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充電”計劃,但是想做,又遲遲沒有開始,怎樣克服拖延?

長弓視聽


一個人為何拖延,我認為有四點原因:


1,選擇太多,不知道從何開始

當可選項太多時,人很難區分孰輕孰重。當你做事時,很可能重要的沒做,雜事卻做了一大堆。這樣下來,看似“忙”了起來,可實際上,問題根本沒有解決,反而更糟糕,因為重要的事情被堆積在一起,當你想做時,難度會很大,很容易因此而放棄。


2,沒法做到延遲滿足

人傾向於即時滿足,可做計劃,就意味著,你不得不等待。你所等待的,是一個遠期的未來。在這種情景下,你的思考也是抽象的。例如,如果你的專業是心理學,大一時,你的目標是成為一個心理學家。這對你而言,就是一個遠期未來。你的這個目標,看似不錯,實際上卻很模糊,缺乏指導性。當你回到寢室,很可能是打開電腦,玩上游戲,把目標拋得遠遠的。


3,害怕出錯,不敢嘗試

很多時候,我們並沒有很好區分“我”和“我做的事情”。並且,我們常把我們“做的事情”等同於“我們”這個人本身。當你犯錯時,你會覺得,是自己這個人不行。這種觀點,帶有一種完美主義傾向,是不可取的。


4,好了傷疤,忘了痛

我敢肯定,我們拖延的次數肯定不止一次,可為什麼我們總在同一個地方栽跟頭了?很重要的一點,在於我們的大腦有遺忘痛苦回憶的生理機制。對於拖延這種不好的記憶,大腦更容易遺忘。並且,越是痛苦的記憶,更容易傾向遺忘,這是大腦對人本身的一種保護。


針對以上四點,我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1,目標不要定太多

在做事上,我們要遵循“少即多”的原則。一般而言,最好不要超過三個目標。太多目標推進,無疑會加大難度。人一天的精力是有限的,只能靠合理分配,太多目標,導致精力過於分散,成效會很差。



2,拆解任務

把任務拆解,分成一個個可以單獨完成的小任務,這既降低了難度,也使得失敗的代價降低。同時,我們還可以設置任務里程碑,當你完成一定任務時,就可以獲得一定獎勵。這樣可以讓你獲得即時的滿足,更加有動力去完成任務。做任務就如同玩遊戲一樣。


3,做錯了,改正就好

失誤是一種反饋,但要想反饋有效,就得針對你做事的方式,而不是你這個人。所謂的迭代,就是在一次次失誤中,不斷讓自己的做事方式更精進。被別人指出錯誤,也不要緊張,更不要錯誤地理解為他是在針對你這個人,即使他本人或多或少帶有這點意思。但你是為了成長,而不是為了和別人鬥氣,不能忘記自己的出發點。


4,最好記錄,多反思

這一點,可能是克服拖延中最有效的,卻最被人忽視的一點。做記錄,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並且,人傾向於簡單,不喜歡太燒腦的事情。如果你喜歡記錄,你就會發現,這些記錄本身就是一筆財富。它們其實就是一個個案例,通過對這些案例進行研究,你就能更好了解自己,更好解決問題。從這個意義上講,你本人就是一家諮詢公司。


知始


行勝於言,唯有行動有價值。

從現在做起

從細節做起

從小事做起


德潤與法治


你是不是還在為自己有拖延症而煩惱?是不是也像他們一樣,為自己想做事卻總是拖延而焦慮?早上想背單詞卻起不了床、一直想減肥卻不能堅持健身和節食、總想讓房間漂亮整潔卻沒時間整理、非常不願意加班卻總有幹不完的活兒、想及時給自己“充電”卻因為內容太多,不知道從哪兒開始……

什麼是拖延症嗎?又該怎樣克服呢?讓我們一起走近拖延症。

一、拖延症是什麼病

@百度百科:拖延症是指自我調節失敗,在能夠預料後果有害的情況下,仍然把計劃要做的事情往後推遲的一種行為。

現在你明白什麼是拖延症了吧?我們身邊的拖延症並不少見,他們明明知道,為了在激烈的競爭中站穩腳根,必須好好學習、努力工作、不斷提升自己;明明已經規劃好的事情,就是拖著不去執行;或者把計劃要做的事情往後拖到不能再拖。

拖到最後,又能怎麼樣呢?要麼放棄、要麼匆忙結束。這樣執行計劃,結果一定會不理想,心裡當然很難受啦。你知道嗎?拖延症造成的內心痛苦,遠遠大於執行計劃本身所帶來的麻煩。

