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让曹操除掉吕布是对还是错?吕布不死曹操会成为第三个丁奉?

拉拉裤led8啦


想搞清楚这个问题,我们得首先了解一下当时的天下大势,吕布、曹操和刘备所处的位置和处境,以及各自的心理状态,才能更好的理解为什么刘备和曹操一定要除掉吕布。

刘备和吕布的恩怨

先前,公元196年,曹操采用荀彧的驱狼吞虎之计,让袁术和刘备两家,为了争夺徐州的控制权开始交兵,两军在盱眙、淮阴僵持不下之时。吕布在刘备后方,与袁术、曹豹等人勾结在一起,偷袭了下邳,夺了徐州,导致刘备无家可归。

不得已之下,刘备只得向吕布求和,屈居吕布帐下,进驻小沛。此时的刘备,内心可谓五味杂陈,说他不怨恨吕布,从情理上来说,是不可能的。

不久,刘备在小沛重新聚集了1万多人,意图翻身,这引起了吕布的警惕,《三国志》记载:“吕布恶之”。

于是,公元198年,吕布派人攻打小沛,刘备败阵,只得转投曹操,随后,曹操打着为刘备报仇的旗号,派遣夏侯惇、夏侯渊等人攻打吕布,不料,两位夏侯将军,接连被打败。

曹操见状,调集文武群臣,集齐曹魏全部力量,亲征吕布,兵临下邳城下。吕布想投降,结果遭到陈宫反对,最终困守下邳,被下属出卖,捆送至白门楼。

白门楼上 刘备明显不想帮忙

吕布被擒拿之后,曹操随同刘备在白门楼,提审吕布、陈宫和高顺等人。先杀高顺,后杀陈宫。吕布再次考虑投降,想到当年袁术攻打刘备时,自己帮助刘备解围,心想现在是刘备报恩的时候,于是......请求刘备替自己说情:“公为坐上客,布为阶下囚,何不发一言而相宽乎?”,然而,刘备一言不发。


这个出生在草原的汉子,明显把事情想的太简单了。在草原上,直来直去的知恩图报的逻辑思维,在中原并不适用。在刘备这种受过严格政治训练的中原政客看来,当年辕门射戟的恩,追根朔源,还是因为你吕布出卖我在先,帮我解围,也是出于自身利益考虑,何来报恩之说。

所以,面对吕布的请求,刘备自然不会帮忙。

为什么要劝曹操杀吕布?

吕布见刘备不肯帮忙,就主动向曹操请降,曹操看似犹豫,回头问刘备说:“何如?”刘备却回答:“公不见丁建阳、董卓之事乎?”

到这里,很多人对刘备的应答很不理解,明知道吕布早晚得反叛,留着给曹操不是挺好的吗?

为这事,三国演义的罗贯中,还专门写了一首诗,怪罪刘备说:“伤人饿虎缚体宽,董卓丁原血未干。玄德既知能啖父,争如留取害曹瞒?”意思是你刘备,既然知道吕布不会效忠曹操,为何不留着吕布,让他去害曹操呢?

后市的不少读者也认为,这个时候,刘备怎么算,都不应该建议曹操杀刘备。

理由不外乎以下几点:

1、 如果刘备建议不杀吕布,曹操也不杀,吕布必然感激他

2、 如果曹操不听建议,坚持把吕布杀了,对刘备来说,也没有什么损失

3、 如果刘备建议杀吕布,曹操没杀,将来吕布必然恨他,双方不好相处,但是,同为曹公效力,吕布也不能把自己怎么样

4、 如果刘备建议杀吕布,曹操照办,把吕布杀了,也没什么坏处


从结果来看,建议杀或不杀,对刘备来讲,其实并没有什么损失

难道刘备真的做错了?

