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传说:“刘备借荆州,有借没还”是真的吗?真相是什么?

凤皇神


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是真的,但是,并非整个荆州,而是赤壁之战后东吴占领的南郡部分。

赤壁之战前,刘备客居荆州刺史刘琦处。赤壁之战后,兵家必争的荆州七郡被刘备、曹操、

孙权三家瓜分,曹操占据荆州北部最大的南阳郡和长江以北的江夏郡,孙权控制长江以南的江夏郡和大部分南郡,刘备得到长江以南的南郡、以及荆州南部四个郡(长沙、零陵、桂阳、武陵)。 “南郡之役”周瑜重力攻取曹仁驻守的江陵,曹操退居北方,曹仁孤立无援抵抗不住,退守襄阳。建安十四年(209年),周瑜打败曹仁 ,夺得曹操占据的南郡部分,孙权拜周瑜为偏将军,领南郡太守,驻江陵(南郡治所)。南郡之战后,周瑜分南郡南岸地与刘备,刘备屯兵公安。

刘备占据的四郡地盘不小,位置不

(刘备占踞的四郡在曹操、孙权、刘璋、士燮包围之中)

佳。东、北有孙权,西有刘璋,南有士燮。 四面受围的刘备,完全没有开疆拓土的空间,于是刘备求助于孙权,借和曹操接壤的南郡部分。其时, 周瑜病故,鲁肃为东吴都督极力劝孙权把南郡借给刘备,理由是:一是曹操虽经赤壁之败,实力仍然雄厚,东吴无力单独抗衡;二是可让刘备充当抗曹的战略前哨,减轻东吴的抗曹压力。孙权采纳了鲁肃的“联刘抗曹”的建议,把东吴控制的南郡部分借给了刘备。于是刘备便有了完整的南郡,即增大了版图和曹操接壤,又阻止了孙权攻伐益州,可谓一箭双雕。刚巧益州的刘璋和汉中的张鲁矛盾升级,刘璋引刘备入川协助 ,刘备因刘璋杀了亲自己的张松为借口,趁势取了益州。自此,刘备北抗曹操,东和孙权,得益州建立了蜀汉基业。

建安十九年,刘备得蜀后,东吴派诸葛亮的哥哥诸葛瑾入蜀要求刘备履约还地,向刘备索还南郡亦或是长沙、零陵、桂阳三郡,刘备以取了西凉再还荆州的借口搪塞推托,孙权于是自派三郡长吏上任宣示主权及决心,却被关羽尽数逐回,孙权盛怒之下派吕蒙武力夺取,刘备从益州亦领兵五万下公安,派关羽到益阳与鲁肃对峙,双方剑拔弩张,陷入即将兵戎相见的关头,此时传来曹操攻取汉中的消息,刘备恐蜀地有失,迫于形势,为了避免两线作战,只好选择妥协将长沙、桂阳两郡割让给了孙权请求停战,是为湘水和议,于是双方偃旗息鼓。

参考文献,三国演义等。


塞外沙驼


 【刘备曾经向周瑜借南郡,被周瑜、鲁肃夸大成整个荆州。】

    作者:冷清先生,个人史学文章,严禁抄袭剽窃。

刘备有没有向孙权借整个荆州呢?没有,赤壁之战前,荆州七郡是刘表的地盘:南阳、南郡、江夏、零陵、桂阳、武陵、长沙,不是东吴孙氏的地盘,从何而来借给刘备呢?。赤壁之战后,刘备把司令部设在油江口,改名公安,由于地方狭小军民众多,就向周瑜借了荆州的南郡。周瑜、鲁肃把刘备借南郡,玩文字游戏夸大成借整个荆州,孙权故意弄假成真,屡屡地威逼刘备。

