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失敗時,再看《中國合夥人》,我終於讀懂了錢、權和人性

2013年上映的《中國合夥人》是我最喜歡的一部創業題材電影。影片由陳可辛導演執導,以新東方創始人俞敏洪的經歷為原型,講述了三位好朋友,成東青,王陽和孟曉駿,歷經艱辛,共同創立新夢想培訓機構的故事。

第一次看《中國合夥人》是上映當年在電影院看的。那時的我還在體制內工作,對於片中激情四射的創業生活充滿了無限的遐想。當時印象最深的一句臺詞是“夢想就是一種堅持,讓你感到幸福的東西”。受電影感染,不久後我也辭去了公職,投身創業。

今年9月,在飛機上我又看了一遍《中國合夥人》。原本我很少把看過的電影刷兩遍,只是坐飛機的時候實在沒得選。沒想到,時隔6年,再看這部影片,我居然感動的淚流滿面。而這一次,打動我的臺詞是“千萬別和好朋友一起合夥開公司”。

當年不懂成東青,再看已是劇中人。

創業失敗時,再看《中國合夥人》,我終於讀懂了錢、權和人性

01 合夥人的魔咒

電影中成東青是一位典型的鄉下人,兩次高考落敗,最後奮力一搏背下整本字典,考上燕大。在這裡他遇到了王陽和孟曉駿兩位同學。王陽,長得帥,生性浪漫,夢想當詩人。孟曉駿出生精英知識分子家庭,充滿自信和激情,篤定自己會出國併成為最優秀的那個。

後來成東青被學校開除,創立了新夢想培訓學校。王陽首先加入,加上回國後的孟曉駿,成了最初的鐵三角創始人。最開始大家擠在破舊的廠房裡辦學,一起抱團取暖,勠力同心,沒有絲毫怨言。然而當公司真正賺到了錢,情況開始好轉時,矛盾卻開始出現了。

首先是孟曉駿想進行股份制改造,保守的成冬青一開始想拒絕,但最終還是被合夥人說服,勉強同意。後來,孟曉駿想推動公司上市,這一次成冬青堅決反對。雙方各不相讓,終於在公開場合爆發了激烈的衝突。

創業失敗時,再看《中國合夥人》,我終於讀懂了錢、權和人性

六年前,第一次看到這段時,我曾天真的以為自己讀懂了矛盾的根源。當時想的是以下兩點:

①分贓不均,也就為錢。無論是股改還是上市,都涉及到利益的重新分配,所以會產生矛盾。

②都想當老大,也就是為權。成東青是創始人,孟曉駿是技術核心。公司大事到底聽誰的,是矛盾的焦點。

六年後重看電影,我才發現當年的自己還是太年輕。只有親身經歷過合夥創業的辛酸,才能體悟其中滋味。“錢”和“權”只是問題的表皮,戳破這層皮,裡面隱約只透露著兩個字:人性。

(1)共同的敵人

如果說,問題的根源在於“錢”和“權”。為什麼在公司發展初期,沒有產生什麼矛盾呢?

在電影裡,成東青和王陽從破廠房創業賺到了第一桶金,等到孟曉駿加入時,已經有了2000學員的規模。此時他們沒有為利益分配爆發任何矛盾,在權力分配上,成東青也給了孟曉駿足夠的支持和信任。但在後來,公司發展的越來越好,矛盾才開始集中爆發。

要想團結,首先要有一個共同的敵人。——英國著名前首相丘吉爾

丘吉爾的這句話,才是問題的關鍵。企業剛開始發展時,最大的問題是生存。在共同面對生存問題時,所謂的合夥人,才是真正意義上抱團取暖的夥伴。一旦生存問題得到了解決,接下來才是考驗人性的時候。

在創業初期,合夥人之間往往會相處的很融洽。尤其是和好友一起創業時,共同的生存壓力很容易讓雙方走的更近。而更近的關係,就意味著向對方期望更高,這時候一旦有了錢,就會踩上人性的陷阱。

