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花的文化传承,你了解多少?

文/植物时间

兰花是我国的传统名花,有着悠久的栽培历史和深远的文化意蕴,因此,推动兰花的文化传承,宣传兰花多样性的保护教育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兰花泛指兰科植物,是植物界的一个庞大家族,也是高等植物中仅次于菊科和豆科的第三大科,全世界约有800多属近30000种,另外100000余个园艺家栽培的交配种和变种,约占单子叶植物的四分之一,除了南极洲外,世界广布,尤其以潮湿热带和亚热带分布为主。兰花在中国有着悠久的栽培历史,和中国传统的文化有着密切渊源。在我国传统审美文化中,兰花占有重要的地位。目前兰花栽培遍及世界各国,许多国家和地区每年都有兰展,人们爱兰、养兰、赏兰、咏兰,伴随着兰花的广布栽培和世界范围内花展的举办,丰富的兰花文化在兰花园艺及花展中得到传承。

兰花的文化传承,你了解多少?

国兰与洋兰

我国习惯将栽培应用的兰花分为中国兰和洋兰,但是植物分类学中并没有这样的划分。因我国具有悠久的栽培历史,所以称中国兰为中国兰,简称国兰,国际上又称国兰为东方兰。洋兰通常是指花大色艳、姿态秀雅的兰花种类,常见的有卡特兰、大花蕙兰、蝴蝶兰、文心兰等等。但国兰和洋兰并没有截然的区分,例如大花蕙兰的亲本主要是大花腐生兰,如虎头兰和独占春等,也有少量的陆生兰,如蕙兰、墨兰、建兰和寒兰等。

1. 从生态习性上讲

陆生兰类主要生长在林下土壤中;附生兰类主要生长在其它树木或岩石缝中;腐生兰类寄生在其它腐败的植物残体上吸收营养,而自身不具有绿色的叶片来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质,只有少数;陆生和腐生兰类常具根状茎或块茎,陆生兰类假鳞茎较小,叶片狭窄而薄,花序直立,如春兰、蕙兰、建兰、寒兰和墨兰等,是我国主要栽培品种,亦成为中国兰;而附生兰类具有膨大成钟形的肉质变态茎——假鳞茎以及肥厚而有根被的气生根,叶片宽厚,花序弯曲或下垂,如蝴蝶兰。卡特兰和万代兰等,称之为洋兰或热带兰;有些兰科植物介于陆生兰和附生兰之间,兼有这两类的形态特征,如虎头兰和兜兰等;有些是杂交品种,如大花蕙兰。

兰花的文化传承,你了解多少?

2. 从地理分布上讲

绝大多数洋兰的原产地在赤道中心和南北回归线附近的热带、亚热带地区,主要分布于亚洲的泰国、印度尼西亚、缅甸、新加坡、菲律宾、马来西亚、中国的热带地区和喜马拉雅山南部,以及美洲的巴西、墨西哥、厄瓜多尔和哥斯达黎加等。非洲则主要分布于马达加斯加岛和南非等国家。由于洋兰普遍缺乏耐寒力,只能适应温暖的气候,如果没有温室设备就难以移植到温带地区进行栽培。因此不少专家把洋兰家族泛称为“热带兰花”。中国兰则主要分布于长江流域以南的地区,我国华北地区的泰山、崂山也有野生种类的分布。

兰花的文化传承,你了解多少?

兰花观赏性及其文化意蕴记载

兰花在我国之所以源远流长,深受喜爱,与我国特有的兰花文化现象密不可分,而兰花文化也是伴随古人对于兰花的栽培而产生。据史料记载,中国兰的栽培历史始于唐末至五代十国期间,至宋代相当普遍。特别是在宋代,养兰、赏兰之风盛行,艺兰技术日渐普及,咏兰、画兰之风也随之兴起,且出现兰花品种分类和兰花专著。至明清两代,兰花栽培进入了昌盛时期,艺兰名家辈出,也积累为数可观的兰花珍品和丰富的栽培经验。清代,兰花种植技术大有长进,江、浙、沪成为全国兰蕙种苗销售及种植养护的重心,兰花花市与花会在苏州、上海等地兴起。有关兰蕙的专著激增,据初步统计,各种印本与抄本近四十多种,多记载江浙一带的兰花名品与艺兰经验;比较著名的有《艺兰杂记》《兰慧镜》《艺兰四说》等,这些著作大多仍流传于世,成为中国农业宝贵遗产的组成部分。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艺兰事业有了更大的发展。朱德同志视兰为宝,大力提倡种兰,并向北京、上海、苏州、广州、长沙、成都等城市植物园、花圃多次赠送自己培育出来的兰花珍贵品种,倡导在公园、花圃、风景名胜区与植物园辟兰花专门种植园,以便搜集兰花品种,进行兰花研究,供群众冠上,推动艺兰事业的发展。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爱兰养兰的人越来越多,兰事活动日趋活跃,整个兰界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兰圃纷纷建立,兰花药用价值、食用价值逐渐得到开发,社会、环境效益显著,兰花市场逐步形成,每年都有多部兰花专著出版,把兰花研究提高到了现代科学新水平。到了现代,经济发达的国家或地区由于物阜民富,民风闲逸,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要求层次愈来愈高,兰花被视为一种有生命的艺术品,被人们赏玩和收藏。

兰花的文化传承,你了解多少?

自宋代以来,画兰名家迭起辈出,相继以兰花为主题,佳作不断。其中尤以画兰深得其妙。我国最早的兰花画卷是北宋蕙兰水彩工笔纨扇画(现存于故宫)。真正赋予兰花成为洁净、忠贞、高尚的象征意义的画家是宋末元初的郑思肖,他画兰以无根、无土象征元朝南侵不能长久。到了清代,画兰、写兰最著名的应属郑板桥。他自称“七十三岁人,五十年花兰,任他雷雨风,终久不凋残。”他以兰自律、自趣、诲人、官志、处事等,写下七八十首兰的诗词,亦画下几十副的兰画,成为国家瑰宝。近代画家画兰脱俗的还有吴昌硕的繁笔兰、潘天寿的豪笔兰、齐白石的秃笔兰,刘昌潮的断叶兰等。

近现代,也有许多爱兰名人如鲁迅,用荆刺榛木丛生的险恶环境来衬托兰花的告诫、素雅。清代名将左宗棠赞颂兰花:“质秀气轻,王者这草,翰墨留香,我赏而宝”。爱国将军张学良赞兰为:“王者之香,是宝贵之极;刻骨留芳,是隐匿之最出淤泥而不染,经岁寒而不凋,乃清介坚劲之美”。陈毅元帅的“幽兰生山谷,本自无人识。只为繁箱重,求者遍三陨。”朱德元帅的:“越秀公园化木秀,百花齐放各争春。唯有兰花香正好,一时名贵五羊城”。

兰花的文化传承,你了解多少?

小编有话讲:兰科植物是神五多样性中的一串璀璨的明珠,全部种类列入CITES附录中,是全球生物多样保护的旗舰类群之一。中国是世界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的国家之一,兰花资源丰富,并集中分布在云南、四川、西藏和广西等地区,巨大的社会发展需求使这些地区的兰花等职务面临前所未有的保护压力,全球范围或地域性兰展的举办,有助于推动兰花文化的传承,更重要的是推动兰花专题生物多样性保护教育和知识传播,交流与积累兰花育种,提高全民生物多样性意识,营造保护和谐、稳定和美丽自然的风尚。

本文由植物时间原创,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