东吴孙权和荆州是世仇,初平二年四月、既191年,袁术让孙坚进攻荆州,刘表手下黄祖初战不利,逃往岘山之中,孙坚追击黄祖时,中了黄祖的埋伏,孙坚中箭而亡。赤壁之战前不久,江夏太守黄祖在和孙吴的战斗中战死。刘琦以“上屋抽梯”向诸葛亮求计,诸葛亮说:“申生在内而亡、夷吾在外而安。”刘琦向刘表请求为江夏太守,率领一万多人马守卫江夏。

建安13年10月,刘表病逝,刘琮即位荆州之主,曹操乘机南下,刘琮投降了曹操。刘备长坂坡之败,刘琦率江夏兵,关羽江陵水军接应,刘备、刘琦、诸葛亮就同往江夏。孙权派遣鲁肃以吊孝为名,前来江夏打探曹军的虚实,鲁肃提议刘备和孙权联合抗曹,诸葛亮就随同鲁肃去往柴桑见孙权,诸葛亮代表刘备和孙权签订共同抗曹的协议,孙权派周瑜、鲁肃、程普等将领,率领水军3万,前往江夏和刘备共同抗曹。

孙刘联合抗曹,史书仅记载了双方联合出兵的决定,刘备出兵2万多,孙权出兵3万,双方共同协作破曹。史书没有记载,破曹后双方如何瓜分地盘,划分势力范围。赤壁之战时,刘琮已经被曹操暗害了,可是刘琦还在,也就是说荆州之主是有继承人的。而且刘备是汉室宗亲,当时的头衔和官职是:左将军、豫州牧,人称刘豫州。当时,孙权的头衔和官职是:讨虏将军、会稽太守、驻扎吴地。显然,无论头衔、官职,刘备都比孙权要高。

虽然史书没有明确记载孙刘两家破曹后的地盘、利益分配,但是可以想象的是,荆州不是孙权的地盘,按照当时的习惯刘琦对荆州有继承权,刘备对荆州有辅佐发言权。孙刘两家对各自的地盘、势力范围是有划分的,荆州是刘琦、刘备的地盘势力范围,合肥和淮南是孙权的势力范围。赤壁之战结束后,刘备立即表奏刘琦为荆州刺史,刘备攻取武陵、零陵、长沙、桂阳。当时,孙权、周瑜、鲁肃等人既没有派兵也没有阻拦,说明,战前对荆州的归属问题,双方是有协议的,至少诸葛亮和孙权有口头协议。

《三国志•先主传》“先主表琦为荆州刺史,又南征四郡,武陵太守金旋、长沙太守韩玄、桂阳太守赵范、零陵太守刘度皆降。”

赤壁之战后,荆州被刘备、曹操、孙权三家给瓜分了,曹操占领了南阳郡和南郡的一部分,刘备占据了南郡的一部分,江夏郡的一部分,武陵、零陵、桂阳、长沙四个郡都被刘备占领。孙权占据南郡一部分和江夏郡的大部分。赤壁之战后,孙权久攻合肥不下,也就是说孙权的战略目标没有实现。孙权从合肥退兵后,孙权心里打起了小九九,刘备得到荆州的大部分,自己只得到南郡、江夏之一部,小肚鸡肠的孙权开始心里不平衡了。

《三国志•吴主传》:“权自率众围合肥,使张昭攻九江当涂、昭兵不利,权攻城逾月不能下。曹公自荆州还,遣张喜将车骑赴合肥。未至,权退。”

孙权不能攻下合肥的原因,第一,张昭攻九江、当涂不利,影响了孙权攻取合肥;第二,曹操派张喜率领车骑兵增援合肥,孙权听说后,还没等张喜的援军到达合肥,孙权就撤兵了。周瑜在南郡和曹仁相持了一年多,曹仁把守城的任务交给别人离开了。孙权任命周瑜的南郡太守。由于孙权的头衔和官职太低,刘备就上表汉献帝,推荐孙权为车骑将军,做了徐州牧,当时合肥属于徐州管辖。刘备做了荆州牧,屯兵在公安。刘备的这个做法,从法理上肯定了荆州是刘备的地盘,合肥是孙权的势力范围,可惜孙权没有能够攻取合肥。

