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以智是天地會的創始人?

天地會,通稱洪門,外稱天地會,因會內成員“拜天為父,拜地為母,拜日為兄,拜月為姊” 而得名,載於正史的有著“三點會”“添弟會”“小刀會”“袍哥會”“哥佬會”等十多個異名,是明末清初興起的一個“反清復明”的秘密組織,雖經清廷殘酷捕殺,但一直頑強抗爭,至19世紀中期,天地會傳到海外,成為近世中國最早的華僑;天地會對中國近現代史走向發生過深遠影響:孫中山1904年在檀香山便經叔父介紹加入洪門,辛亥革命中的同盟會員很多同時也是天地會會員(洪門成員),如著名的“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中就有69人是洪門中人。在馬克思筆下,天地會還是中國最早與共產國際發生過組織聯繫的民間社團。李大釗曾援引馬克思在為《紐約論壇報》做通訊員時期的一則記錄說:在法國巴黎,曾經有一箇中國人的天地會是共產第一國際的一個支部,會員達百萬人,遍及整個中國和印度。

就是這樣一個對中國歷史產生重大影響的秘密組織,對其創始人卻充滿爭議,至今尚無一個統一的答案,許多人提出了不同的說法,至少有萬提喜說,鄭成功說,陳近南說,南少林說,洪二和尚說等等,但每一種說法都無法令人完全信服。近年有人提出天地會創始人為方以智則是一種頗為新穎的說法,通過這種說法有可能找到天地人創始人的真正答案。

方以智,字密之,今安徽桐城人,明末著名思想家、哲學家、科學家,與陳貞慧、侯方域、冒襄合稱明末四公子。方以智年輕時家庭環境優渥,受到良好的教育,三十歲時中進士並被崇禎接見。李自成進京後方以智被俘,雖被嚴刑拷打,但拒不投降。李自成兵敗山海關後伺機南逃投奔弘光政權,但受到阮大鋮排擠,被迫流寓嶺南,以賣藥為生。後參與擁立永曆帝活動,但受太監王坤巫劾,遁跡於湘、粵、桂等少數民族聚居區。清兵南下後,在梧州出家,秘密組織反清復明。後去南京,皈依天界寺覺浪法師。五十四歲時受清政府迫害,不得不離開天界寺去吉安淨居寺出任主持。康熙十年,因列名“粵難”被清政府逮捕,在押往嶺南途經惶恐灘時投水而死。

明亡後,方以智雖託身佛寺,但一直從事著反清復明的工作,與眾多反清人士也有著密切的聯繫,正是這一點,把方以智與天地會聯繫在了一起。我們都知道天地會又名三點會,三點會的符號是∴,而“∴”這個符號則是方以智設計的。方以智在其著作《東西均》中,把他複雜深邃的思想總結為一個簡明形象的“∴”。方以智因其著述《通雅》被梁啟超稱為近世語言音韻學研究第一人,熟諳漢語通假、同音字多等特點的他,不正是巧妙地把“三點”和“∴”進行了置換和還原?在方以智的哲學觀念裡,上一點是虛擬設象,表示鴻蒙初闢,稱“絕無對待”,無極衍生太極貫行陰陽而無形;下兩點為“相對待”,日月輪轉,乾坤倒置,這不正是反清志士心目中地覆天翻的革命宗旨?方以智對“∴”的解釋是“非縱非橫”“可縱可橫”“非三非一”,而天地會的組織形態則是分散自行發展,各自開山立堂,互不統屬而又互有聯繫,這不正方以智思想的體現嗎?

1658年,方以智為父守墓期滿後返回江西后,在建昌府周圍四處活動,其間有一年之久的福建武夷山之遊,去了哪裡,做了什麼無人知曉,而福建與天地會則有千絲萬縷的聯繫。我們知道,天地會早期早主要的活動地區就是廣東福建地區,而這兩個地方與方家有著不解的關係,因此,我們可以大膽推測,方以智一定領導著一個秘密團體,為正式反清力量提供背後策應。

如果這些還只是推測的話,那麼清中期清政府大量繳獲的天地會會簿中留下的著名的“木立詩”(《三六底》)就是鐵證了。當時,天地會會眾中廣泛流傳有“木立鬥世知天下”、“木立鬥世六十年,太子十三來結義”之類的歌訣,還有“攻打木陽城”的入會儀式,考古界在據信為天地會發源地的福建漳州碑亭上也發現有“木立鬥也(世?)清皆絕,萬里和同再復興”的模糊碑文,多處提到“木立”。而方以智晚年變幻無常的名號中,恰好有一個叫“木立”。如果這一切都只是巧合,那也只能說明巧的真是太巧了。還有在天地會雲山霧罩的傳說中那個在襄陽萬雲山萬雲寺出家為僧的萬雲龍,不正是方氏去點為萬,入云為龍?

後世天地會所傳“海底”(意思是深如大海,傳說為一年輕水手從海中撈得的天地會會簿),也和方以智不無關係。粵案中方以智被收監關押廬陵時,曾在獄中託人帶詩給兒子方中通說“複壁有深意”,方中通復詩“此間能破壁”,是否暗示他被捕前藏身的江西富紳世交蕭孟肪家中夾壁內,藏有天地會的重要文件需要及時取回?他是否預感到清朝征服者將以文化殲滅行奴役統治,遂為後世天地會另創一套文字符號、以“春典”“隱語”(手勢)行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