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君石院士:鑑別食品真假需要依賴科學技術手段

科技日報記者 馬愛平

提到食品真實性,也許消費者會感到一頭霧水,近年來在國際社會上廣受關注的熱點名詞“食品真實性”到底是什麼?

11月1日,在由中國食品工業協會、中國食品發酵工業研究院、中輕食品檢驗認證有限公司主辦,食品真實性技術國際聯合研究中心、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食品安全風險評估重點實驗室承辦的2020年食品真實性技術與產業發展國際論壇上,大會學術委員會主席、中國工程院院士陳君石表示,中國人比較熟悉的假冒偽劣,國際上比較通用的食品欺詐,都屬於今天我們討論的食品真實性。

陳君石院士:鑑別食品真假需要依賴科學技術手段

陳君石強調,食品真實性不一定影響食品安全,就中國的情況來講,絕大多數的假冒偽劣、食品欺詐對消費者不會構成危害,反映的是以次充好、以假冒真的經濟利益導向的食品真實性問題。食品的不真實,最重要的危害是打擊了消費者的信心。

“保障食品安全,是世界各國面臨的共同挑戰,尤其在當前全球嚴峻的疫情挑戰之下,更要做好食品安全保障工作。發達國家由於食品產業集中度高,查處食品欺詐行為的難度較低,而中國的食品欺詐行為,目前的查處難度大,監管成本很高。借鑑發達國家的做法和經驗,中國應加大對食品欺詐行為的懲治,尤其是對違法添加非食用物質和濫用食品添加劑問題的應嚴懲重罰。”陳君石指出。

陳君石強調,鑑別食品真假需要依賴科學技術手段,實際上這種技術比農藥殘留的檢測方法更難。不僅對鑑別技術有一定要求,還需要進行廣泛國際合作,建立食品相關真實數據庫。另外,需要建立相關的標準,做到有法可依等。

“目前,國內外已經開發出了不少食品真實性的鑑別方法,涉及到葡萄酒、白酒、蜂蜜、橄欖油等諸多品類。不過因為‘打假’的成本很高,以經濟利益驅動的高附加值食品領域的真實性問題相當突出。”陳君石說。

陳君石表示:“我們欣喜的看到了國內政府監管部門在食品安全監管工作方面收穫的寶貴經驗,國內外科研院所在食品安全與產品真實性鑑別領域取得的豐碩成果,以及新技術新方法在食品溯源與產品真實性鑑別中的技術支撐作用。”

“相信通過全社會的共同努力,將推動食品真實性技術和食品產業發展邁出新的步伐。”陳君石說。

編輯:劉義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