同樣是拖延,可不同的類型人造成拖延的原因是不一樣的。讓我們來認識一下,都有哪些類型拖延症吧。

二、拖延症的類型

做事拖延想改又不知道怎麼改,那是你對造成自己拖延的原因不清楚,現在,就來做個對照吧。

1、得過且過型

不清楚人生目標,沒有人生規劃,過一天算一天,就像這首詩:“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如果沒有那麼渴望進步,拖延就在所難免。

2、自我欺騙型

寧願放棄升職加薪,卻不願去承擔有難度的工作。你認為犯錯會丟人,面子最重要。寧給失敗找理由,不給成功找出路,這是自欺型。

3、禁不住誘惑型

本來正在在執行一個計劃,卻很容易被打擾,從而中斷或者推遲計劃。許多女士都有過這樣的經歷,堅持了一段時間的節食計劃,因經不住美食誘惑而被打入冷宮,一直減肥一直肥。

4、舒坦型

想成功又不願意改變,不能接受改變過程中帶來的緊張和焦慮感,這種人覺得“待著”最好。比如非常羨慕別人的好身材,但一想到節食、健身帶來的痛苦,就會感到焦慮不安而寧願繼續胖著。

5、三分鐘熱度型

別人做什麼你羨慕什麼。做決定常常靠衝動拍腦門,所以不會持久,很容易失敗。比如看到朋友發了爆文,就馬上去投稿,看到別人炒股賺錢就又去買股票、看到別人變苗條了,今晚就開始不吃飯。因為缺乏計劃性,往往是“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6、追求完美型

舉個買衣服的例子,我想買一件物美價廉的衣服,逛了一天晚,看遍了這個商場所有門店的衣服後,還是不肯下手。老想著隔壁商場、隔壁街呢,是不是有更漂亮、更優惠的?還去不去?抱著“更好的永遠在隔壁”的幻覺,總煩惱買不到合適的衣服。這類人做事也一樣,總是在為遲遲找不到可執行的方案而苦惱。

有拖延症的人想的多、做得少,是”行動上的矮子“。

你是不是認為”做”特別是“持續做”一定很難。回憶一下自己從小到大刷牙的經歷,你就會一目瞭然。

三、培養像刷牙般輕鬆的習慣

有人說我不是想拖延,我是意志力不夠,什麼都堅持不了。

想一想我們小時候,剛開始學習刷牙的時候,是不是要被家長哄著、催著?有時候還會因為不想刷牙被家長訓斥?

現在,我們每天刷2、3次牙,有誰感到痛苦嗎?這就是習慣的力量。

原來,在持續做某件事的時候,靠的不是意志力或耐力,而是習慣的力量。如果能夠使用“習慣”的力量,行動就會更自然,幾乎沒有痛苦。

亞里士多德說:人是被習慣所塑造的,優異的結果來自於良好的習慣,而非一時的行動

都說萬事開頭難,那麼培養習慣容易嗎?

就像“火箭升空一樣,最初幾分鐘、幾公里內所耗費的能量遠多於後來幾天幾十萬公里旅程中所耗費的能量。”

這是因為一開始火箭受到地球引力的作用很大,後來進入了太空,地球引力變的微不足道,飛行自然就非常輕鬆。

我們開始培養習慣的時候,也會受到類似地球引力的另一種引力----“習慣引力”影響。當習慣養成後,也就擺脫了習慣引力,堅持做就如同刷牙般輕鬆了。

要想把好習慣堅持下去,需要的不是毅力,而是正確的方法。

下面結合培養英語閱讀習慣,說一說習慣培養的方法和步驟

1、列出計劃清單

計劃清單就是你要做什麼、目標是什麼、怎麼做、遇到困難繼續堅持做?

一個好的計劃清單應該注意這幾點:計劃要簡單可行,要有大目標、一級一級具體可執行的小目標和執行過程中遇到例外情況的處理辦法。總之,目標的核心是簡單、實用、易堅持。

我們來看看B先生為培養英語閱讀習慣制訂的習慣清單吧

明白瞭如何制訂計劃清單,接下來看看計劃清單是如何執行的。

2、計劃清單的執行

執行清單之前,我們先了解一下,什麼是習慣引力

☆習慣引力 就是我們”維持現狀 、抵抗新變化“的一種力量。就好比發射火箭要克服地球引力一樣,我們培養習慣的過程就是不停的克服習慣引力的過程

執行計劃清單,培養一個習慣一般要經歷三個階段

☆ 培養習慣經歷的三個階段

(1)、反抗期(1-7天)

