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家庭安全用药有讲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疫情下,大家恐惧去医院就诊,担心交叉感染。那对于慢性病患者,如果需要长期服用的药物没有了,能停一停,扛一扛,等医院安全了再去么?

疫情之下,家庭安全用药有讲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不可以!“药不能停”,绝对不能停。

对于心血管疾病的慢病患者来说,坚持规范治疗、提高用药依从性及重视疾病管理非常重要。以高血压为例,患者需要长期甚至终身服用降压药治疗,轻易自行停药、换药容易造成血压过高和波动,引发心血管事件发生。再举个例子,疫情期间倡导“不出门”,而对于糖尿病、高血脂等需要“迈开腿”的患者,宅在家里无所事事,难免“管不住嘴”,若此时擅自停药,更易引发心脑血管事件发生。

疫情之下,家庭安全用药有讲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在疫情期间,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发出通知,北京市的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明确诊断并需要长期用药的,接诊医师在保障用药安全的条件下,可以根据病情需要适当增加处方开药量,开药量可以适当放宽到三个月。对符合处方管理办法有关规定的长处方药品都可以纳入医保报销范围。

公众担心来医院会交叉感染,其实我们也担心。如果是老年患者,抵抗力弱,可以让家中的中青年就近到社区医院或药店,帮老人把药开回来。记得要带好上一次就诊时,医生开具的处方。

另外一个可行的方案是,如果患者处于平稳期,可以去药店或者网上有资质的购药平台,在线就医问诊,出示或上传上一次就诊的处方,购买药物,药品可配送上门,更加便捷安全,有效避免在医院交叉感染的风险。

新闻中报道的,对新型冠状病毒可能有抑制效果的药物,可不可以去药店买一点备用?或者提前服用来预防?

疫情之下,家庭安全用药有讲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新闻报道中,对新型冠状病毒可能有抑制效果的药物,是就实验结果而言,但真正应用到临床,还有很长的距离。所以,我们还不能简单地得出结论,说某个药物就能预防新冠肺炎。

此外,老话说的好:“是药三分毒”,是指的是药物都可能产生不良反应。因为药物一般都是通过肝肾代谢的,没有患病、或不对症凭经验乱吃药,不仅可能带来各种副作用,如胃肠道不适、心慌、过敏、胸闷气短等,严重的会导致肝肾功能衰竭危及生命。任何药物的使用,都要有医嘱再执行。对于大众来说,盲目购买、擅自服用这些药物都是不可取的。这时候,听李兰娟院士的话:

没毛病不要乱吃药!

疫情下,需要吃某个药,但发现家里的药临近过期,或者刚刚过期,不想出门买药,能凑合吃么?

药品一旦过期,从药品本身而言,主要会发生以下几种情况:

一、化学结构基本没变,目前很多片剂的化学药品都比较稳定,而且药品失效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这一类稳定的药品即使过了有效期,但药效并未减;

二、药品效用可能减弱,比如:青霉素、头孢菌素等抗生素稳定性较差,很容易减效或失效,过期后服用很可能造成疾病治疗效果不佳甚至是无效;还有用于心绞痛急救的硝酸甘油,挥发性强,一旦过了有效期或因保存不当导致药品失效,可能付出的就是生命的代价;

三、毒性增加,如四环素过期后产生的毒性,轻则导致呕吐,重则影响肝肾。此外,处置不当还会诱发疾病,比如青霉素如果散发到空气中,一旦本身对青霉素过敏的患者接触到可能诱发青霉素过敏,严重时会危及生命,另外一些粉剂若不慎沾到皮肤上,会引起皮肤红肿、溃烂等;

因此,建议大家还是不要凑合吃快过期或刚过期的药。如不想出门买药,可以在网上有资质的购药平台在线就医问诊,药品配送上门。也可以带着已有处方去就近药店购药。

药过期了,应该如何处理?

很多人可能看到药过期了,就顺手扔到垃圾桶里。但这样可能就让不法分子钻了空子。

家中的常见的各种药品、过期药品,还有药品的包装,包括药盒、药品铝塑板、塑料药瓶、玻璃药瓶等都是有害垃圾,不管是否过期变质,都属于有害垃圾。没有包装的零散固体类药品,需用纸包好,有包装的,需连同包装一起,投入有害垃圾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