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每天吃多少主食我們就不會胖?

人類每天吃多少主食我們就不會胖?


  少吃飯,多補充蛋白質不可取

  長期以來,不少人在膳食結構上存在一種誤區:飯多吃要發胖,蛋白質多吃有利健康。從總體上說,城裡人膳食中的優質蛋白已經夠量了,但不少人還是熱衷補充大豆蛋白等營養品。殊不知,攝入過多的蛋白質反而會加重腎臟負擔。而且,在他們攝入的蛋白質中,豬肉攝入量佔蛋白質總量的64%。豬肉的脂肪含量是牛肉的2.8倍,雞肉的2.2倍,但不飽和脂肪酸卻顯著低於雞、鴨、兔肉。因此,城市居民的脂肪熱能不斷增加,已超過世界衛生組織建議的佔熱能食物總比重30%的限值。

  高蛋白、低碳水化合物減肥法易引發疾病

  曾經風行一時,至今仍然廣為流行的“高蛋白、低碳水化合物減肥法”,過去曾被醫學界警告。最近,英國的食物標準局又發表聲明:完全不吃碳水化合物,對身體有害無益。

  這種低碳水化合物飲食減肥法,俗稱食肉減肥法,主張不要攝取米飯、麵食等含澱粉量高的食物。與此同時,增加攝取高蛋白食物,以達到快速減肥的效果。此法特別受英國人歡迎。據說,有300萬名英國人曾經採用低碳水化合物飲食法減肥。英國食物標準局明確指出,低碳水化合物飲食者所攝取的食物脂肪通常偏高,容易增加心臟病、糖尿病以及癌症的危險幾率。他們建議,若要身體健康,最好保持均衡的飲食,不應該省略任何一類食物。碳水化合物是均衡飲食中一個重要的部分,缺乏碳水化合物的飲食不能算是均衡的健康飲食。該局還建議,澱粉類食物量應占食物攝入總量的1/3。

  科學飲食應結構均衡、營養平衡

  專家認為,科學飲食應結構均衡、營養平衡,其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的比例要合理。碳水化合物提供的能量應占每天能量消耗的60%左右,脂肪佔25%左右,蛋白質佔15%左右。由此可見,碳水化合物在其中所佔的比例是最大的。人們每頓都應補充糧穀類食物,早30%,晚30%,中午可以多補充一點,40%左右。

  穀物是最適合的營養餐

  中國老百姓一直以穀類食物為主要的營養來源,但隨著人們口味的變化及應對快節奏生活的需要,穀類食物被人們忽視了。其實,穀物是最適合現代家庭中各年齡人群的理想營養餐。穀物含有豐富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質及B族維生素,同時也提供一定量的無機鹽。穀物中脂肪含量低,約為2%。不同的穀物分別有各自不同的營養特點,相對於其他碳水化合物,穀物含有低脂肪、低膽固醇、能量持久釋放等特點。

  健康飲食如何組成

  營養學家雖沒有規定一個人應該吃多少碳水化合物,但提出碳水化合物的產熱量一般佔總熱量的60%左右為宜。這也就是說,一個人需要攝入多少碳水化合物,和他的總熱量有關。老人由於消化吸收功能減弱,攝入應少一些;青少年正在生長髮育階段,攝入應多一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