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贷踩下急刹车:光大同比增速缩减,工行、建行余额跌出2000亿

原标题:大行消费贷踩下急刹车:光大同比增速缩减20倍,工行、建行余额跌出2000亿

在大行进击零售业务的这几年,消费贷作为零售业务的一部分,逐渐由不被重视转变为各家摸索、发力的方向。

不过,我们从众多年报中可以窥见,在2019年,多家银行对消费贷业务踩下了刹车。

其中,“宇宙行”工行的消费贷余额连续两年下滑,2019年跟建行消费贷余额一起跌出了2000亿元队列;

本应是零售金融“后起之秀”的光大银行,拳头消费贷“随心贷”余额增速骤降,从2018年同比增长1648.07%,下滑到2019年23.03%的同比增速,猛踩刹车。

越来越多的大行消费贷业务呈现出疲软之势,给了消费金融行业预警信号:这既意味着存量市场的运营挑战,也预示了新增消费贷市场中的危机四伏。

今年以来,许多大行都纷纷采取了多种措施来刺激消费贷款业务发展(《大行疯狂促销消费贷》),它们又能否“绝地反击”呢?

消费贷余额整体增速放缓,工行、建行跌出2000亿队伍行列

2019年,多家中大型银行的消费贷余额增速与2018年相比,整体呈现放缓的趋势。

消费贷踩下急刹车:光大同比增速缩减,工行、建行余额跌出2000亿

其中,工行、建行的消费贷余额在2019年分别同比下降5.21%和9.77%,跌出2000亿队伍行列。

而这也已是工行连续两年余额下滑,从2017年末的2557.83亿元一路降至2019年末的1935.16亿元,被中信银行反超。

光大银行消费贷余额虽然保持住了同比增长12.06%的速度,但与2018年246.8%的同比增速相比,缩减了20倍左右。

交行虽未在财报中明确披露此项数据,但截至2019年末,交行除按揭、信用卡、个人经营类贷款外的其他个人贷款余额为963.90亿元,2018年该数字为1229.09亿元,同比下降27.51%。

另外,建行、平安银行、光大银行对其拳头消费贷产品的数据也进行了具体披露,对比发现,消费贷余额增速下滑的趋势更加明显。

消费贷踩下急刹车:光大同比增速缩减,工行、建行余额跌出2000亿

值得注意的是,光大银行的“随心贷”2018年同比2017年增速1648%,2019年同比2018年增速却只有23.03%。

虽然,“随心贷”由于近两年刚开始发力,基数较小,在2018年业务规模扩展相对较快,但2019年的猛然急刹车,或也是应对消费贷市场大环境变化的措施之一。

实际上,在2019年半年报中,多家银行便有了消费贷余额增速放缓的迹象,尤其是与住房贷款、信用卡的增速相比。

在监管严查消费贷违规流入股市、楼市,以及不良率普遍升高的警醒下,为了防范风险,多数银行也选择主动收紧了这项业务。

大行消费贷市场亟需采取一些有效措施来刺激恢复过往的发展速度。

不过,在整体消费贷余额增速疲软的情况下,也有银行依然坚挺,其相关经验或许值得借鉴。

2019年末,邮储银行消费贷余额维持住了同比增长15.17%,也成为了唯一一家余额超过3000亿元的银行,拉开了与其他行的差距,位居榜首。

那么,邮储银行消费贷是如何做到的呢?

在其财报中解释到,本年与蚂蚁金服、腾讯等头部互联网平台、电商平台等合作,通过“线上+线下”模式, 实现各方在流量、渠道、数据、资源多方面优势互补;

在网络贷款方面,对外借力平台合作助推零售信贷业务场景化发展,与蚂蚁金服、 度小满金融等合作的“邮信贷-花呗”、“邮信贷-借呗”、“邮信贷-有钱花”以及“网商贷”等产品陆续上线。

可见,通过与互联网巨头的合作打通线上合作,再加上邮储银行扎根深厚的线下渠道,二者相结合为其消费贷业务大展身手发挥了不小的作用。

除了与互联网平台合作,今年以来,还有很多银行积极采取了措施,试图“拯救”消费贷。

比如开年以来,多家银行大力展开花式促销,密集性地调降产品利率。工行直接将线上信贷产品“融e借”的年利率降至4.35%,建行“快贷”的年利率也由5.2%及以上降至最低为4.1%…

另外,多家银行还推出“团购贷款”的活动,以拼团贷款、利率更低的方式来刺激老客户带动新客户。

当消费贷不良率普遍上升,银行该怎么办?

除了面对余额增速下滑的压力外,多数银行还需承受消费贷不良率上升的考验。

2019年,包括邮储、建行、农行、招行等在内的银行消费贷不良率均不约而同地有所上升,其中以建行最高,攀升至1.39%。

也就是说,银行采取行动刺激消费贷余额增长时要更加地谨慎了,警惕背后暗藏的风险。

首先,存量用户的二次营销是银行应对不良率上升比较保险的做法,通过给予优质存量用户提额或者其他优惠措施来激活部分“沉睡用户”。

其次,还可以适当改变原有的获客渠道。

获客渠道直接影响获客质量的优劣,此前我们可以在各大贷超平台上看到许多银行消费贷产品的身影,但是,贷超类引流获得的客户,虽然量级较大,但客户质量相对难以保证。

这一点可以借鉴多家银行关于信用卡业务新增疲乏、不良上升的解决方法,去年包括招行、浦发、交行等在内的银行加大了向金融场景之外的更广阔的生活场景中发现优质用户,一方面可提高存量用户的活跃度,另一方面也可通过非金融场景吸引新用户,挣脱单纯金融场景的低频束缚。

有意思的是,平安银行2019年年报中提到,通过MGM模式获得的客户整体资产质量优于其他客群。

截至2019年末,“新一贷”通过MGM模式发放贷款686.82亿元,占“新一贷”整体发放的61.3%。而该部分客群的不良率仅为 0.69%,较整体不良率低0.65个百分点。

在获客愈发艰难的情境下,这种模式或许值得一些银行等金融机构参考,且不良率表现较好。

不过,2019年银行消费贷不良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但有的仍低于其信用卡透支的不良率。

比如,2019年邮储银行信用卡透支及其他不良率为1.74%,招行信用卡不良率为1.35%,农行个人卡透支不良率为1.57%,都高于消费贷不良率。

有分析认为,长期而言,消费贷仍是银行的优质资产,虽然目前在个人贷款中占比并不高,但通过有效的运营策略和注重风险把控,尚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来源:新流财经

作者:李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