這也是為什麼,很多夫妻在剛開始沒錢的時候,能夠相互扶持互敬互愛。而一旦賺到錢,家庭矛盾反而開始激化,甚至走向離婚。

共患難易,同富貴難。這是人性。

創業失敗時,再看《中國合夥人》,我終於讀懂了錢、權和人性

(2)有些事不是“大氣點兒”就能解決的

有些朋友會說,公司經營中遇到“錢”或“權”的分配沒什麼難的,合夥人都大氣點兒就行了。我曾經也這麼認為的。然而親歷過合夥的辛酸後,我才發現這個問題,絕對不是一句“大氣點兒”就能解決。

和電影裡一樣,我辭去公職後,也曾與人合夥辦過培訓學校。當時的合夥人有一個培訓機構,但缺乏師資。他看中了我海外名校的背景,所以拉我入夥。那時的我剛辭職,對創業無比憧憬,也很感謝他的邀約。所以一開始就全身心投入了進去,對於合作方式只大概談了個籠統的股權方案,沒有籤任何協議。

因為我有海外投行的光鮮背景,又比較會演講,所以課程很受學生歡迎。我加入後的第三個月,公司的營業額就翻了一倍。大家很興奮,他提出新租校舍擴大規模。我馬上同意並立即按股比把我需負擔的錢打了過去。

然後新校舍開始裝修,很快我的錢花完了。他這時跟我說,家裡剛買房手頭比較緊,一時還拿不出錢。當時我二話沒說,把缺的錢打了過去。心裡想的就是,我家境畢竟要好一些,大氣點兒就行了。他當時也很感激,所以我也沒多想。可讓我想不到的是,在那之後,公司無論是添置設備還是購買桌椅,都似乎成了我的“義務”。

創業失敗時,再看《中國合夥人》,我終於讀懂了錢、權和人性

我逐漸有些不開心,但還是想著做人要大氣,所以也沒提。直到有天,我無意中發現,他居然虛報了八千元推廣費。在那一刻我再也忍不住了,我可以大氣,但我不想被人欺。

分開時,他提出是我主動退夥,所以損失應該由我承擔。我只說了兩個字,可以。

然後,頭也不回的推門出去,扎進了漫天的秋雨。

這件事對我影響極大,讓我一度對合夥與人性喪失了信心。但時間終究沖淡了一切,若干年後,我覆盤這段經歷時,發現問題其實還是出在自己身上。

古諺雲,一杯水結個恩人,一桶水卻結個仇人。這也是人性。

創業失敗時,再看《中國合夥人》,我終於讀懂了錢、權和人性

(3)心理平衡是動態的

合夥出問題,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在事業發展過程中,彼此的定位和需求是在不停發生改變的。最典型的案例,就是羅輯思維的創始人羅振宇和他的前合夥人申音之間的股權糾葛。

2012年羅振宇和申音合夥成立了獨立新媒公司,開始打造《羅輯思維》欄目,當時定的持股比是申音佔83%,而羅振宇佔17%。這個持股比,在今天看來似乎很不正常。畢竟《羅輯思維》的靈魂是羅振宇,只拿這點股份顯然不合理。但要知道,在公司成立之初,申音已經是NTA的掌舵人,擁有自己的公司和團隊。而羅振宇卻只是一個剛從電視臺出來的優秀策劃。

創業失敗時,再看《中國合夥人》,我終於讀懂了錢、權和人性

後來《羅輯思維》火了,羅振宇也跟著聲名鵲起。伴隨著《羅輯思維》品牌的迅速崛起,兩位合夥人之間,由於利益分配和控制權的矛盾開始激化,到了2014年終於徹底分家。表面上看,這又是錢和權沒談攏的問題。但其實這事根本就沒法談攏。

因為有個幾乎無解的BUG:“動態心理平衡”的問題。

合夥最重要的基礎,就是雙方對於付出和回報,彼此要達成一種平衡和默契。羅振宇和申音,最初能按5:1的股比,註冊公司就是達成了平衡。然後這種平衡不是靜態的,而是動態的。隨著事業的發展,雙方的定位和預期都會改變。這就需要雙方同時調整,來達到新的平衡。然而,這卻是幾乎不可能的。