其实不然,以刘备的政治素养,做出这么重大的政治决定,怎么会随便下结论取人性命。在刘备看来,吕布这种单线思维的武将,直来直去的性格,典型的愣头青,如果让他投降曹操,帮助曹操打天下,曹操就会如鱼得水,自己日后在想跟曹操一较高下,争夺天下霸权,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过去,吕布虽然杀了丁原和董卓,但是,丁原地盘小,力量弱,庙小难留神;董卓出身西凉,政治素养跟草原出身的吕布,没什么两样,都是愣头青,鲁莽且野蛮,跟吕布翻脸,只是早晚之事。

和这两个人相比,出身政治世家,从年轻时代就伴随皇帝左右的曹操,简直不在一个量级上,以他的政治手腕,能够挟天子以令诸侯,能够让万人敌的关羽为自己效力,降伏一个蛮横的吕布,有何难事。这点道理,政治技能爆表的刘备,怎么能看不出。

对于刘备来说,此时的吕布,如果被曹操招降成功,未来不管是否忠于曹操,只要活着,未来都会成为自己的威胁。“丁建阳、董卓之事”之类忠诚与反叛经历,只不过是用道义的手段,打击吕布的一种说辞罢了。

在东汉末年军阀割据格局下,人性的真假,忠与奸早已没有了边界。什么是忠,什么是奸,相信曹操也难以区分。自古以来,关羽一直是忠诚的化身,不也在刘备败亡之后,投降了曹操吗?于禁用尽一生的力量,为曹魏开疆辟土,不能说不忠,但是,却因为晚年投降关羽,而曹魏政权所唾弃;还有被袁绍赐死的田丰,被刘备砍了脑袋的刘封。

在那个年代,忠与奸都是相对而言,就像辛毗所言:“勿问真与诈也,只论其势可耳。”所以对于吕布过去的不忠,刘备是不会在意的,曹操也是如此。

他们二人在意的一个共同点就是,吕布这个威胁,应该如何体面的解决掉。

曹操犹豫的是,吕布这只“猛虎”杀掉太可惜,以招降的方式,让他为自己效力,从而化解威胁。所以,兵临下邳城下,发动进攻之前,曹操就采用了一系列招降吕布的动作,不仅派人送信给吕布劝降,自己更是亲自前往下邳城下,进行苦口婆心的劝说。

但是,真的抓到吕布之后,曹操又深知“绑猛虎,不能不紧”,招降之后,要用什么东西来继续捆绑和制约他?曹操拿不定主意,所以要问刘备“何如?”

刘备,先前对吕布的请求不语,现在回答曹操的问询,也非常干脆,“这事你别问我,自己想想丁原和董卓,就知道怎么做了。”

回看整件事情,曹操攻打吕布,出发点是帮助刘备报仇,抓到吕布,仇人相见,分外眼红,哪里还会有帮对方说情的道理?人也是你,鬼也是你,刘备如果真的帮吕布求情,曹操的内心,怕是也要怀疑刘备:你小子到底是什么动机,是不是串通吕布一起要害我?

曹操的询问,一方面是想消除自己的顾虑,另一方面,也是想测试一下刘备,到底真的想跟我一起干掉吕布。

这样的政治圈套,刘备是不会轻易钻进去的。加上本身吕布跟自己的结义兄弟张飞、关羽,互相看不顺眼,矛盾由来已久,你曹操问,我就做个顺水人情,大家一起送吕布上路。


画说三国


刘备让曹操除掉吕布是错误的,因为吕布是忠于汉献帝的忠臣,留着吕布对刘备并没有什么大威胁,反而吕布有可能与汉献帝联手除掉曹操,让曹操成为丁原董卓之后被吕布杀掉的第三位主公。

《三国演义》把吕布诋毁为“三姓家奴”完全是一种偏见,其实吕布是为数不多的忠于汉献帝的忠臣。

吕布除掉董卓之后的那一段时间,是汉献帝一生唯一是真正皇帝而不是傀儡皇帝的时光,因为吕布除掉董卓并不是出于私心,而是为国除奸,对汉献帝也非常尊重,吕布也从来没有像曹操刘备袁术等群雄那样有当皇帝的野心。