刘备为荆州牧,孙权为徐州牧,这也说明赤壁之战前双方是有约定的,就是荆州归刘备,合肥归孙权。但是,由于孙权未能攻取合肥,刘备获得了大部分荆州,孙权就觉得东吴吃亏了。一年后,刘琦也死了,孙权就开始打起了荆州的主意。刘备借荆州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刘备驻扎在油江口,改名为公安,因为地方狭小军民众多,刘备曾经向周瑜借过南郡。周瑜和鲁肃就玩起了文字游戏,鲁肃向孙权奏文说:“刘备很穷,东吴把荆州暂借给刘备,等以后刘备取得西川后再归还。”

“十四年,瑜、仁相守岁余,所杀伤甚众。权以瑜为南郡太守。刘备表权位车骑将军,领徐州牧。备领荆州牧,屯公安。”

刘备向周瑜暂借的是南郡,鲁肃向孙权汇报的是把整个荆州借给了刘备。孙权、周瑜、鲁肃共同编造了一个谎言,玩弄了一个游戏文字。周瑜上奏孙权说;刘备是池中之龙,非久下人也,关羽、张飞有万夫之勇,还有诸葛亮为辅,还是尽早想办法。孙权、周瑜就使美人计,把孙尚香嫁给刘备。本来刘备的岁数、头衔、官职都比孙权高大,把孙尚香嫁给刘备,刘备就成了孙权的妹夫。再后来,孙权向刘备提借荆州的事情,刘备碍于孙刘联盟和亲戚的面子,又不好反驳只好含糊其词,周瑜、鲁肃等人大肆向外宣传,孙权把荆州借给了刘备,从道义上来说就把刘备给绑架了。

《三国志鲁肃传》记载:“后备诣京见权,求都督荆州,惟肃劝权借之,共拒曹公。”

    《资治通鉴卷六十六》记载:“建安十四年(209年)十二月……会刘琦卒,权以备领荆州牧,周瑜分南岸地以给备。备立营于油口,改名公安。”

《资治通鉴卷六十六》记载:“十五年(210年)十二月,……备以周瑜所给地少,不足以容其众,乃自诣京见孙权,求都督荆州。……鲁肃劝权以荆州借刘备,与共拒曹操,权从之。”

孙权、周瑜、鲁肃三个人,好好的玩弄了一把文字游戏,把刘备向借周瑜南郡夸张成借整个荆州,并且自己也对这个谎言深信不疑。孙权深知刘备不会轻易和自己翻脸,借荆州的事情刘备也说不清楚,就屡屡以归还荆州相威逼。东吴弄假成真让世俗误解,这种舆论攻势作用很大,搞得刘备很狼狈,时间长了,刘备只能疲于应付了,落得一个老赖的名声。建安十九年既214年,刘备攻取了西蜀,孙权觉得机会来了。

建安二十年既215年,孙权就给刘备写信,你已经得到西川了,应该把荆州还给我了。刘备很生气地回信说:“将来得到凉州,就把荆州送给你。”孙权很是愤怒,就命令吕蒙袭击长沙、零陵、桂阳三个郡。刘备亲自带领五万兵马,从西川来到公安,命令关羽进兵益阳。这时候出了一件大事,曹操平定了汉中,张鲁逃到巴西去了。刘备听到以后,还是觉得必须和孙权联合,才能抗击曹操。刘备就把攻打东吴的事情忍下来,向孙权通报:把刘备占据的荆州一分为二,江夏、长沙、桂阳归东吴所有;南郡、武陵、零陵归刘备。让关羽把长沙、桂阳交割给东吴。然后就引兵到江州,派遣黄权去迎接张鲁,张鲁已经投降了曹操。