這是習慣引力最大的階段,這幾天最容易產生三分鐘熱度現象,隨時都想馬上放棄。

為了克服習慣引力, 可以降低一點難度。先從嬰兒學步開始,每次只培養一個習慣,不要太在意結果,這個階段,我們能“撐下去”就好。

比如計劃每天讀30分鐘英語,寫一篇讀書筆記。可以從每天讀5分鐘寫幾行筆記開始;如果有一天實在不想閱讀,只讀一頁書寫幾行筆記、或者只把書翻開寫一行也行。在這個階段“撐下去”就好,千萬不要成為第一批被淘汰的42%。

(2)、不穩定期(8-21天)

適應一週以後,必須執行原計劃每天讀30分鐘。還要繼續和習慣引力作鬥爭。這個階段也有40%的人被淘汰。

堅持才是硬道理,建立“持續行動的機制”,是堅持下來的有效途徑。

首先,必須“模式化“學習。即固定時間、地點。比如每天晚上8點8:30進書房學英語。

鈴木一郎在美國職業棒球聯盟創下一年最多安打②記錄時說:“獲得驚人成績唯一的途徑,就是重複每一個小步驟。”

第二、要設定例外規則。即當例外發生時,靈活、有彈性的執行計劃。

如晚上遇到應酬,就換個時間讀書、遇到節假日可以給自己的放個假、遇到身體不適,仍可以使用嬰兒學步,只讀一頁書,記一行筆記。

例外規則可以在例外發生時,幫助我們輕鬆完成預定計劃。

第三、設定持續開關。

我們可以把持續開關理解為幫助持續行動的按鈕,它共分為兩大類:

■糖果型開關(快感)

比如,可以每週看一次英文電影作為獎勵,也可以讓最親愛的人給我們獎勵。這些都有助於我們習慣的小火苗越燒越旺。

■處罰型開關(危機感)

當我們鬆懈時,可以對家人或好朋友宣佈讀書計劃,讓目標暴露在眾目睽睽之下,除了堅持無路可走。如果有一天沒能堅持讀書,也可以做一次平時最不擅長的家務懲罰自己,提高我們的執行力。

無論採用獎勵還是處罰,“適合”的才是最好的。堅持走過這一階段,我們就有了8成勝算,已經勝利再望啦。

(3)、倦怠期(22-30天)

已經勝利在望了,但是,習慣引力還再做

垂死掙扎。這幾天會有一種“不過如此”的無力和倦怠感。比如會覺得,我已經讀了二十幾天英語,沒看到有什麼提高。所以即使到了最後關頭,還是有人產生想放棄的念頭,並且有18%的人會倒在這黎明前的黑暗裡。

那我們怎樣和習慣引力做最後的較量,去迎接即將到來的黎明呢?

答案就是變化,習慣引力最懼怕變化,只要製造變化,我們就能最後戰勝習慣引力,讓習慣的火苗繼續燃燒。

例如,可以把閱讀改為邊讀邊錄製音頻,然後欣賞一下自己美妙的聲音;或者組織幾個夥伴建一個讀書群 、列出下一個計劃清單這都是不錯的辦法。這些變化都會給閱讀注入活力,督促我們持續行動。

30天以後,終於戰勝了習慣引力,就像火箭已經升空一樣,我們已經成功的養成了如刷牙

般的英語閱讀習慣,以後每天就可以輕鬆的刷書了。

接下來,我們隨時都可以依照清單開始下一個習慣培養的旅程。

那麼,培養一個習慣是不是都要經歷30天?不一定,這要根據習慣的難易程度來決定。

3、各類習慣總表

我們需要養成的習慣有很多,根據難易程度,不同習慣養成的時間週期也不一樣。

根據上表,我們應先從最容易的習慣開始練習,等我們掌握了習慣養成的基本方法,摸索出了經驗,就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任意的培養其它習慣。在行動之前,切記要制定一個可執行的計劃清單,並及時覆盤。

4、定期覆盤,修正計劃清單

我們執行計劃清單,難免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可以邊執行、邊覆盤、邊糾正。看看有沒有遺漏、難度是否適中,可執行性如何,完成的結果怎樣?及時修正計劃清單,才能培養更多的好習慣。

為了避免拖延和三分鐘熱度,培養習慣時不要貪多,要一個一個來。每次只養成一個習慣。堅持下去,好習慣會越來越多。習慣的力量會把忙亂的生活變得輕鬆。

俞敏洪一直堅持閱讀,他百忙中高質量的持續更新公眾號“老俞閒話”。特別是疫情期間,常常可以看到他每天幾千字的疫情日記,這就是習慣的力量。

改掉一個壞習慣,不如養成一個好習慣。好習慣多了,壞習慣就少了。好習慣多了,機會就來了 ,好習慣多了,力量就大了。

用培養一個習慣的方法趕走拖延症,你願意嘗試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