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假不信真”是大多数藏友的悲哀

原创--陈希民(请多关注)

“信假不信真”是大多数藏友的悲哀

头条上不懂装懂、无据打假的“黑嘴”确实不少;

我对这些民藏败类的态度是“不服就来比一下知识与眼力”;

“信假不信真”是大多数藏友的悲哀

象这类人再多、加在一起也是不堪一击的。

收藏本是件“心情愉悦”的事,可大多数藏友,和喜爱收藏的人却弄的“焦头烂额”,常常如“惊弓之鸟”。

“信假不信真”是大多数藏友的悲哀

“原因”很简单:就是真懂的高手太少,不懂装懂的“黑嘴”太多,伪砖家学者太多;

这些年来各电视“鉴宝类”栏目上的伪砖家、误导的全国大众藏友太多。

“信假不信真”是大多数藏友的悲哀

所以也造成了中国收藏界,千百年来的一大奇观“不用证据说话”信假不信真。

如各个网络平台上,真实水平不高的“大忽悠”,没有真材实学的“大名头”专家学者;

“信假不信真”是大多数藏友的悲哀

往往“粉丝”上涨很快、短时间十万八万、或几十万或更多,而有“真材实学”的涨粉丝却不易(信假不信真)。

由于“体制内专家”基本缺少实战,所以真正的高手肯定在民间,但由于目前的收藏环境原因:

“信假不信真”是大多数藏友的悲哀

“民藏”长期被打压、大众藏友长年被各媒体所误导、伪砖家学者多如牛毛;

民藏各“收藏类组织”潜规则多多、用奴才不用人材等诸多因素。

“信假不信真”是大多数藏友的悲哀

本来民藏“真懂”的高手就不多,又被各种潜规则排挤;

基本是没眼力,或知识眼力不高的人上位。

“信假不信真”是大多数藏友的悲哀

中国收藏界基本都是,这种怪现象“一手遮天”;

这些人为了自己的私利,怎能不“误导”更多喜爱收藏的藏友,收藏界怎能不乱、怎能不水浑!

“信假不信真”是大多数藏友的悲哀

其实解决“这些问题”并不难:就是用“证据”说话,感观与微观的真品特征或赝品特征;

比如一件艺术品,“真”真在那几点上,“假”假在那几点上,用“证据”说话。

“信假不信真”是大多数藏友的悲哀

现在的收藏界被“误导”的人多,“无据打假”的伪砖家学者多、黑嘴多,人品好、学品好的人太少。

现在的大众思维是:没见过的就认为是假的,国家没有出土过的、博物馆没有的就认为是假的(臆造的);

“信假不信真”是大多数藏友的悲哀

就好比“你没见过的人就是假人”“中国没有的人种就不是人一样”(不用证据说话)。

中国近万年历史,又大多厚葬、历代的窑藏无数,而国家考古“十墓九空”。

“信假不信真”是大多数藏友的悲哀

国家考古岀土、博物馆的东西肯定只能是、古代艺术品的一小部分,没见过的“古代艺术品”肯定众多。

所以正确的思维是:看一件艺术品的真品与赝品、及各时代特征,用“证据”说话。

“信假不信真”是大多数藏友的悲哀

很多专家、学者、藏友、收藏界的大伽、各地方“收藏组织”的领导等;

天天言上爱国“正能量”、行上潜规则“负能量”,这种人目前很多。

“信假不信真”是大多数藏友的悲哀

所以我常常告诉身边的人“你不要相信言上说的正能量,要看行上做的”。

整个收藏界目前,常常是明显“颠倒黑白”的现状;

“信假不信真”是大多数藏友的悲哀

这也严重造成了收藏大众,目前是大多“信假不信真”。

但“纸怎能包住火”,现在网络这么发达、信息传播之快。

“信假不信真”是大多数藏友的悲哀

我相信用不了几年,大众会了解真相、思想会转变。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金子迟早会发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