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楚汉之争”实际上是“第二次秦国东灭六国”?

秦朝灭亡之后,刘邦与项羽之间展开了长达数年的“楚汉之争”,最终以刘邦的胜利而告终。但鲜为人知的是,“楚汉之争”实际上是“第二次秦国东灭六国”。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为什么说“楚汉之争”实际上是“第二次秦国东灭六国”?

首先,刘邦与项羽分别代表了大一统(秦朝)、分封制(战国)两种国家制度,而刘邦代表了的大一统继承自秦朝并且顺应历史潮流的发展。“楚汉之争”也是一次先进对落后的胜利。

为什么说“楚汉之争”实际上是“第二次秦国东灭六国”?

其次,如果大家仔细研究地图就会发现,在“楚汉之争”的大部分时间里,刘邦控制的地区基本上就是秦始皇刚刚登基时的故秦之地,而项羽及其支持者控制的地区则是原来的六国故地。

为什么说“楚汉之争”实际上是“第二次秦国东灭六国”?

可以说项羽分封诸王的最大错误就是给了刘邦轻易控制几乎所有故秦之地的机会,让刘邦在综合实力上完全继承了秦国对东方六国的优势,而项羽自己却没能控制东方六国的全部故地。

为什么说“楚汉之争”实际上是“第二次秦国东灭六国”?

最后,秦国之所以能扫灭六国、统一天下,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秦国的主导阶级是代表了当时先进生产力发展的地主阶级,而东方六国则依然是旧封建领主占据主导,这就是落后导致灭亡。

为什么说“楚汉之争”实际上是“第二次秦国东灭六国”?

在进入关中之后,刘邦基本上继承了秦朝制度,其统治阶级也是以新兴的地主阶级为主,而项羽却还是旧封建领主贵族的代表。从主导阶级上讲,“楚汉之争”也是“第二次秦国东灭六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