因此汉献帝在投奔曹操之前首先想到的是投奔吕布,但吕布当时也是寄人篱下,在被曹操打败以后投奔徐州牧刘备,因此吕布没有足够的粮食供养东汉朝廷,只能婉言谢罪,汉献帝也并没有怪吕布,反而加封吕布为平东将军、平东侯。

既然吕布是忠于汉献帝的忠臣,刘备劝曹操杀害吕布就是错误的,因为吕布活着对曹操是巨大威胁,很可能联手汉献帝为国除奸杀死曹操。

如果曹操一死,刘备就失去了争夺天下的最大对手,刘备一统天下恢复汉朝的可能性很大。

当然,即使刘备不落井下石劝曹操杀害吕布,曹操也很可能杀害吕布,虽然当时曹操有释放吕布为自己所用的意图,但曹操的谋士王必力劝他杀害吕布,曹操毫不犹豫就杀害吕布,可见曹操也畏惧吕布,即使刘备一言不发,曹操也很可能杀害吕布以绝后患。


仁者厚德载物


开玩笑,杀吕布这种事情需要刘备什么建议啊。

灭掉吕布的,乃是曹操军团。

刘备兵败,是被曹操收容的。

曹操死了那么多人,得了个徐州,然后在杀吕布问题上,问一下刘备,那是礼貌,更多的是炫耀和威慑。

曹操给刘备一个“建议”的机会,其实是在说——刘备,你给我老实点,不然吕布就是你的下场。

刘备又不傻,当然只能表忠心了。

总之,这件事上,每个人都把吕布的剩余价值发挥到极致。

从应对互动上来讲,曹操雄才霸气,刘备呢?也情商爆表。

处在刘备的位置上,你还能说出更漂亮的话不成。

总之,读历史,一定要弄清楚当时每个人的身份地位。

杀与不杀,从不决定于刘备之建议。

那么,曹操又何必多此一问呢?

这是因为曹操开始学刘备的做派了。

当年,曹操以报杀父之名义,想要夺取徐州,一路上烧杀抢掠,制造无人区,却最终便宜了刘备。

这一回,他终于打败了转战半天下的吕布,得到了徐州。

曹操也算是明白了,要想徐州成为自己争夺天下的新根据地,还是得收服人心。

一般而言,降人不杀,吕布并没有顽抗到底,曹操如果想顺利的整编吕布纵横半个北中国的常胜军团,饶吕布一命本该是正常的选项。

可能在后人的眼中,吕布是个背信弃义之徒,是个三姓家奴。

可是对于追随他的人而言,吕布并不失为一个好的领导。他的两大部下陈宫、高顺一文一武都在吕布死后,不乐意投降曹操而自愿受死。

那么我们可以想象,吕布的帐下,固然有不少人在曹军威压下叛变了投敌了,但更多的是忠心于吕布的部将。

吕布之所以威名素著,乃在于他能得部下之死力,拥有一支骁勇善战的军队,而且这支军队已经经过了很多场战争的考验了。

接受吕布的投降,意味着曹操不必诛杀陈宫、高顺等乱世不可多得的人才。

斩杀了吕布,固然也可以整编吕布已经投降的军团,但是对于这样拥有荣耀战史的军团而言,失去吕布,即等于失去了一个灵魂人物了。

这些利弊,曹操在吕布投降之时,早就已经衡量过了,也有了自己的选择了。

这时候,曾经领徐州纳吕布却又为吕布所驱逐的刘备正在曹操的帐下,以曹操之睿智当然完全知道刘备会给他一个什么样的答案。

这出戏,曹操这一问,展现出的仁德,本不过是为了收服吕布军众之心。

曹操放着自己那么多谋臣武将不去问,非得问一个无家可归的刘备,还有一层更深的用意。

刘备的身份,此一时乃是曹营的座上宾,却又不是真正归心于曹操。

以刘备这样的身份说话,表面上看起来就显得公平了。

至少吕布临死之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