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出好孩子的底層邏輯並非是老師?而是每個孩子的父母

“所有能使孩子得到美的享受美的快樂和美的滿足的東西,都具有一種奇特的教育力量。”—— 作者:(前蘇聯)蘇霍姆林斯基

@真誠永恆

中國人的父母普遍存在著”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期望。而往往想法歸想法,期望歸期望,卻很少知道怎樣才能培養出一個好的孩子?眾多父母只是負責把孩子生出來、養大了、上學了、不管了。只負責供孩子的吃、穿、用、學等花銷。把孩子成長進步的一切責任都推給了老師。這就是目前中國兒童教育的普遍現象。

其實,一個人的成功並非是你一生的輝煌,而真正能教育出你的好孩子才是你人生的重要組成部分。教育出好孩子往往相比個人成功更有難處,因為孩子總歸是孩子,與大人永遠是兩碼事,僅靠說、教、打、罵,只能讓你的孩子與你離心離德,增強了孩子的叛逆心理,加大了孩子與父母的親情距離,從而使你的孩子未能得到良好的父母教育,就”稀裡糊塗“的把孩子交給了學校。其結果可想而知,培養出來的好孩子畢竟是少數人,更多的只是普通的一群人。


培養出好孩子的底層邏輯並非是老師?而是每個孩子的父母

01、由於孩子父母忽視對孩子的良好教育所產生的後果,足以引起所有父母對孩子教育方法的反思

(1)、由於中國父母對孩子不當的教育方式,導致了許多孩子群體中較普遍存在如下的不良現象:

  • 自理能力差,依賴性強,16歲之前基本不能實現自理生活;
  • 嬌生慣養,自由任性,缺乏自律性,以我為尊,不服從任何教管;
  • 自私自利,沒有同情心,不願意幫助和關心別人;
  • 缺少責任感,凡事都是別人的錯,從不主動承擔責任;
  • 懶惰、虛榮、高攀、炫酷。沒有吃苦能力、更沒有解決問題的精神;
  • 沉迷於遊戲、精神和物質享受,沒有健康的心理素質和精神食糧;
  • 自我封閉,不會合作,更不願意與人共事,缺少團隊意識;
  • 對前途缺失信心和理想,凡事都希望得到別人的幫助而自己卻從不動手。

我認為產生上述的種種原因,由父母的早期教育有著直接的關係,古人常說:”從小看到老“就是這個道理,一個人的良好習慣是從小養成的,而不是後天彌補的。”萬丈高樓絕不可能平地而起,總需要事前打好基礎,才能在堅實的基礎上砌磚碼石,試想,如果一個孩子從小沒能打好基礎教育,孩子的精神境界,良好素質,奮鬥意思從哪裡來?這些因素不值得每一位父母反思嗎?

培養出好孩子的底層邏輯並非是老師?而是每個孩子的父母

(2)、經常在校園中發生的群毆事件到底是怨老師。還是父母的責任

  • 10月14日13時40分許,發生在承德技師學院的一場群毆事件,讓年僅17歲的高嘉(化名)以生命為代價,點燃了躁動的青春。當我們為一條鮮活生命以如此方式逝去而感到可惜時,頻頻在校園內上演的一起起暴力事件,不由讓我們感慨,緣何他們的青春裡浸染瞭如此多的衝動、暴力與殘酷?
  • 12月20日,陝西咸陽古渡中學附近空地,一名穿校服、背書包的男生,被5男生輪番飛踹,打人者還用棍子在其身上抽打。被打學生幾次被踹倒,都被拉起來接著打。為何學生打群架現象此起彼伏,難道是教育環節出現了什麼問題?
  • 上饒市實驗中學學生何某某因在其QQ空間與校外其他網友發生爭執,2018年6月22日下午在放學回家途中被校外的多名網友圍堵並毆打。
  • 2018年9月,陝西榆林15歲的少女王洋(化名)被六名未成年人用菸頭燙、用磚頭砸、用腳踢,折磨長達五小時致死。

這些校園暴力犯罪觸目驚心,問題雖然可能發生在校園,也可能發生在它處,但歸根結底還是由於缺失了孩子的家庭良好教育。如果每一個孩子都能得到父母的早期良好教育,又豈能成幫結夥欺負他人?當孩子們發生問題後,孩子們的家長應該承擔什麼樣的責任呢?是否應該扣心自問自己的過失所種下的因?

