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不休
我是从事制衣服装行业的资深人仕,主要做牛仔服装行业,我来说说个人的看法。
2020年的制衣服装行业可以说极为惨淡,一场疫情下来,对整个行业的冲击可以说是根本性的!
首先,我国是世界服装生产大国,出口数量与金额一直在世界领先,但现在基本上出口停摆,大量的外贸工厂与外贸公司面临无订单可接,订单被取消甚至是货款化为乌有的困境之中,生存艰难面临倒闭的不少,放长假等待时机或者转向内销,以及改行,成为没有办法的选择。
其次,内销市场本来就只有那么大,现在由外贸转型涌入的工厂开始加入竞争,加剧了市场的激烈程度,于是本就微薄的利润很可能变得没有甚至亏本,房租,人工,材料等成本居高不下,关厂转厂的情况开始增加。保生存成为当务之急。
当然,随着海外其他国家的疫情不断加剧,对于生产防护服类的企业则面临大机会,在政府相关部门的支持下订单不断增加是肯定的。
疫情什么时候能控制住,以及出口政策的适当匹配国家的制衣服装行业尚未可知,但终会有办法的,有危就有机,关健的是看大家如何去积极面对!
萧看风云
今年的服装行业受疫情影响,肯定会受到一定的冲击,前景肯定难言乐观。但危中也还是有机会。至于题主说制衣工人何去何从,其实我倒是认为对制衣工人影响并不是很大。
年初疫情最严重的时候,在我们老家这边,服装厂基本都处于停工停产的状态。即使工厂有事情做,政府部门也不会让你复工复产。但是如果你转型生产口罩和防护产品,只要你去申请复工复产,政府部门马上就会批准的。
在年初开始,那些转型做口罩和防护服的服装厂,基本都是满员加班加点生产,那个时候制衣工人都开始上班了,而且那个时候上班的工资大都超过正常做服装的工资。记得我们老家,当时很多老板贴出来的招工广告是保底400元一天。
实际上那些制衣工人当时非常辛苦,但是做几个月的口罩拿到的工资基本相当于全年在老家做服装的收入,不少人拿到了四五万元的工资收入。
可能很多人会说,工人收入这么多,老板赚得不就更多。当时那些做口罩的老板确实赚了一些钱。但总体来说,最终很多老板是没有赚到什么钱的。因为一方面口罩设备投资本身就比较大,再说三四个月后市场基本饱和了,大幅度降价在所难免,只要手头口罩没有处理掉压了库存的,最后基本都赔进去了。
扯远了,做口罩本来就是一阵风,回到做服装本身。不管是转型做口罩还是做防护服,都不是长久之计,服装厂最终还是要回归到做服装上面来。
我们也知道,去年本身就是暖冬,不少品牌和工厂冬装库存积压了很多,加上年后疫情来势汹汹,店铺基本都歇业,年前做好的春装基本也变成了库存。所以说今年的秋冬装订单量不太可能好到哪里。很多品牌秋装订货会都没有开,直接把积压的春装换成了秋装来卖,去年积压的冬装也只能放到今年来卖。再说受到疫情影响,人们的收入在下降,吃喝是很难省下来的,只能采取节衣。毕竟现在人并不缺衣服穿,无非就是想换衣服穿的人比较多。人们一旦不愿意去买衣服,服装的订单量自然就会缩水很多。
现在国外的疫情也是非常吓人,外贸订单也很难好到哪里去。今年很多做外贸订单的工厂也困难重重,估计不是几个月就能立即恢复过来的。
制衣工厂面临订单不足的情况下,首先想到的可能就是裁人,不少工厂就直接采取歇业的措施。所以今年关门的工厂非常多。但能继续坚持下来的工厂,说不定经过市场这一轮洗牌,就会迎来比较好的机会。虽说订单在缩水,但不代表会完全断货。毕竟衣食住行衣为首,人们不可能不穿衣服。其实最近这段时间也隐隐可以看得出来,很多工厂都可以有忙起来的迹象。
其实服装行业,整个供应链体系里面,工厂是最底层的一块,也是利润最低的一块。但对于工厂来说,渡过难关还是需要学习才行。工厂老板要主动接触自媒体,玩玩直播这些新兴事物。主动去推销自家产品,不能太墨守成规,一味靠给他人做嫁衣来维持生计。
我是裁缝方师傅,希望我的分享能给您带来帮助!也欢迎同更多的服装同行朋友多多交流!
裁缝方师傅
在传统服装行业,由于供应链的各个环节之间缺乏实时对接,导致产品信息不能及时反馈,很容易造成热销产品的库存不足、滞销品的库存积压等问题。
成衣上市周期越长其风险就越大,品牌商需要快速开发款式,少量试错,面料商习惯于大批量、订单式生产,遵循的是“期货”的工业思维。量小款多和大批量规模化采购本身存在矛盾,矛盾的调和点在于提高商品的消化速度,解决滞销问题,这更像是“现货”的定制化思维——柔性供应链的价值在于通过各个环节信息的透明化,避免暗箱操作,层层衔接,在保证较高售罄率的同时避免库存积压。
然而未来虽然看起来很美,但挑战依然存在。服装智能制造精英俱乐部发现,传统行业通过互联网再造时,有可能对行业带来颠覆性的变革。面料业的互联网化,初期实现的是厂商信息的数字化、产品的数字化、款式面料匹配的数字化,但中后期将重构流程,极有可能让大多数面料专业市场消失,让大多数面料中间商消失,彻底改变面料业的产销体系。这个难点在于构建柔性供应链这个过程中,既有利益和未来如何分配,面料厂商怎么协调线上销售和线下代理商的利益分配等问题。而这些都是这些互联网匹配平台未来将遇到的挑战。
此外,构建柔性供应链需要考虑精益生产和弹性备料。精益生产考验的是生产过程中原料采购、裁剪、加工、物流,各个环节要有明确的可控性,包括时间的可控性和成本的可控性。弹性产能预备考验的是应付突发性需求,要求生产材料准备、人力资源、机器设备等环节做弹性的准备,能快速提高产能。构建柔性供应链光有互联网显然是不够的,还需要行业经验的沉淀和大数据分析,以及上游各利益共同体的协同配合。
2019年,国内纺服业首次出现了负增长,供应链散、慢、迟顿的短板可谓“功不可没”,1.7亿的就业人口已经有数千万被迫离开这个行业。那么,借助互联网构建的柔性供应链能否拯救这个传统又举足轻重的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