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規》入則孝7:和父母相處不好的根源是什麼?

《弟子规》入则孝7:和父母相处不好的根源是什么?

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

当我们感受到父母爱我们时,孝敬父母恭顺父母对我们来说不是什么难事;而当我们感受到父母对我们态度不好、不爱我们,我们还能对父母心存孝意,就称得上是贤。

这种“亲憎我”时的孝,不仅是对父母好,还更是一种处事方式,是有和父母通过爱以达成和解、处好关系的意识和行动。

很多人对这句的理解是“当父母爱我们,孝敬父母没有什么难的;当父母不爱我们,孝敬父母就是贤了”。然而,有些时候,不是父母不爱我们,而是我们感受不到爱,是我们缺乏感受爱理解爱的能力。当我们感受不到父母对我们的爱时,我们需要想想,会不会是我们自己的问题。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当一个人遇到事情只从外界找原因而不反思自己提升自己,以只把目光投向外界去一味要求和埋怨别人时,这个人的生活很大程度上是不幸福不快乐的。而当我们对我们至亲至爱的父母都是这样,我们在对其他人的事情上,又会好到哪里去呢?

我们一生所有的关系的原型都是两个:我们和妈妈的关系,以及和爸爸的关系。而我们和异性家长的关系,往往是我们在日后亲密关系的原型。当我们幼时和父母的关系都健康友好,那么我们在长大后和社会的关系也会更加健康友好。

小时候,我们依赖父母,我们渴望从他们那里感受到更多的爱和关心,得到她们更多的陪伴。后来随着我们慢慢长大,想要去探索外面的世界,于是开始逐渐远离他们。但是,即便我们逐渐向外走,我们也希望无论何时,当我们想要重回父母怀抱时,父母对我们无条件地接纳。

当我们在最需要父母的时候,如果父母错过了我们的成长,或是对我们爱的方式和教育方式不是我们想要的,也丝毫不会动摇他们在我们心中的位置。就算我们有时候会有不满,会有愤怒和痛苦,但这一切的本质都是一种爱的呼唤,很多时候,只要我们能感受到父母对我们爱的表示,我们就能够和他们和解。然而,生活中,大多数人是看不到这个本质问题的,这也是很多人无法和父母相处融洽的原因。

在有孩子前,很多父母没有学习如何去为人父母,所以基本都会犯一些错误。孩子慢慢长大,接触到越来越多外面的世界,而且可以有机会学习如何去爱人、如何去与人沟通、如何为人父母。在这个时候,我们就会发现我们父母身上更多的局限性,如果我们不能把心态摆正,那么我们就会责怪、埋怨父母,带着对他们不满的心和态度生活,而这种状态,只会无形中影响我们产生更多的不快乐,让我们感受到更多的不幸福。

所谓“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如果在这个时候我们能把心态摆正,用爱去和他们打到和解,带着父母一起学习,给予他们更多的爱和成全,那么我们也就能够更好地处理好和他们之间的关系。

当我们能够以这种心态和处事方式来面对生活,我们就能够更好地处理家庭关系、亲密关系,以及其他社会关系,就能够获得更多的快乐和幸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