培養出好孩子的底層邏輯並非是老師?而是每個孩子的父母

(3)、老師毆打學生固然有老師的責任,但是,相信任何一位老師絕不可能毆打一位好學生

  • 近日一段長達4分52秒的視頻在網上流傳甚廣,視頻裡是在一所中學的課堂上,一個女教師和一個戴眼鏡的女生好像為什麼事情發生爭執,女教師在此後的幾分鐘之內,多次衝向該名女生怒煽其耳光,而且屢屢和女生髮生拉扯和推搡,這段視頻公佈之後,立刻在網上引起強烈關注,經查實,這是瀋陽165中學初三年級英語課上的一段情景,而打人的是該校的英語老師朱某,據說目前這位老師已經離職。
  • 1月19日,江西永修縣委宣傳部官方微信公眾號發佈消息稱,1月17日晚,有網友在微博裡發了題為《曝光江西省九江市永修二中8班物理毆打學生!》的視頻,看到該視頻後,永修二中高度重視,立即進行調查瞭解,並將相關情況說明。
  • 6月12日晚間至13日上午,一段長達42秒的一教師在教室毆打一學生的視頻在貴州六盤水網上瘋傳。這段時長42秒的視頻顯示,在一間教室的黑板前,一名男子手持一根類似木條的物體,左手拽住一名孩子,右手多次對這名孩子進行抽打。

上述各例老師毆打學生事件中,文者並非有意意袒護老師,老師毆打學生確實有失師者尊嚴和榮譽,凡事總有因果關係,雖然事件的表象是老師毆打學生,但是,總會是事出有因,而這因就是每一位孩子的父母喪失了對孩子的早期教育,使孩子失去自我約束力,不服從管束、不遵守紀律所產生的結果。

培養出好孩子的底層邏輯並非是老師?而是每個孩子的父母

02、教育出好孩子的底層邏輯就應該是每位孩子父母的責任,所以每一位父母不僅為了讓你的孩子能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就必須要選對方法良苦用心,選對適宜的方法才能收到實效

我們都知道“十年樹樹、百年樹人”的大道理,但是樹人、教育人絕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事,而需要下苦功,花力氣,用心思努力付出。雖然家庭情況不同,教育方式也各有千秋,但目的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快快樂樂地健康成長,作為父母,究竟該怎樣教育孩子?

(1)、父母對孩子的良性教育是每一位孩子的基礎教育,也將影響孩子一生

皮連生所著的《教育心理學》第十二章 【影響學習的環境因素】第二節:“家庭和父母”中強調:“家庭是個體成長的起點,是一個人生命歷程中的第一課堂,家庭和父母對於個體學習的影響是不容忽視的。早期發育環境中信息刺激的豐富程度。研究表明,單調環境中成長的嬰兒與生動環境中成長的嬰兒,在情緒、動作、語言等方面的發展上都存在一定的差異,在智力水平發展上也存在明顯差異。

之所以會存在這樣的差異,是因為豐富的信息刺激可以促進嬰兒大腦皮層神經系統的發育。如果父母能夠在孩子成長初期提供信息刺激豐富的環境,對孩子的智力發展會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個體在發育的早期長期處於充滿過多豐富和新鮮刺激的環境中,對於其注意力穩定性的發展是不利的。所以,父母需要把握好孩子的生活環境中刺激的豐富程度。”

英國哲學家曾經說過:“習慣真是一種頑強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從幼年起就應該通過教育培養一種良好的習慣。”一個具有良好習慣的人往往可以合理地安排學習時間,更有效地達到學習的目的。良好的學習習慣通常在幼年就開始形成,在這個過程中,父母的教育方式尤為重要。

培養出好孩子的底層邏輯並非是老師?而是每個孩子的父母

(2)、對孩子的人格教育猶其重要,如果忽視了對孩子的人格教育同樣不會教育出好廖子

《兒童的人格教育》作者: [奧地利] 阿爾弗雷德·主要內容簡介: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教育問題對成人來說,可以歸結為一種自我認識和自我指導。這對兒童也一樣。不過,兩者之間存在一定的差異:由於兒童尚未成年,給予他們指導就異常重要。其實,成年人有時也需要指導。如果我們願意,我們完全可以放任兒童按照自己的意願成長;因此,成年人必須關注並引導兒童的成長。

