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系是如何形成的?

宇宙是從一次“大爆炸”中誕生的,那我們所在的太陽系又是怎樣出現的呢?

太陽系是如何形成的?

按照主流理論來講,宇宙誕生於一場138億年前的“大爆炸”,時間空間以及物質能量都是在爆炸後出現的,或許宇宙的起源對於我們來講,有些過於遙遠,並且考慮到宇宙的大小,僅僅是可觀測宇宙直徑都達到了920億光年,而我們人類的平均身高才一米多不到兩米,頓時有種莫名的無力感湧上心頭。

因此暫時就不要提宇宙了,將眼光放近一些,看看我們的太陽系,雖然相比於廣闊無垠的宇宙,太陽系的直徑不過兩個光年(以奧爾特云為邊緣),但這個空間依舊非常龐大,因此在瞭解宇宙前,十分有必要先了解咱們的太陽系。

太陽系是如何形成的?

我們的太陽系主要是由太陽、行星、矮行星、太陽系小天體(比如小行星、彗星)等構成,而核心和重要組成部分為太陽和八大行星,因此太陽和八大行星的形成是我們講解的重點,但我們也知道,科學理論是建立在一定基礎之上的,因此不論是哪種形成理論,都必須符合太陽系當前的現狀,關於現狀,我們有如下幾點共識:

①太陽系的核心是太陽,它的質量佔據著整個太陽系總質量的99.86%,因此在引力方面佔據著主導地位,眾多天體都繞其運動,同時太陽因為內部核聚變反應,向周圍釋放了大量光和熱,照亮了四周天體,也為地球誕生生命創造了前提條件。

②八大行星都擁有獨立且分辨清晰的軌道,大家公轉的方向都是自西向東(北極上空視角),軌道形狀非常接近圓形(除了水星軌道的偏心率相對高一些),軌道平面基本重合(還是除了水星,它的軌道傾角稍微大些)

太陽系是如何形成的?

③行星系統高度分化,四顆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屬於類地行星,體格小、密度高,擁有固態表面,而四顆外行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屬於類木行星,體格大、密度小,氣態表面主要由氫元素氦元素氣體構成。

太陽系是如何形成的?

④海王星外邊有著一圈被稱為柯伊伯帶的天體系統,裡面包含了大量小行星般大小的冰天體,2006年被廢除行星稱號的冥王星就屬於這個柯伊伯帶。與柯伊伯帶的形成具有相同原因的還有太陽系的邊緣——奧爾特雲。

太陽系是如何形成的?

關於太陽系形成的各種理論都必須符合以上四個大點,為此我們接下來將介紹關於太陽系形成的多種理論,其中將主要涉及太陽的形成、類地行星和類木行星的形成,在這些過程中也將介紹太陽系其它的一些零碎小知識。

接下來的內容可能將分為4篇文章進行講解,具體文章請進賬號主頁閱讀。

本篇內容結束,謝謝閱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