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蠡3次成為大富翁,他從老子《道德經》學的這3點經驗才是吸金術

趁著越王勾踐大擺慶功酒,范蠡將“上將軍”的冠帶留下,悄悄帶著西施從齊門逃出,改名鴟夷子皮,到太湖隱居。

這本來是一段浪漫的才子佳人的隱居故事,但對於范蠡來說,人生的後半場才剛剛開始:3次經商成為富可敵國的大富豪,又3次散財於民。

范蠡後半生經商富可敵國,也因此,他被後世奉為“商聖”,尊為財神。

范蠡3次成為大富翁,他從老子《道德經》學的這3點經驗才是吸金術

在全民皆商的現代社會,有人專門研究范蠡,研究它經商的成功經驗,很多也取得了很好的業績。但老話說:有道無術,術尚可求也;有術無道,止於術。

這句話在范蠡身上就是,只研究范蠡的商業成功術,只是皮毛,猶如盲人摸象,掌握不到精髓。要想真正瞭解范蠡的成功訣竅,應該注意到,范蠡容易被忽略的一個身份:老子弟子。

范蠡的一生軍功、政績、商聖、美女,他所獲得的都是出類拔萃的。他涉及的每個領域都做到了頂級。如果說一次成功可以說是運氣,那麼一個人一生都在成功,就不是運氣那麼簡單了。

范蠡3次成為大富翁,他從老子《道德經》學的這3點經驗才是吸金術

“源易緣”僅從范蠡跌宕起伏的一生,看他從老子《道德經》悟到了哪些天道,讓他能夠避開風險,練就一項吸金術的本領。

吸金術一:“退”

歷史上能叫得上名字的商人大約有這些:范蠡、石崇、呂不韋、沈萬三、胡雪巖、喬致庸……

縱觀這些能叫得上名號的大商,大多經歷坎坷,結局不好,石崇發家靠打家劫舍,最後和王愷鬥富而死,呂不韋、胡雪巖,因和朝廷參與過深而落得殺身、敗家的下場,就連喬致庸雖然最後落得善終,但經商過程也相當坎坷。

相比而言,在這些大商當中,范蠡算是結局最好的一個。

范蠡3次成為大富翁,他從老子《道德經》學的這3點經驗才是吸金術

范蠡一生有2次非常精彩的事蹟:

一是掛冠歸隱。

幫助越王勾踐復國成功後,功成身退,帶著西施隱退西湖,放棄國相之冠,退隱江湖。

這是范蠡的第一次“退”。因為他看到了越王勾踐不願與人共享富貴和功勞之心,因此及時身退,為自己留下了身家性命。

反之,與他一同輔佐勾踐的文仲不願放棄富貴,被越王在一年之後賜死,這種巨大的反差,可見范蠡對人性把握之準。

二是3散家財。

范蠡帶著西施退隱江湖後,改名換姓,帶領家人在海邊曬鹽販鹽,最終成為當時的超級富豪,並因為財富,被齊國拜為國相。

范蠡3次成為大富翁,他從老子《道德經》學的這3點經驗才是吸金術

富可敵國的錢財沒有讓他衝昏頭腦,相反,他認為,長久地擁有財富和盛名並非好事,因此他再次辭相散財,換地重新開始。

能聚財更能疏財,這是大部分人都做不到的,而范蠡在他的一生中始終保持著積極向上的發展態勢,和他秉承老子“水滿則溢,月滿則虧”的思想很有關係。

老子反對“持而盈之”,認為長期滿溢的狀態並非好事,反之,一直處於不滿的狀態就能一直保持清醒而發展的態勢,這才是良性商業的常勝法寶。

因此,在范蠡的一生中,都貫穿著“退”的思想,正如《道德經》所說的:“功成而不居,夫惟不居是以弗去。”

這種“退”的思想,在以“競爭”為本質的商場上,是難能可貴,但卻異常重要的。

吸金術二:順勢

老子《道德經》,很多人理解是無為、消極的,這是一種錯誤的理解。相反,真正懂得老子的人都會發現,老子的“無為”並非是“避世”,而是一種隱藏大智慧的策略。

范蠡3次成為大富翁,他從老子《道德經》學的這3點經驗才是吸金術

范蠡對老子的精髓無疑是實踐最成功的一個人。

在范蠡整個商業活動中,始終充斥著“順勢而為”的做法。他居住在海邊,看到當地居民曬鹽產鹽,從而想到天下百姓都需要質量好而便宜的鹽,因此他從事販鹽生意,不像別的商人一樣,用高價售出,而是以平價售出。讓天下人都能吃得起好鹽。

要知道,在春秋時期,鹽是必需品,但鹽並非人人都能吃得起。

范蠡正是順應了百姓希望吃得起鹽,吃上好鹽的想法,採取了薄利多銷的方法,反而因低價贏得了市場,讓自己迅速成為大富之商。

范蠡的這些思想,正是老子“道法自然”思想的集中體現,天下最好的生意,就是順應天下民心的生意,范蠡三次散財,又重新聚集財富成為天下大商,這裡面的大智慧是老子思想的一種實踐。

吸金術三:水德近道

范蠡對金錢有著自己獨特的理解,他的錢永遠都在運營中,幾乎很少有躺在家裡睡大覺的時候,這就是他“務完物,無息幣”的思想。

范蠡3次成為大富翁,他從老子《道德經》學的這3點經驗才是吸金術

這一點,和國人喜歡儲蓄的行為大相徑庭。范蠡認為,錢財就像水一樣,越流動越有生命力,而金錢週轉不息,才是最繁榮的商業模式。

在對金錢和經商方面,范蠡的思想和老子的無為思想十分相像。

老子《道德經》十分崇尚水德,而好的水的特性,就是流動。不流動的水只能是死水一片,時間長了只能是一灘臭水溝。

從這個角度,似乎更能夠解釋為何范蠡散財於民的做法,如果把錢財只集聚在大富之家的手中,金錢就無法有效流通,造成商品不能有效分配。只有把錢財交給百姓,才更有助於百姓運用錢財,培養商品意識,從而通過商業達到商品繁榮、百姓樂業的目的。

范蠡3次成為大富翁,他從老子《道德經》學的這3點經驗才是吸金術

從這個意義上看,范蠡不僅是一個大商,還是一個心懷天下的偉人,他不論是在廟堂還是江湖,都在用自己的方式造福於民。

范蠡的不爭、順勢、身退的思想,不僅讓他取得了商業上的成功,更是給他的一生避免了幾次大的劫難,這種避免“硬碰硬”的競爭策略,辯證的經商思想,讓他屢次成功,為自己留下了實惠,也留下了身前身後的好名聲,這一點尤其值得現代人借鑑和學習。

開卷有益,原創不易。

每一篇文章都是作者用心寫成,感謝大家訂閱專欄,閱讀完整內容。如果喜歡,歡迎轉發和評論,留言或私信互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