《兒童心理學》,(法)安妮·夏萊-德佈雷(Anne Charlet-Debray)著,本書討論了兒童的天性、兒童心理發展的重要時期、兒童的心理障礙、家長和兒童的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成見,解釋它們存在的理由,揭示隱藏在它們教條主義形式之下的真相,並本著審慎的態度為每一項討論的主題提供一個以現有認識為基礎的分析。

兩本教育兒童專著從不同角度闡述了教育兒童的意義和方法,如果作為父母想教育出合格的好孩子就要依據心理學大師所闡述的兒童成長期的心理特點,需要依據兒童成長的天性加以正確引導,不能為孩子樹立教條主義,提供給兒童正確的精神食糧,讓孩子從小就樹立起良好的人格和自尊,學會尊重自己也學會尊重別人,良好的家庭、父母教育是的健康孩子成長的援藍。更是父母義不容辭職的責任,多學學《兒童心理學》、《兒童的人格教育》以及《教育 心量學》無疑是父母對孩子實施正確的家庭教育提供有益幫助。

培養出好孩子的底層邏輯並非是老師?而是每個孩子的父母

03、家庭、父母教育,是孩子一生中星重要的教育,父母的良好家庭教育不僅會避免不良後果的發生,而且正確的教育方式才能培養出未來世界的主人

成功的教育方式,要教導自己的孩子學會關懷別人:快樂的孩子需要能感受到自己與別人有某些有意義的連結,瞭解到他對別人的意義。要發展這種感覺,可以幫助孩子多與他人接觸。你可以和孩子一起整理一些舊玩具,和他一起捐給慈善團體,幫助無家可歸的孩子。也可以鼓勵孩子在學校參與一些義工活動。專家指出,即使在很小的年齡,都能從幫助他人的過程中,獲得快樂。並養成喜歡助人的習慣。如果孩子都有這種助人為樂的好品得,一定不會發生群毆事件,更不會在課堂上成為淘學生。

笑口常開熱愛生活:常和孩子說說笑話、一起編些好笑的歌,和你的孩子一起開懷大笑,對你和孩子都有益處。光是大笑,就是很好的運動。

讓孩子學會有創意的讚美:正是《兒童的人格心理學》所強調的:“由於兒童尚未成年,給予他們指導就異常重要。”當孩子表現很好時,不要只是說很好。讚美要具體一些,說出細節,指出有哪些地方讓人印象深刻,或是比上次表現更好,例如,你今天有主動跟警衛伯伯說早安,真的很有禮貌。不過,讚美時也要注意,不要養成孩子錯誤的期待。

一定要讓孩子學會自理生活;不能嬌生慣養孩子;當孩子犯錯時,要讓孩子學會主動承擔所能承擔的一部分責任,教育孩子不要犯重複錯誤,讓孩子學會自我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孩子人格魅力,樹立孩子的理想和信心,在儘可能的情況下放開手腳讓孩子自己學會團結同學,讓孩子有愛心、同情心,讓孩子體會到協同合作的意義和好外。而這些方面的指導離不開父母對《兒童心理學》《教育心理學》以及《兒童的人格教育》的運用和指導,運用兒童心理學家的方法引導孩子步入正確的人生軌跡,才能讓我們的孩子真正實現“望子成龍、望女成鳳”願望,更是為未來社會培養造就了人才。

培養出好孩子的底層邏輯並非是老師?而是每個孩子的父母

結束語:

父母親的養育方式的確非常重要。無論在哪裡,我們都離不開父母的影響和父母教育的影響。父母不教育孩子,孩子會變壞;父母用錯誤的方式去教育孩子,孩子會變得更壞。所以在優秀的孩子成為優秀的人才的背後,我們總能找到和諧溫馨家庭的影子,找到父母成功的教育方式。 

實際上什麼是最好的教育,我一直說最好的教育是幫助孩子成為他自己。用一個標準一個模式去培養孩子,最後大部分人是失敗者。我們要讓所有的孩子都成為英雄,唯一的可能性就是幫助他,讓他成為他自己。讓每個孩子在學校裡發現他自己,能夠和那些最美好的東西相遇,能夠找到他自己,最後成就他自己。

如果你認同本文請關注@真誠永恆,感謝您的關注,讓我們一起聊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