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懼感染風險深入病區!來聽聽新聞人的戰“疫”故事

57名援鄂醫療隊員出征、危重產婦的生死搶救、無數幹部群眾投身戰“疫”……一個個刷遍朋友圈的戰“疫”故事、視頻作品,正是出自同樣在戰“疫”中逆行的新聞工作者。正是以他們為代表的新聞媒體人,通過手中的筆和鏡頭,為中山人記錄下正在發生的、波瀾壯闊的戰“疫”長卷。

今晚8點,中山廣播電視臺演播廳,“《講述》——戰‘疫’,我們記錄歷史”分享會舉行,來自中山日報記者陳慧、謝瓊,以及中山廣播電視臺記者林嘉、廣東聲屏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導演唐紀奎分享了他們的逆行故事。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林銳熙出席分享會併為講述記者頒發榮譽證書。

不懼感染風險深入病區!來聽聽新聞人的戰“疫”故事

這個時候記者要到一線去

到一線去,是四位新聞人共同的選擇。

分享會上,陳慧稱,從1月22日起,原本春節未被安排值班的她主動請纓,從那天起便投身疫情采寫,足足70天,沒有周六日,“只要新聞有需要,我就去”。 林嘉說,同事們紛紛乘高鐵、自駕等方式從各地返回中山;唐紀奎作為紀錄片導演,深入到抗疫各條戰線,全景式記錄抗疫下的中山。

謝瓊稱,春節回老家後,看到疫情發展迅速,大年初三返回中山,媽媽不放心也一併跟來。謝瓊的媽媽也來到了現場,在媽媽的眼裡,“她常常工作到晚上十一、二點,我女兒在我眼裡是最敬業的”。謝瓊媽媽的發言,贏得全場的掌聲。

不懼感染風險深入病區!來聽聽新聞人的戰“疫”故事

不懼感染風險深入病區

在中山,第二人民醫院作為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定點醫院,四位媒體人都無懼風險,深入病區、蹲點式採訪,為宅家的市民傳遞病患救治進展、醫護人員的艱辛付出、病房裡的暖心事以及對危重孕產婦驚心動魄的搶救故事。

唐紀奎說團隊拍攝時一蹲就到半夜十二點;陳慧說,她和謝瓊幾乎三天兩頭跑醫院,“最後連保安都以為我倆是在這裡上班的”,她們的付出也得到了認可,在彭女士出院前獲得獨家採訪機會。

而林嘉作為《生死43天》的導演,幫助彭女士的丈夫策劃了一次火鍋聚餐,迎接妻子的出院,滿足了彭女士在患病期間的心願——吃火鍋,“那場景特別溫暖,為他們由衷開心。”

與孩子“隔離”與同事保持距離

工作時不懼怕風險,但不代表著不擔心和不焦慮。

唐紀奎把年幼的孩子託付給岳父岳母,實現了物理空間上的“隔離”;林嘉稱,同事們在初期,把雨衣、鴨舌帽、環衛服往身上穿,只為了求多一份心理安慰。

謝瓊則透露,曾在疫情初期,一度喉嚨發炎,還半夜發熱,“心裡還是有過隱隱的憂慮”,好在媽媽很理性,“你採訪時戴了口罩了嗎?對方戴了口罩了嗎?都戴了,問題不大。”好在,最後進行了核酸檢測,排除了隱憂。

而陳慧多次與新冠肺炎康復者近距離接觸,自覺與同事保持距離。

不懼感染風險深入病區!來聽聽新聞人的戰“疫”故事

除了報道媒體還可以做得更多

在分享中講述者們稱,這次疫情中,中山媒體除了做好新聞報道,還通過全社會發動和資源鏈接,在全社會營造眾志成城、共抗疫情的氛圍。

中山廣播電視臺將600箱“家的味道”送往千里之外;中山日報則嘗試用“疫”封家書的音頻形式,讓中山人聽到隊員對家人的“告白”。

援鄂醫療隊迴歸的當日,在陳慧的建議下,酒店為一名過生日的隊員策劃了一個意外的生日驚喜。

據介紹,疫情發生以來,中山日報、中山廣播電視臺的各類報道作品總點擊量均過億次,多個作品登上中央級媒體平臺,進一步提升主流媒體的傳播力和影響力。

“疫情發生以來你們肩扛攝像機,揮如椽之筆,飽蘸深情,踐行“四力”,赴病區和防控一線,描繪了一幀幀同心戰疫的浩然長卷。你便是最美逆行者!感謝你動人的分享,向你致敬!”

這是今晚分享會上的頒獎詞,中山媒體人也將以此自勉,繼續打贏這場新聞戰“疫”,助力中山重振虎威,實現高質量崛起。

◆中山日報報業集團新媒體中心

◆文+/記者 李瑋瑋

◆圖+3/記者 夏升權

◆視頻拍攝/陳晨

◆視頻剪輯/馮明旻

◆編輯:沙玉蘭

◆編審:魏禮軍

◆素材來源:中山日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