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北大學生,看我如何跨洋學習!

編者按

自北大2月17日線上開課起,國內外學生同步進行課程學習。冬風慢慢褪去,春意爬上梢頭,一轉眼,已近兩個月。

疫情期間雲學習的參與者中,不乏世界各地的留學生,除了時差,他們還要面對全球疫情形勢的變化。他們有什麼想法?又會怎麼做?


花式自律,keep going!

家中雲學習,無明師在前,無同窗在旁,又因家中溫暖愜意,人便容易散漫。對留學生而言,雲學習更意味著要解決時差難題。

燕京學堂的研究生同學,來自越南的範慧揚(PHAM Thi Thuy Duong)在進行線上學習之初,也曾為沒有學習動力和時差等原因造成的混亂而沮喪。

不過後來,她想到了一個辦法。“通過製作視頻和照片,我在社交媒體上分享自己的日常工作。這麼做是為了尋找動力,但也出乎意料地收穫了朋友們的鼓勵,他們表示非常喜歡我的分享。”

通過與朋友分享自己的動態,範慧楊和朋友們形成了一種“雲監督”,擺脫了孤軍奮戰的局面,也通過和朋友們約定分享,找到了動力來源。

我是北大學生,看我如何跨洋學習!

我是北大學生,看我如何跨洋學習!

我是北大學生,看我如何跨洋學習!

範慧楊在社交媒體分享的部分圖片

而燕京學堂的研究生同學,來自澳大利亞的何懿嗣(Heath Sloane)為了保持時間上的紀律性,他會晨間練習寫漢字並閱讀書籍,下午則進行課堂回放,並完成作業、進行論文相關研究。

燕京學堂的研究生同學,來自

法國的史愛莎(Emma Shleifer)的方法也是加強時間的規劃,並且在日常學習之外,她還著手整理著一份關於中國的閱讀書單,也嘗試更多地陪伴自己的家人。

在線課堂中的感受

何懿嗣忍不住讚歎疫情期間北大對線上教學的快速適應,“北大竟然如此迅速且沒有非常費力地在網上進行了‘遷移’,這給我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

而身在澳大利亞的他認為雖然時差有點棘手,但北大所使用的在線教學軟件是一流的,他可以方便地回顧課程,進行知識鞏固。

我是北大學生,看我如何跨洋學習!

何懿嗣在澳大利亞

不過在時差面前,很多留學生不得不放棄直播課堂,轉而選擇課後的回放。在這樣的情況下,範慧揚成為了唯一一個上中文課的人,“因為我所有的同學在正常上課時間都在睡覺!”

不過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也有許多留學生會嘗試跟上教學的直播,史愛莎便表示“在一個堂課上,有來自尼泊爾、加拿大、印度、美國等國家的學生。由於時差問題,有些同學會在凌晨4點起床!”這大概正是燕京學堂這一國際項目的魅力展現,也正是北大留學生在疫情期間對知識的渴望與和對學習堅持。

關於疫情,未停止過思考

疫情已席捲全球,作為留學生,無論是中國的應對,還是本國的做法,他們都看在眼裡,也未停止思考。

在燕京學堂主攻中國的外交政策研究的史愛莎將中國當下的疫情與其研究領域結合,進行了深度的思考。

她認為新冠肺炎疫情並不意味著對中國國際關係的打擊,相反還可能會加強中國在國際舞臺上的地位。“中國的處理方式得到了世界衛生組織的認可,這次疫情體現了中國對世界經濟的影響力,這將使中國在全球事務中的地位受到進一步重視。目前來說,中國已經在國內控制住了病毒,並且正在對其他國家提供援助。這對其整體的外交關係來說是個好兆頭。”

我是北大學生,看我如何跨洋學習!

居家學習中的史愛莎

何懿嗣則表示,澳大利亞的情況正在得到改善。“社會距離和自我隔離措施已經開始生效,人們普遍遵守。現在說事情會如何發展還為時過早,但我相信我們會共同度過難關。”

我是北大學生,看我如何跨洋學習!

何懿嗣在澳大利亞

“新型冠狀病毒對世界來說無疑是一場災難,我們可以看到人類‘最好的’和‘最壞的’一面,”面對疫情心情複雜的範慧楊不禁感慨,“但是我們的政府做得很好,採取了嚴格的措施來控制病毒的傳播,也正在為其他國家提供幫助。越南正在成為其他國家危機處理效仿的榜樣之一。”

思念著可愛的同學和校園

校園的集體生活,會給思維的碰撞帶來許多契機。史愛莎直言,“教授們在保持在線課堂環境方面也做得很好,我非常感謝他們的靈活和鼓勵。但作為學生,重現課前、課後、吃飯時或走在路上的有趣討論,就比較困難了。”

在校學習的日子,每當疲憊,可到未名湖畔,看鴛鴦戲水。又或者騎上心愛的自行車,悠哉悠哉地帶上貓罐頭到靜園給貓咪加餐。熱愛運動的話,也可以到五四體育館揮灑汗水。

“我希望很快就能回到校園,這樣我就不用再通過攝像頭和朋友們打招呼了。我想念那些擁抱,想念我們在可愛的校園裡一起度過的時光。”範慧揚道出的,大概是每個北大學子的心聲。

不過,在全球攜手抗擊疫情的當下,我們還是可以去期待:不久後的某一天,北大的學生們,在春意盎然的燕園相聚。


信息來源:北京大學研究生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