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買菜群變吃貨群,一旦發生質量等消費糾紛,該如何解決?聽聽律師的說法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方力 通訊員 陳潔 樊燕飛

杭州城西雅仕苑吃貨群,帶貨能力驚人。(相關鏈接)

從單純買菜群到吃貨群,現在大家正在商量,要變為生活群,幸福群。

群主小西和許多熱心業主一直在思考,除了買買買,未來這個社群如何持續發展,它的內涵如何延展?

浙江大學科學技術與產業文化研究中心、浙江全能教育研究院院長王曉燕也是這個群的群友。

從買菜群變吃貨群,一旦發生質量等消費糾紛,該如何解決?聽聽律師的說法

她告訴小時新聞記者,進入這個團購群純屬偶然,是她先生參加一次水果團購知道有這個群。王院長說,她多年研究幸福社區公共治理問題而關注了這個群,但不久也被“感化”,一方面是因為群裡相互信任的活躍度,另一方面是團購物品本身。有一次她先生團了牛奶,這個牛奶來自新疆,口感特別好,她充滿好印象,也就更關注這個群,併產生了從吃貨群入手去推動幸福社區共創的想法。

於是開始與群主小西、社區及幾位小區業主討論,如何把社群可持續發展下去。

大家的初步設想,配合未來社區建設等背景,形成一個吃貨團購~幸福食育~國際化共創的發展路徑。主要有競舟達人社群和幸福經濟模式兩個角度。

“因為雅仕苑小區藏龍臥虎,住著不少文人雅士與行業精英,旁邊又有競舟美食一條街,很有杭州特色,只要把人、文、地、產、景這幾大社區發展要素的資源潛能優勢挖掘釋放出來,應該還是可以調動社區居民互動共創的積極性和創造力的。”

競舟社區書記田蓉萍說,小西的吃貨群已經從大家一起團購買菜發展到如今志同道合的人資源共享,互利互惠的專屬福利群,小西在其中作為牽線的橋樑,常常需要自己一人身兼數職,目前她是純粹做公益。

從長遠發展來看,社區比較建議以公益組織的形式來推進。這樣,小西的“吃貨群”會更加規範,可操作性,可複製性就越強,受益的群體會更廣。這對增進鄰里情感,促進鄰里互助,不斷提升居住的人文環境幸福感,有著積極的作用。

另外社區也會通過資源提供,如場地、人員和活動服務支撐等進行培育。

事實上,如今小區團購群遍地開花,其中各有模式。

浙江澤大律師事務所楊仙林律師也關注到了這種現象。他認為這種模式,滿足了疫情背景下的人民群眾的實際生活需要。如何既要用好新模式滿足生活需要,又要保護群眾的健康與錢包,值得思考。

一旦發生質量等消費糾紛,該如何解決?

楊律師認為,簡單地說,首先要判斷這個“群”是公益還是非公益。如果純粹是鄰里之間自發互助的活動,發佈貨物信息的群主或者團長,有披露供應商,協助維權的義務。如果不是純公益的,從供應商裡提取佣金或是賺取中間差價,“群主”或者“團長”有可能會被認定為經營主體,或將按照合同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等承擔經營者的法律責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