《三国志•先主传》:“二十年,孙权以先主已得益州,使使报欲得荆州。先主言,‘须得凉州,当以荆州相与。’权忿之,乃遣吕蒙袭夺长沙、零陵、桂阳三郡。先主引兵五万下公安,令关羽入益阳。是岁,曹公定汉中,张鲁遁走巴西。先主闻之,与权连和,分荆州、江夏、长沙、桂阳东属,南郡、零陵、武陵西属,引军还江州。遣黄权将兵迎张鲁,张鲁已降曹公。”

我是冷清先生,为您推送不一样的历史真相,假如您喜欢敬请关注冷清先生头条号,谢谢!

 

 








冷清先生


“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是一句民间歇后语,来源是三国时期的一段历史故事。

但“借荆州”的说法多是来自于民间传奇故事以及正史中孙权一方的说法,实际上蜀汉并没有承认。

这一事件的关键就在于,刘备得到荆州到底是不是“借”的。

刘备没有“借”荆州,更不用“还”荆州

什么是“借”?将所拥有之物暂时给予他人,这才是“借”,孙权一方其实并没有荆州的所有权,那么何谈“借”呢?

我们来看荆州的归属问题。

在最初,荆州是归刘表所有,也是汉室宗亲,和孙权一方非但没有友好交往,反而有着杀父之仇。

相反,刘备曾经投奔过刘表,为刘表守御疆土,名义上二者是兄弟,实际上双方为君臣。刘备的势力也是在这一时间得到了极大发展,形成了其称霸路上的班底,诸葛亮、马良等人都是在此时收于麾下。

后来,刘表逝世,没有将荆州交给长子刘琦,反而是立幼子刘琮为荆州之主。

曹操南征,刘琮等人一时害怕,就以荆州为资本,投降了曹操,一班文臣武将也都成为了曹操手下的人才,比如中了反间计而被杀的水军首领蔡冒等人。

这时候荆州的归属在名义上是属于曹操的,和孙权没有关系。

而刘备等人自然不会降曹,于是拥立了刘表长子刘琦,在荆州的地方与曹操作战,最终大败,不得不逃向东吴,寻求联盟。

刘备与刘琦名义上是叔侄,荆州在孙刘双方看来,名义上是属于刘琦的,但实际上能做主的是刘备,但有趣的是,地盘却在曹操手中。

从这层关系来说,只有刘备等人来东吴结盟,荆州和东吴没有任何的关系。

真正出现问题的是赤壁之战以后。

荆州七郡(或为八郡、九郡)被曹、孙、刘三家瓜分,曹操北还,但依然手握襄阳、南阳,孙权只取得了南郡的一部分;南郡剩下的一部分以及零陵、桂阳、长沙、武陵都落入了刘备的手中,再加上其原本的势力江夏,可以说荆州大部分城池都是属于刘备势力的。

有鉴于此,孙权曾经借过小部分的南郡给刘备,使得其城池完整,但这背后另有目的:

  • 首先,曹操虽然兵败,但并不是孙刘任何一方可以抵抗的,孙刘联盟还必须保持住,暂时不能散伙;

  • 其次,孙权一方害怕曹操嫉恨,想让刘备在前方顶住曹操的报复,所以才将南郡交于他守御;

  • 最后,也是最实际的原因,荆州百姓不认可孙权,而刘备在此地的威望极高,只能他来治理。

所以,从这里能理出事件的始末:

从东吴的角度来说,孙权没有“借”荆州,最多最多就是借了一小块“南郡”给刘备,还是因为自己没有办法治理的原因,那么这块南郡算不算得上东吴的地盘,还是两说。

从刘备的角度来看,他没有向孙权“借”荆州,荆州本来就是刘备等人拥有的地盘,此次不过是重新拿回罢了。

退一步讲,曹操是名义上还是大汉丞相,刘备是汉室宗亲,他们占据荆州都有道理可说,孙权不过一军阀,拿什么来“借”荆州?在大义上这也说不通。

只不过因为孙刘联盟的需要,孙权不想散伙,刘备不敢散伙,所以一方说“借”,另一方也就打个哈哈,不承认“借”,也不承认“没借”,这才出现了历史上“借荆州”这一段公案。

