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實現免耕馬鈴薯種植?

霧都農人山客


馬鈴薯與甘薯不同,薯塊是地下莖的膨大部分。因此在溫度、溼度適合的情況下,只要將植株基部遮光,就能長出匍匐莖,並長出薯塊。根據這一原理,由中國水稻研究所等單位承擔的“稻田免耕、稻草全程覆蓋種植馬鈴薯新技術”研究項目,獲得了每畝2000公斤的產量,這是農業輕型栽培的又一新技術,是馬鈴薯種植史上的一次革命性的突破。它改變了馬鈴薯的傳統種植方法,稻田免耕、改“種薯”為“擺薯”,改“挖薯”為“揀薯”,省工省力,降低了成本。同時稻草覆蓋抑制雜草生長,改善地表小氣候,減輕病蟲害,可以做到不使用農藥,且薯快圓整,色澤鮮嫩,收穫時帶土少,破損率低,這樣可提高產品的商品性,促進無公害綠色食品生產。

技術要點:

1、季節安排

春季一般在2月中下旬下種,5月下旬收穫,6月初栽插單季中稻;秋季在早中稻收穫後於9月10日前下種,11月底降霜後收穫。

2、精細整地

稻田免耕,開挖豐產溝(排灌溝),溝寬15cm,深15cm,相鄰溝距(畦寬)160cm.挖出的土不可堆在溝沿上,應使畦面微呈弓背形,以免積水。一般的小草和稻茬並不影響種植,若有大草可踩倒或鋤去,但不要使用除草劑。

3、種薯準備

選用適合的早熟品種,如東農303、中薯3號等。種薯應催芽,以帶1cm長的壯芽播種效果好;大薯種應切塊,每個切塊至少帶有一個健壯的芽,切口距芽1cm以上,切塊形狀以四面體為佳,避免切成薄片。切塊可用5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250-500倍液浸一下,稍晾乾後用草木灰拌勻,隔日即可播種。

4、種植密度

每畦播種4-5竺,行距30-40cm,株距25cm,畦邊各留20cm。將種薯芽眼向上擺好,然後均勻地蓋上8-10cm厚的稻草。稻草應鋪滿整個畦面不留空。

5、科學施肥

可根據稻田肥力和產量要求一次性施足基肥,不追肥。若以腐熟的廄肥作基肥,可適當兌土在播種時直接分放在種薯上;若使用化肥,以複合顆粒肥為佳,可將肥料放在兩株種薯中間,也可放在種薯近旁,但需保持5cm以上的距離,以防爛種。

6、合理灌溉

自然降水一般已能滿足本項技術的要求。但是,新稻草吸收水分較少、較慢、容易乾燥使薯苗受旱,可由豐產溝適時適量灌水,水層宜淺以不使稻草漂移為,並及時排水落幹。秋季播種時氣溫偏高,特別要注意及時灌溉,保證苗壯。稻草一度腐爛後其保水性增強,尤其是接近土面的稻草溼度大、不易乾燥,對薯苗生長不利,所以遇到連綿陰雨天氣要注意排水。另外,選擇沙性較強的田塊更適合種植馬鈴薯及實施本。

7、防病蟲害

稻草全程覆蓋能抑制雜草生長,一般不用除草劑;病早害也輕,可以做到不使用農藥。

8、及時收穫

稻田免耕、稻草覆蓋的結果,使馬鈴薯70%以上的薯塊在土面上,撥開稻草即可揀收;少數生長在裂縫或孔隙中的薯塊入土也很淺,很容易挖掘。與常規土栽相比,薯塊圓整,色澤鮮嫩,破損率明顯較低。在勞力許可的情況下,還可以分期採收,即將稻草輕輕撥開採收已經長大的薯塊,再將稻草蓋好小薯塊繼續生長,即能選擇最佳薯形,及時上市,又能有較高的產量,提高總體經濟效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