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汉之争,刘邦能打败项羽夺得天下的真正原因,皆因这四点

提到这个话题,大家会不由得想到唐代大诗人杜牧在《题乌江亭》中一句名句: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但楚汉之争最后的结局,是以西楚霸王的自刎而告终。那么,曾经所向披靡,战无不克的项家军为什么会如此惨败?为什么刘邦会战胜曾拥有如此强大项家军的项羽的呢?笔者认为无非就以下四点原因。

其一【格局观】

说起格局,想必大多涉及这个词汇的就是创业者或者说是创业成功者。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就是天方夜谭,徒劳无益的。但是,对于少数胸有大志的人来说,必然是锦上添花。格局观念对于刘邦项羽来说也同样适用。

楚汉之争,刘邦能打败项羽夺得天下的真正原因,皆因这四点

先说前者,在《史记•高祖本纪》中所载,刘邦曾经去咸阳服徭役,有幸见到秦始皇,便长叹一声说:“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之后在刘备反秦起义过程中,其最终目的是推翻暴秦,从而夺取天下。而项羽则不然,项羽一直以自己的国仇家恨为宗旨,其目的是推翻暴秦,为楚人复国,杀尽秦人,为项家几代忠良报仇。比如在项羽灭秦军主力之后,分封十八位诸侯王的时候,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并没有扼守关中要地,而是杀秦王子婴,烧毁秦王宫,搜罗财宝,执意回江东。在此期间,曾有人劝谏占据关中以图霸业,但其不纳反将此人杀之而后快。

有句话说得好,一个人有多大的格局,就会成多大的事。此话说的虽然过于偏激,但是也有一定的道理,项羽宁可偏安一隅,也不曾考虑图霸中原。以当时项羽的项家军实力,统一全国是绰绰有余。所以,项羽的格局限制了他的发展,而最终导致兵困垓下,四面楚歌!

其二【政治观】

在政治观念方面,项羽相比刘邦而言,相差的不只一点点。什么是政治观念?对于项羽和刘邦来讲,坦白的说就是其政治目的的合法性。

我们先说说刘邦,据《史记•高祖本纪》中所载:

母曰刘媪,其先刘媪尝息大泽之陂,梦与神遇。是时雷电晦冥,太公往视,则见蛟龙於其上。已而有身,遂产高祖。——《史记•高祖本纪》

刘邦的母亲刘媪曾经在大泽的坡上休息,期间电闪雷鸣,刘太公去找刘媪,发现一条蛟龙趴在她的身上。至此刘媪就有了身孕,之后就产下刘邦。加之刘邦在芒砀山斩白蛇起义之时,话说“赤帝之子斩杀了白帝之子”等等,虽然说此番描述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就是迷信,但对于蒙昧而崇尚神鬼之说的古代百姓来说,那就是真命天子转世。

楚汉之争,刘邦能打败项羽夺得天下的真正原因,皆因这四点

而项羽这边,其季父项梁在世时采纳谋臣范增的建议,迎回楚义帝芈熊心立为楚怀王,以从民望壮大实力。成为楚怀王后的熊心,颁布了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宣言”,那就是在座诸将先破秦入咸阳者为王。

公元前206年,刘邦先攻破咸阳,秦朝就此灭亡。而项羽在巨鹿大破秦军主力后,继刘邦之后入关。虽然楚怀王只是个傀儡帝王,但此时的楚怀王就是楚人乃至楚国的精神支柱。因此,他颁布的命令就有政治的合法性。刘邦先入咸阳以此为王,才具有合法性。

其三【家庭观】

讲到其二人的家庭观念,对于那个年代来说,项羽绝对是个不可多得的好男人,对虞姬可以说是矢志不渝。而虞姬并没有给项羽多大帮助,在项羽兵困垓下时,虞姬没有积极劝阻使其东山再起卷土重来,甚至在霸王别姬这件事之后,间接性的导致了项羽的乌江自刎。

楚汉之争,刘邦能打败项羽夺得天下的真正原因,皆因这四点

反观吕雉,在刘邦困难时期,屡屡给予鼓励使其重整旗鼓,在楚汉议和吕雉从项羽军营释放回来后,吕雉把楚军具体情况献于汉王,刘邦从而做出军事部署。而刘邦在吕雉被囚禁期间已经生产好几个娃了,因为他没有后顾之忧,而刘盈此时就在他身边。当然,对于现代来讲,刘邦就是个渣男,而矢志不渝的项羽,不离不弃的虞姬,才是我们追求的另一半。但是在那个战乱的年代,嫡子才是最重要的,传宗接代才是王道。

楚汉之争,刘邦能打败项羽夺得天下的真正原因,皆因这四点

其四【情商观】

接着上面的故事,时下,刘太公和吕雉等人被项羽所擒,项羽为逼刘邦出兵,通知刘邦要烹煮刘太公。刘邦却这么说的。

汉王曰:“吾与项羽俱北面受命怀王,曰‘约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史记•项羽本纪》

刘邦抓住了项羽的弱点,此一番话不但化解了困境,而且救了刘太公。此方法刘邦在项羽身上用了无数次,比如定陶之战项梁败亡、经典的鸿门宴等等,前者以兄弟之称约束,后者以君王之礼以待,把项羽推到很高的位置,对于极重情义的项羽而言,没有“台阶”根本下不来。

我们在很多史书上不难发现,项羽是有功不赏的典型,而刘邦恰恰相反,有功必赏。

楚汉之争,刘邦能打败项羽夺得天下的真正原因,皆因这四点

在用人方面,刘邦的情商可以说是体现的淋漓尽致,也可以说是收买人心。在他反秦的过程中,他的那些“酒肉朋友”功不可没,比如萧何、樊哙等,虽说他是“地痞流氓”出身,但是在大事上面,敢作敢当,勇于承担,我想这也是王者风范的一种。

刘邦在其庆功宴上曾说:

高祖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餽馕,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史记•高祖本纪》

而项羽则是,事必躬亲,争做第一,与下属一争高下。这句话形容最合适不过了。唯一一位大谋士范增也没有用好。在如今的社会上也不难发现,大多数高情商的人在领导高智商的人。因此在情商方面,项羽又输了一大截。

楚汉之争,刘邦能打败项羽夺得天下的真正原因,皆因这四点

综上所述,我们通过格局观、政治观、家庭观、情商观四点来分析,若刘邦不能战胜项羽,那真是天理难容。当然此话过于偏颇,但刘邦最终能夺取天下这也是必然条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