因為如果沒有事先約定,人總會覺得自己是吃虧的那個。這還是人性。

創業失敗時,再看《中國合夥人》,我終於讀懂了錢、權和人性

(4) 合夥人魔咒:錢、權和人性

縱觀整個中國歷史,簡直就是一個創業合夥人的撕逼史。

從春秋時越國大夫文種“鳥盡弓藏,兔死狗烹”的哀鳴,到西漢大將軍韓信“悔不聽蒯通之言”的懊惱,再到明朝開國謀士李善長手握免死金牌卻終被賜死的悲劇。一幕幕合夥人撕逼的血淚,在史書中汩汩流淌。

就算在現代社會也是一樣,今年最有名的合夥人撕逼,莫過於噹噹網的創始人李國慶怒撕前妻俞渝。李俞兩人,從相戀到閃婚,再到共同創業,曾一度是創業夫妻的楷模。如今卻還是為了“錢”和“權”鬧得感情決裂,公然互撕。

所謂“合夥人魔咒”根本解不了,因為這是錢,權和人性的PK

創業失敗時,再看《中國合夥人》,我終於讀懂了錢、權和人性

02 魔咒解不了,那就乾脆戴上

人性根本無法改變,要不就不會叫人性。所以我們不應該考慮如何解開魔咒,而是應該思考如何鼓起帶起它的勇氣。

作為一名律師,這些年來我受理過無數企業經營問題導致的借貸糾紛。很多對簿公堂的當事人,曾經都是心心相印的合夥人,好兄弟。

這其中,我總結出來一條規律,凡是在合夥之前,沒有做好股權架構設計的公司,基本都會出問題。所以接下來,我就結合自己的實踐經驗,從股權架構的角度,為廣大創業者總結3個建議。

(1)股權設計:任何時候不要考驗人性

如果確定要創立合夥企業,首先要有好的股權設計。而好的股權設計,必須要通“人性”。具體來說有兩點。

①股權設計的初衷必須要從“人性”出發。

聖人不積,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聖人之道,為而不爭。

——《道德經·第八十一章》

兩千年前的《道德經》已經為我們指明瞭股權設計的出發點。老子的這句話,放在股權設計上來解釋就是,合夥人之間一定要有利他的心。給別人的越多,自己就會得到越多;成就他人越多,自己的成就也就越大。

把股權設計理解為成就對方,成就員工的工具。這才是股權設計的“精髓”。

創業失敗時,再看《中國合夥人》,我終於讀懂了錢、權和人性

②好的股權設計要做到“激發人性的善,尊重人性的惡”

股權的本質還是激勵,好的股權是激勵人性的善,不好的股權在激勵人性的惡。

比方說,在持股比例上,如果合夥人之間的比例相差不大,就很容易造成在重大原則和方向上,產生爭鬥。所以所謂的平均持股,在某種程度上,就是在鼓勵人性的惡。持股比率必須要拉開一定的差距。

再比如說,股權代持這事上,如果代持機制設計的不健全,就很容易讓代持人產生私吞利益的想法。畢竟動輒幾百萬,甚至上千萬的利益面前,人性經不起考驗。相反如果在做好防範機制的基礎上,再給代持人一定的利益捆綁,就可以激起他感恩的心。而感恩就是人性的善。

在任何時候都不要考驗人性。同時也不要試圖去消除人性中的惡。因為既然是人性,就沒法消除。我們能做的應該是尊重“惡”的存在,然後努力去激勵人性中的“善”。

創業失敗時,再看《中國合夥人》,我終於讀懂了錢、權和人性

(2)股權分配:要尊重“動態平衡”

前文分析過,在公司發展的過程中,合夥人彼此的定位和心理預期都在不停發生改變。所以,合夥企業在運營的過程中,股權分配一定要保持可變性。

①如何搭建動態股權分配機制?

