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勢待發——中小銀行發展正迎來更大力度政策支持

中小銀行發展正迎來更大力度政策支持。《經濟參考報》記者獲悉,在央行降準定向支持中小銀行之外,多部門也正密集部署一攬子新舉措,包括拓寬中小銀行補充資本渠道和方式、加快構建資本補充長效機制、引導中小銀行進一步完善風控和公司治理等,切實增強中小銀行實力。


  今年以來,中小銀行多渠道“補血”已大幅提速,不僅中小銀行永續債發行近期迎來“井噴”,而且部分中小銀行的增資擴股方案也在最近獲批。業內人士表示,在政策持續引導下,中小銀行服務中小微企業的能力將進一步提升,此前暴露出來的偏離主業、盲目追求速度和規模等問題也將一定程度得到糾偏。


錨定中小銀行政策信號頻放


  我國中小銀行數量有4000多家,資產總額約佔到整個銀行體系的1/4。今年來,金融委、央行及銀保監會的多個重磅會議均強調了對中小銀行發展的高度重視。一方面,監管層將著力增強中小銀行資本實力,促其加大對中小企業信貸支持力度。另一方面也將加強對其風險防控力度,繼續推進對中小銀行子公司治理、股權結構混亂等積弊的改革。


  金融委開年來兩次會議均提及支持中小銀行發展。繼年初提出要“多渠道補充中小銀行資本金”之後,4月7日,金融委會議再度強調,採取多種有效方式加大中小銀行資本補充力度,增強抵禦風險和信貸投放能力。銀保監會近期也在多個會議上表示,鼓勵通過加快處置不良資產、做實資產分類、加大撥備計提和利潤留存,增強中小銀行內源性資本補充能力,同時通過發行普通股、優先股和無固定期限資本債券、二級資本債等方式,拓寬銀行補充資本渠道和方式。


  央行發佈的《2019年第四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明確表示,將加大對中小銀行支持,從而提升銀行服務實體經濟和防範化解金融風險的能力,防範社會信用收縮風險。截至目前,央行今年已三度降準,其中兩次為定向降準,累計釋放長期資金約1.75萬億元。


  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特聘研究員董希淼表示,中小銀行是增加金融供給主體、優化和完善金融機構體系的重要一環。當前,監管層頻頻提及支持中小銀行發展,主要原因是雖然中小銀行發展能力總體較好、風險可控,但受疫情影響,在經濟下行壓力下,部分中小銀行風險加速暴露,問題較為突出。


  “中小銀行主要的風險點在於過去粗放經營導致的風控能力、公司治理方面存在一定問題,這些問題在高增長時期風險不大,但一旦進入低增長,或面臨一些外部風險的時候,就容易‘水落石出’。”光大證券首席銀行業分析師王一峰指出。


  銀保監會有關負責人表示,我國中小銀行總體運行穩健,雖然不良資產略有上升,但風險可控,主要經營指標和監管指標處在合理區間。當前受疫情和經濟下行影響,加之歷史上積累了一些問題,一些中小銀行面臨風險和挑戰。銀保監會將充分評估處置中可能產生的風險,做好各種預案,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


銀行“補血”空間加速開啟


  積極推動中小銀行資本補充成為下一步政策實施重點。而在政策力挺下,中小銀行多渠道“補血”已大幅提速:除永續債發行迎來“井噴”外,部分中小銀行的增資擴股方案日前也獲批,以補充其核心一級資本。


  據銀保監會官網數據統計,永續債在獲批加速的同時,發行主體也不斷擴容,下沉至城商行、農商行。截至目前,今年至少已有7家銀行獲批發行永續債,值得注意的是,除郵儲銀行外,其餘6家均為區域性中小銀行、合計發行規模380億元。其中,廣西北部灣銀行30億元、桂林銀行40億元、湖州銀行20億元、江蘇銀行200億元、東莞銀行30億元、華融湘江銀行60億元。


  對於中小銀行更為稀缺的核心一級資本補充也有所提速。僅4月以來,就有多家銀行增資擴股獲批通過。4月3日,杭州銀行定增申請獲證監會審核通過,擬募資不超過72億元。在歷經被否、重啟、調整等坎坷路途後,南京銀行百億定增也在4月7日獲批發行。


  “包括城商行在內的一些中小金融機構,從資本的結構來看,目前最稀缺的還是核心一級資本。” 王一峰表示,增資擴股是中小銀行補充外源性資本的重要手段。一方面能夠補充資本,另一方面還可以引入戰略投資者,改善銀行的股權結構。


健全機制引導中小銀行迴歸本源


  業內人士表示,支持中小銀行發展的重要目的是為了更好地發揮其支持實體經濟、特別是作為實體經濟“毛細血管”的民營小微企業的作用。但中小銀行存在的公司治理不完善、風控能力較弱等問題成為制約其支持實體經濟的主要因素。下一步,監管部門將通過多種方式引導中小銀行進一步完善風控和公司治理,促其迴歸服務中小微實體的本源。


  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武雯認為,當前中小銀行的生存面臨著大型銀行和外資銀行的雙重壓力,無論從監管導向還是從中小銀行自身特點來說,中小銀行都應迴歸本源。當前政策也正著力扭轉中小銀行偏離主業、盲目追求速度和規模的發展模式,迴歸本源、強化社區和縣域金融服務。


  周亮表示,推動中小銀行深化改革、防範化解風險方面仍需在多方面工作繼續推動。包括完善公司治理,優化股權結構,依法整治違規佔用銀行資金、非法獲取銀行股權、股權代持以及使用不正當手段操縱銀行經營管理的行為。


  4月10日,銀保監會發布《商業銀行小微企業金融服務監管評價辦法(試行)》(徵求意見稿),從信貸投放、產品及服務創新等五方面對商業銀行小微金融服務情況進行考核。針對中小銀行反映的大行“掐尖”的情況,該辦法明確要求,著力提高當年新發放小微企業貸款戶數中“首貸戶”佔比,從而防範對優質小微企業過度授信的“壘小戶”風險。業內人士指出,該辦法有助於幫助監管部門更加及時全面地掌握金融機構服務小微情況,以及後續進一步引導中小銀行提升服務小微水平。


  此外,日前中央發佈的《關於構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的意見》中提到“推動信用信息深度開發利用,增加服務小微企業和民營企業的金融服務供給”。王一峰建議,中央或地方政府應積極搭建信息平臺,通過改善信息數據的可得性,打通信息孤島,健全信息信用相關的建設,從而有效控制銀行風險,提升服務中小企業的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