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对于教育教学工作中每做一件事情就要留痕来证明怎么看?

教遇学


作为一名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人员,去年有幸参加了一次培训。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在“校园危机事件工作原则”中,培训老师讲到:工作留据,检查留影,处理留痕。我想这些在日常的学生管理中是非常必要的。平时可能会觉得很麻烦,但如果当你真的遇到一些突发事件时,这些平时的“痕迹”很可能对你会大有帮助。

对于在具体的授课环节,我认为,作为一名老师,你的教案,听课笔记,课后反思等等一些日常教学工作的积累,很可能就是你未来发表论文,搞科研,出教学成果的关键。所以在这一点上,年轻老师更应该重视,不能把它当做一种负担。你现在的努力,是为你的将来打基础。


芊琳的爸爸


对此深有体会,深恶痛绝。在此说三点:

第一,累坏老师,毒化教育。学校本是一个最讲真实的地方。有些地方,不仅是要留痕,而且要分类装订成册,设计漂亮的封面,贴上目录,装进档案盒。一个学期,几十上百个档案盒,一点也不夸张,累得老师象狗一样。更可气的是为了迎合领导,还要造大量心"假材料"充实档案,还要挖空心思把"假"做成"真"。教育教学才是老师的真事,却逼着他们忙于做"假"而无暇做"真。"

无奈啊,假事要当真事做,真事只能假着做。

第二,领导太多。学校,中心校,教育局,政府部门。你来查我来查,天天查人人查。查一次改一次,真资料假资料,越积越多。校长围着检查转,老师抱着资料叹。

第三,形式主义的根在上级。中央多次严厉批评形式主义,但一些领导和部门依然用形式主义搞工作。为什么,因为对有些领导而言,形式主义的工作方式最好看,最简单最轻松。真花没有假花好看,持久。真干事,就不能躲办公室里喝茶,而是要深入学校,直面老师,直面问题。

一个小小的县城,两三千个在职老师,从上到下,四五百个"官",形式主义如何不盛行?


孤雨灵风


俗话说:雁过留声,人过留名。那么做事留痕也没有错误。

我理解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每做一件事情留痕,并不是要证明什么,其实是告诉我们做一件事情要重视过程,不要光去关注结果。

理解你们学校留痕的实际用意

从你的描述中,上网课,上传了导学案,上课记录,作业批改记录还不行,还必须要留学生具体的作业批改、评价等。个人感觉这是你们学校制定的对网上教学的监督机制。通过让老师留痕,来保证网上教学的质量。

针对你们学校这种留痕怎么办

这种强制性方法有待商榷,用不好,用不惯,就会加重老师负担,损伤老师们的上课积极性。

如果学校就是要这样推行,怎么想都要去做,与其带着怨言去做,不如换一种角度去考虑能带给自己什么益处,变学校要我做,为我要做,这样就不那么难受了。

1.比如网课上传导学案,平时每学期学校也是要检查教案的,现在上传,等于一举两得,提前完成了学校任务。再者自己也等于留档,下一次再教这一课,在此基础上复备就行了,减轻了以后的负担。

2.作业谁交了,谁没教,集中性错题是什么?每天有记录,心里有数,让自己作业讲评也有的放矢,更有实效。

等开学或期末根据这个,再看看孩子成绩,那些作业平时没交的、错的多,跟家长聊都理直气壮,孩子想提高成绩,先把作业整上去。

你的作业记录就是依据,给家长看,以理服人,还让家长一看到原始记录,敬重之情油然而生,也更配合你的工作。

其实每天就是顺手那么一记,不会耽误太多,我们学校每学期老师都会发一本作业记录,感觉挺实用的,放学一拍传到群里:以上同学课堂作业未完成,请家长督促补做,还挺有用处。

日常教学中,养成留痕习惯大有裨益

其实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养成主动留痕的习惯。

比如,你教学中出现了问题,后来又想办法解决了这个问题。你把这些通通留痕,把这个过程记录下来,稍加整理就可以组合成课例、随笔或者小论文,随时参加各级各类比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还是很好的一个小课题,随时为自己加分。

教学过程注重留痕,实际上就是丰富我们的教学,提升自我素养,自我研修的过程。教学中很多老师都是实干家,但就是不注重留痕、提炼、提升,论文、课题等受限,影响到评优或者评职称。所以留痕,留教学一线的实实在在的痕迹,对自己也有着实实在在的提升作用。

结束语

当然有的痕迹可能是重复性的,没有必要的,那肯定会造成负担。但是有些痕迹,如果你善于应用,和你日常教学工作中合二为一,就成为了你的工作中的助手,成为实用的有实效的手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