那么,东吴一方为何一直要强调“借荆州”呢?这要从孙吴一方为自己定下的战略规划说起。

“荆州”对孙吴来说,是必须要取得的地盘

刘备一方有《隆中对》,诸葛亮曾经这样给刘备规划:

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

也就是说,荆州实际上是蜀汉政权的发力点,一切都要从占据荆州开始,这也从后续的历史走向里得以证实。

但相对于这个故事,其实孙权一方更早地便提出了“三分天下”说。

《隆中对》最迟发生在208年春,但早在公元200年,鲁肃就向孙权提出过类似的意见。

据《三国志·鲁肃传》记载:

肃窃料之,汉室不可复兴,曹操不可卒除。为将军计,惟有鼎足江东,以观天下之衅。……剿除黄祖,进伐刘表,竟长江所极,据而有之,然后建号帝王以图天下,此高帝之业也。

鲁肃规划当中,“三分天下”的主人公是曹操、孙权和刘表,进军的路线是先灭刘表取荆州,再灭刘璋取益州,最终和曹操二分天下,完成一统。

而孙权一方另一个人甘宁也曾经提出过类似看法:

据《三国志·甘宁传》:

宜先取黄祖。……一破祖军,鼓行而西,西据楚关,大势弥广,即可渐规巴、蜀。

其实都是想要划江而治。

这种路线和诸葛亮为刘备规划的方略其实是一样的,虽然明面上说要攻打曹操,但未尝不可东取孙吴,最终划江而治。只不过碍于孙刘联盟,这种路线明白就好,不好说出来。

如果蜀汉能同时据有两川和荆州,那么完全就可以以荆州为战争中心,通过长江,将益州富饶的物资源源不断地运送至荆州地区,而川内易守难攻的地形,也并不担心会受到攻击。

刘备出兵汉中,就足以威胁到曹操势力,荆州地区无论是北伐曹魏,还是东取孙吴,都是合理选择。

这一方略的威力从曹操汉中和荆州两线就能看出来,汉中地区曹操折损了夏侯渊,荆州地区因为关羽的进攻,折损了于禁。

这样的蜀汉是被曹魏所惊惧的,所以曾经的敌对双方联合起来,清除了蜀汉在荆州的地位。而这也是在孙权“讨还”荆州不成的前提下。

从孙吴一方来看,荆州必不可少,否则其无从发展。

南方的逐渐富庶是在宋朝之后,之前无论是政治还是经济,都以北方为主,所以孙吴在江东地区的发展速度是远远不及北方的曹魏和富饶的巴蜀。

长江虽然是天险,但也将东吴锁死在了东南一隅,只能慢性死亡。

偏安东南只能逐渐灭亡,被历史证明了无数次,无论是晋朝的永嘉南渡,还是宋朝的靖康之耻,亦或者是南明的建立,历次南渡都无一北还,很能说明偏安江南地区是不足以成就王图霸业的。

所以,孙权要想发展,就必须要将势力范围扩展到荆州地区,不仅仅是为了进取,也是为了自保。

这样一来,孙权一方自然要极力鼓吹,荆州本来就是他们的战果,只不过借给了刘备而已,实际上是将“南郡”偷换成了荆州。

在名分上占据道理,实际上也是为了最终以武力夺取造势。

所以说,“刘备借荆州”一事,就是孙权单方面宣布“借”荆州,刘备从来没有当自己“借过”荆州。


未来在黑夜隐匿,于此静待晓光。我是待晓儿,专注于文化的科普与解读,欢迎关注与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