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涉世家》:陳勝開創了農民起義用“君權神授”包裝自己的先河

《陳涉世家》節選自《史記·陳涉世家》的前兩部分。“世家”是司馬遷寫作《史記》時所創立的一種體例,記述世代相承的諸侯王國興衰事蹟。陳涉出身僱農,司馬遷之所以把他列入“世家”,是因為他在秦王朝的嚴酷統治下首先發難,的確建立了非常的功勞。同時司馬遷又認為:陳涉曾一度建立政權,發號施令,因此列入“世家”,給予他以重要歷史地位。

這種不尋常的做法,可以看出司馬遷所看重的是功業,而不是以成敗論英雄,司馬遷這種尊重客觀實際、尊重歷史的態度,是其進步史學觀的表現。

《陳涉世家》:陳勝開創了農民起義用“君權神授”包裝自己的先河

文章記敘的是這次起義的原因、經過和起義軍初期迅速發展的形勢,著眼於表現陳涉在反對秦王朝暴力統治鬥爭的關鍵時刻所發揮的作用。從這篇文章中我們可以看出陳勝是一個志向遠大、有領導才能和鬥爭策略的人,讀過這篇文章,相信許多人對有些地方的情節應該會特別深刻,陳勝在起義前的輿論準備,他做了兩件事:一是魚腹置書,二是篝火狐鳴。

陳勝和吳廣去行卜,念鬼以及把寫好的字條“陳勝王”放進魚腹中,而後去賣,又半夜燃起篝火,學狐狸鳴叫,這兩件給他的成功奠定了堅實的輿論基礎,這種做法在我們今天看來是十分可笑的,但在那時卻是一種首創,是組織、號召群眾的一種好辦法,這種辦法為以後歷代農民起義領袖所慣用,只是組織方式愈來愈縝密而已。

《陳涉世家》:陳勝開創了農民起義用“君權神授”包裝自己的先河

在《水滸傳》中,方臘被當成了一個丑角,專門用來烘托梁山好漢,其實,方臘在北宋歷史上確有其人,不過,他非但不是個丑角,還是條漢子。

當時的皇帝是歷史上最有才情的皇帝宋徽宗趙佶,他偏好花石竹木,手下的奸臣便投其所好,打著為他蒐集奇花異石、奇珍異寶的藉口,到江南一帶大肆搜刮,趁機敲詐勒索。搜刮來的奇花異石和奇珍異寶多不勝數,均用大船載之,並以十船為一綱,美其名曰“花石綱”。

公元1120年的秋天,被“花石綱”所擾的方臘奮然起義。方臘為人仗義,又有極強的組織能力,再加上許多百姓早就對“花石綱”痛恨不已,於是在他的響應下,一呼百應。

方臘起義想著起義必須也要有個名目,如果只說推翻朝廷的話,百姓一定會感到害怕的。他便想起了用摩尼教的“二宗三際”來煽動群眾,所謂的“二宗三際”, 是摩尼教的根本教義和世界觀。“二宗”指光明與黑暗, 即善與惡;“三際”指初際、中際和後際, 也即過去、現在和未來。其實講的就是三界輪迴的意思。百姓本來生活就難以為繼了,再加上這些輿論一迷惑,百姓就有了信仰,於是便像火種一樣,很快不過十來天日,來參加起義的窮苦百姓就達上萬人之多。

《陳涉世家》:陳勝開創了農民起義用“君權神授”包裝自己的先河

很快又發展到二十萬人之多,但畢竟是貧苦百姓自發組織的隊伍,論武器裝備和戰鬥經驗,都敵不過朝廷的正規軍,加上起義軍內部出現了叛徒,洞中的七萬起義軍很快被殺光,方臘和妻子被俘。

在中國古代主要奉行的是忠君愛國的思想,如果隨便起義,本身可被視為是反賊。為了擺脫這個形象,起義的人就會營造出一種氣氛。中國古代觀念是“君權神授”,就是說,天神的權威,理論上講是比天子要大的,那麼他們就製造一種自己是天子的輿論吧,用虛無縹緲的神權來迷惑百姓。

至正二十八年六月的一天夜間,從二更到五更,彰德路天寧寺塔忽然由黑變紅。這本來是一種放電現象,1983年杭州六和塔也曾如此放光。於是這種自然現象就被朱元璋的手下加以利用,編成了一首兒歌:

塔兒黑,

此人作主南人客;

塔兒紅,

朱衣人作主人公。

明·宋濂等撰《元史·五行志》

我們來看看它的意思。

“塔兒黑,此人作主南人客。”描寫天寧寺塔原來的形狀,並把它與元朝統治是由北方蒙古入主中原的現實聯繫起來,表現了某種不滿。“塔兒紅,朱衣人作主人公。”塔兒發紅光,神靈顯聖,說明什麼呢? “朱衣”,即紅衣。朱衣人又可隱指當時起義軍領袖朱元璋。這是一種上天的神示,暗示朱元璋當皇帝以取代此人,為改朝換代製造輿論。

《陳涉世家》:陳勝開創了農民起義用“君權神授”包裝自己的先河

利用群眾的迷信心理編歌謠宣傳群眾、組織群眾是歷代農民起義時常用的辦法,這首歌謠也是如此,它以塔身發紅的事實,以民謠顯示起義軍得到天助,使人們感到朱元璋是合法主人,必然取得勝利。

因為古代帝王大都要宣揚“君權神授”,宣揚帝王宣揚統治合法性啊。

加上當時的平民階級思想落後愚昧。所以如果你跟他們講道理,他們肯定不懂,反倒不如利用他們迷信愚昧的心理,製造一種自己是天子的說法,效果要強上百倍!

這樣,他們就可以把他們的起義擺在一個道德的制高點上,不至於受民眾言論的攻擊罷了。

你們還知道農民起義中用來包裝自己的方法,歡迎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