動態股權搭建的方法有很多,我個人比較推薦的是“目標節點法”。

比方說,在合夥公司成立之初,只約定10%的股權分配。剩下的90%,預設2個“目標節點”,每達到一個節點分配30%。

“目標節點”可以用營業額、客戶數等行業關鍵指標來定。例如第一個節點,設為銷售額突破100萬。那麼在達到這個節點時,就按照預設的“合夥人貢獻考核”來分配30%的股權。

這裡尤為需要注意的是,“合夥人貢獻考核”一定不能模糊,要是可量化的數據,比如如果負責銷售,就是銷售額。如果負責管理,就是員工KPI指標等。否則,就又是在激發人性的惡。

創業失敗時,再看《中國合夥人》,我終於讀懂了錢、權和人性

②給未來人留空間

好的股權分配,還要考慮給未來的"潛在合夥人”留空間。這裡的“潛在合夥人”主要指的是,投資人和優秀員工。

尤其是在互聯網行業,一個好的項目,往往會經過多輪融資。在股權分配的時候,投資人往往最關注的,就是優先清算權和優先認購權。如果只顧著當前,不為後來投資人留餘地,就很可能影響公司的未來融資。

另一方面,員工才是企業的核心資產。要想基業長青,就必須留住優秀的員工。所以在分配上,不能只考慮股東利益,給優秀員工預留期權,也是股權動態分配中必須要考慮的要素。

逐利是人性。投資人如此,員工也一樣。好的股權分配,必須尊重人性。

創業失敗時,再看《中國合夥人》,我終於讀懂了錢、權和人性

(3)股權退出:成則皆大歡喜,敗也有路可循

創業公司三年存活率不到7%,更不用說做大做強的概率和比例。——電影《燃點》

很多朋友在創業之初,只顧一腔熱血往前衝。殊不知,創業這件事,成功只是小概率,失敗才是常態。

所以,股權架構上的退出設計尤為重要。成則皆大歡喜,敗也有路可循。只有這樣才能在殘酷對的創業環境中游刃有餘。這裡為大家分享3種常見的退出機制:

①提前約定好合夥人在什麼階段退出,同時約定好退出股權的方式。在合夥之初,就把話講明白,這樣在退出時,既可以保證對其他合夥人公平也不至於影響公司運營。

②股權溢價回購。公司發展起來後,股份的價值肯定比剛成立時要高。所以,提前按照市場估值,約定適當的溢價回購條款。這可以保證股權的平穩過渡,也能穩定人心。

③設定違約金。由於合夥人個人原因要提前退出,對其他合夥人來講難免造成損失。但人若想走,也無法強留。所以,提前設定退出違約金,可以兼顧公平。

創業維艱,在憧憬上市敲鐘之前,請先想明白如何做到體面的分手,尤其合夥人是自己好朋友的時候。

總之就是一句話:在公司創立時做好股權設計,在公司運營時做好動態股權分配,在合夥退出時,保持平穩過渡和體面分手。做到這些,就擁有了戴上合夥人魔咒的底氣。

結語

給在座的各位三句忠告:千萬別跟丈母孃打麻將;千萬別跟比你想法多的女人上床;千萬別跟最好的朋友合夥開公司。——電影《中國合夥人》

所謂的忠告,因人而異。其實在最後,真正決定能否合夥成功的,還是人。

前文中所有的分析都有一個前提,就是要選對人。

我現在的合夥人就是我學生時代開始最好的朋友。但我們真正開始一起合夥,也就是近三年的事。之前我們在做各自不同的事業,都有過一段被合夥人背叛並深深傷害的經歷。三年前,決定合夥時,我倆幾乎不假思索地同時同意。

因為都是好友,所以更加熟悉。因為都經歷過背叛,所以更懂人性。

創業失敗時,再看《中國合夥人》,我終於讀懂了錢、權和人性

上週我們一起去見一個很重要的客戶。晚宴時,客戶興致極高,而我酒量不行。兩圈喝下來,不知不覺頭重腳輕,雖然心裡暗叫不妙,但還是禁不住兩眼迷離,然後發生了什麼,就記不清了。

第二天早起,一陣寒風吹醒了酒氣,想起昨晚的失態,心裡暗暗叫苦不已。

就在這時,收到了合夥人發來短信,就兩個字,搞定。

初冬的武漢街頭,寒風凜凜。但我走在街上,心裡卻充滿了溫暖和治癒。

創業是條不歸路。在這條不歸路上,能有人陪,真好。

祝願所有創業路上的同伴,都能找到自己的中國合夥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