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困难就退缩?孩子畏难背后,藏着这些秘密

遇到困难就退缩?孩子畏难背后,藏着这些秘密

当畏难成为一种习惯,孩子的学习和成长都会受限。

本文来源于公众号:钱志亮工作室

ID:qzlgzs

全文2344字

预计阅读时间8分钟

遇到困难就退缩?孩子畏难背后,藏着这些秘密

很多家长平时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都遇到了这样的情况:

孩子碰到一点困难就会被吓倒,表现为退缩、哭、发脾气;

面对有点挑战的事情,不敢尝试,逃避、拖延时间、或者直接放弃;

做作业时,难题都留下来,等着家长教,从不主动思考、探索······

畏难,是人自我保护的本能,尽量待在舒适区,不做出改变,才能避免风险。不光是孩子,大人也常有这种心理。


然而,在人的一生中,是绝不可能通过逃避困难、待在舒适区,就能抵御风险、安稳一生的。通过面对一个个困难,迎接各种挑战,不断解决问题,才能拓展人的能力边界,收获经验和教训,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把人生的主动权握在自己手中。


当畏难成为一种习惯,孩子的学习和成长都会受限。


孩子容易缺乏自信、心理脆弱、懒于思考、能力得不到锻炼,学习也会越来越差。


遇到困难就退缩?孩子畏难背后,藏着这些秘密


为什么有些孩子会畏难呢?原因通常有4点:


1.任务太难


有些家长对孩子期望太高,教育孩子比较心急,没有考虑到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要求孩子做一些超出他们能力太多的事情。


比如幼儿园就要求孩子写字、背很长的诗、拼很难的拼图;孩子手脚还没发育协调,就让孩子学轮滑、游泳······


目标太高、任务太难,孩子能力达不到,怎么尝试都不行,就会产生一种深深的无力感,心理学中称为“习得性无助”心理。


这些消极的体验,会降低孩子的自我效能感,让孩子对于一些任务和挑战充满了畏惧,觉得自己做不到,因此,一遇到困难就会条件反射性地退缩。


2. 缺少成功的体验


生活中,很多家长总是替孩子包办一切,什么都准备得好好的,孩子唯一需要做的只有学习;学习方面,孩子遇到问题了,也赶紧想办法帮孩子解决。


遇到困难就退缩?孩子畏难背后,藏着这些秘密


这样一来,孩子缺少独立做各种事情、尝试和探索的机会,学习上又依赖父母,没有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所以他没有或很少有靠自己的力量独立做成某件事的成功体验,自我效能感差,没有建立起稳固的自信心。


于是一遇到困难和挑战,孩子不知道自己的能力是否可以战胜它们,自然而然,还是习惯了退缩、逃避,依赖别人的帮助才敢往前走。


3. 总是被否定


有这样一种家长,对孩子充满了挑剔和否定,在孩子尝试、探索和犯错的时候,采取了错误的态度和说话方式。


孩子做家务的时候,“哎呀,你不会”“别添乱了,学习去”;

孩子犯错的时候,“笨死了,你有什么用?”

孩子考差了的时候,“你就不是学习的料!”

家长总是否定,贴一些负面的标签,会打消孩子尝试和探索的积极性,也会破坏孩子的自信心,让他变得怯懦、自卑,缺乏面对困难和挑战的勇气。


4. 家长表扬太多


有一类孩子不敢面对困难和挑战,是因为害怕失败,怕输。


这类孩子,通常被家长表扬得很多,“哎呀,我家宝贝真聪明”“真棒”,或者家长教育孩子时过分注重结果,忽视过程。


因此,孩子为了保持那个“聪明”“优秀”的形象,害怕自己表现不好或失败,丢脸,自己忍不住否定自己,所以不敢尝试有挑战性的事情。


这是思维方式出现了偏差。


基于这些原因,家长可以从下面三点做起,培养孩子不怕困难,勤于独立思考、勇于尝试和挑战的好习惯


1

接纳孩子的情绪


在孩子表现出畏难情绪时,很多家长会否定孩子的感受、甚至批评孩子:


“这有什么难的?”

“你看我做的,不是很容易吗?”

“你怎么这么胆小!”

在孩子不敢尝试,不愿意做的时候,首先应该接纳孩子的情绪,而不是勉强孩子一定要做。


比如,”这拼图是有点难”、“你第一次下水,肯定有点害怕。”


先表达理解,再给孩子安全感和支持,“我们一起试试怎么样?”“爸爸妈妈在这里保护你,放心,还有游泳圈呢。”


父母每一次的接纳和鼓励,会让孩子获得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每当遇到困难和挑战时,更有勇气和信心。


2

多给孩子独立实践和表现的机会


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的核心教育思想,就是少年儿童应该从生活中学习,在做事中去学习,而不是在书本里学习。


他认为教育中永远成功的教学方法就是“给学生一些事情去做,不是给他们一些东西去学”。


生活中,家长不要为孩子包办替代太多,学习之外的事情,也应让孩子做做,他会在这些生活实践中,学会思考更多,掌握技能;


可以给孩子布置一些难度合适的小任务,让孩子独立完成,获得大大小小的成功体验;


偶尔示弱,让孩子示范给自己看,带着自己做,或者给自己讲题,给孩子表现的机会。


孩子在通过自己的努力,坚持做成一件件事情后,会获得一种成就感,自信心大大增强,也对自己的能力有更为清晰的认知。


这样,孩子会在遇到困难和挑战时,觉得自己能行,于是就会勇往直前。


遇到困难就退缩?孩子畏难背后,藏着这些秘密



3

培养孩子成长型思维


斯坦福大学著名发展心理学家卡罗尔·德韦克通过研究提出“成长型思维”这一概念。


拥有“固定型思维模式”的孩子拒绝尝试,害怕失败;拥有“成长型思维模式”的孩子渴望挑战,拥抱失败。


此外,研究还表明:关注结果,并表扬结果和成效后,孩子更倾向选择低难度任务;关注过程,并鼓励过程和态度后,孩子更倾向选择高难度任务。


因此,想要孩子不怕困难、勇于挑战,家长应该注意培养孩子的成长型思维。


让孩子相信自己的能力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可以通过努力变得越来越好的。


首先,表扬孩子时避免夸“聪明”等无法改变的天赋,而是夸孩子的努力、坚持等可以变化的品质;


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多关注孩子做事的过程、个人的成长和进步,不要只关注结果好不好;


在帮助孩子面对挫折和失败时,对于失败的解释应该是努力还不够、练习不够、方法不得当等可以再进步的原因上,而不是“笨”、“没有数学头脑”等固定的原因;


不怕孩子犯错,多鼓励孩子在错误中收获经验,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再试试、再努力,就会有好结果”,少批评、否定孩子。


做好这三点,相信孩子不再是遇事只会说“我做不到”、“我不行”,而是对自己充满了信心,有勇气去尝试和挑战,不断提升能力,成为更好的自己。

遇到困难就退缩?孩子畏难背后,藏着这些秘密

END

遇到困难就退缩?孩子畏难背后,藏着这些秘密


本文转载于钱志亮工作室(ID: qzlzgs),作者|钱志亮,北京师范大学教学名师。专注于特殊教育、家庭教育、幼儿教育领域。著有《入学早知道》《科学的早期教育》《急用先学的140个汉字》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