權威 162

第四節 小結 165

第五章 聲音與群體:和諧的集體建構 168

第一節 完整的黑人世界:《布魯斯特街的女人們》與《布魯斯特街的男人們》中的聲音與孿生隱含作者 169

一、黑色的不同色度:《布魯斯特街的女人們》中黑人女性的聲音權威 170

二、冤家姊妹篇中的孿生隱含作者:《布魯斯特街的女人們》與《布魯斯特街的男人們》中黑人群體聲音的權威 176

第二節 和諧包容的地球村:《殿堂》中的聲音與時空壓縮 183

一、敘述中的空間壓縮與並置 185

二、敘述中的時間壓縮與並置 188

三、聲音與和諧包容的新世界 190

第三節 不斷建構的美國社會:《天堂》中的聲音、歷史、集體 197

一、聲音、歷史與集體的相互關係 199

二、封閉的集體:被掩蓋的聲音 203

三、開放的集體:聲音對歷史與集體的不斷建構 207

第四節 小結 212

結語 215

主要參考文獻 222

後記 253

“外國文學敘述類型研究文庫”策劃緣起

聲音的權威

文類/類型(genre)文學類型(literary genre)的縮稱,傳統上又有體裁、文體等說法。它是文學理論古老範疇之一,亦為文學研究基本問題之一。柏拉圖在《理想國》《斐德若篇》《斐利布斯篇》《法律篇》中,對文類劃分及其本質特徵、審美接受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開創性觀點。亞里士多德在《詩學》中,指出詩學研究目的是研究“關於詩的藝術本身、它的種類、各種類的特殊功能,各種類有多少成分,這些成分是什麼性質”等問題。亞里士多德從模仿媒介、對象和方式出發,把詩分為史詩、抒情詩和戲劇三大類,並就它們之間的區別進行了詳細甄別。

從文類劃分衍生出來文類學(genology)研究,主要關注文類分類標準、分類法和文類演變。本套叢書所使用的“文類”或“類型”,源自文學類型研究,作為20世紀的文學理論關鍵詞,文類本身承載了對形式主義的關注。

任何關於文類的理論研究都只是對文學作品本質的假設,類型並非存在於文本之中,但我們可以通過具體的文本來證實某一類型文本的存在。同時,任何文類的產生和發展都攜帶著社會、歷史、文化的印記。形式主義批評家託多羅夫對文類研究做出了特殊的貢獻,他指出,研究任何屬於“文學”的文本時,我們首先必須意識到這個文本共享所有文學文本的特質,或者共享文學類型的特質;其次,一個文本不僅是一個預先存在的組合系統的產物,它還是這個系統的變形。因此本套叢書不僅關注文學敘述作品的深層結構、文類共性,也迴歸具體文學文本的經典閱讀,探索特定文本對文類/類型規則的繼承與演變、形成和變異。正如託多羅夫所說,如果我們認識不到文類/類型的存在,就相當於聲稱一部文學作品與現存的任何文學作品毫無關聯,

文類/類型呈現出了一部文學作品與整個文學領域的關係“外國文學敘述類型研究文庫”這套叢書旨在探索外國文學文類中的形式特徵和審美功能,同時也研究文類所蘊含的社會和文化意義,探索文類與社會話語之間的互動及相互影響,文類演變與文學研究的耦合效應

(王欣 石堅 方小莉)

聲音的權威聲音的權威

(本文編輯:王芳)

我知道你“在看”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