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出好孩子的底层逻辑并非是老师?而是每个孩子的父母

“所有能使孩子得到美的享受美的快乐和美的满足的东西,都具有一种奇特的教育力量。”—— 作者:(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

@真诚永恒

中国人的父母普遍存在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期望。而往往想法归想法,期望归期望,却很少知道怎样才能培养出一个好的孩子?众多父母只是负责把孩子生出来、养大了、上学了、不管了。只负责供孩子的吃、穿、用、学等花销。把孩子成长进步的一切责任都推给了老师。这就是目前中国儿童教育的普遍现象。

其实,一个人的成功并非是你一生的辉煌,而真正能教育出你的好孩子才是你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出好孩子往往相比个人成功更有难处,因为孩子总归是孩子,与大人永远是两码事,仅靠说、教、打、骂,只能让你的孩子与你离心离德,增强了孩子的叛逆心理,加大了孩子与父母的亲情距离,从而使你的孩子未能得到良好的父母教育,就”稀里糊涂“的把孩子交给了学校。其结果可想而知,培养出来的好孩子毕竟是少数人,更多的只是普通的一群人。


培养出好孩子的底层逻辑并非是老师?而是每个孩子的父母

01、由于孩子父母忽视对孩子的良好教育所产生的后果,足以引起所有父母对孩子教育方法的反思

(1)、由于中国父母对孩子不当的教育方式,导致了许多孩子群体中较普遍存在如下的不良现象:

  • 自理能力差,依赖性强,16岁之前基本不能实现自理生活;
  • 娇生惯养,自由任性,缺乏自律性,以我为尊,不服从任何教管;
  • 自私自利,没有同情心,不愿意帮助和关心别人;
  • 缺少责任感,凡事都是别人的错,从不主动承担责任;
  • 懒惰、虚荣、高攀、炫酷。没有吃苦能力、更没有解决问题的精神;
  • 沉迷于游戏、精神和物质享受,没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和精神食粮;
  • 自我封闭,不会合作,更不愿意与人共事,缺少团队意识;
  • 对前途缺失信心和理想,凡事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帮助而自己却从不动手。

我认为产生上述的种种原因,由父母的早期教育有着直接的关系,古人常说:”从小看到老“就是这个道理,一个人的良好习惯是从小养成的,而不是后天弥补的。”万丈高楼绝不可能平地而起,总需要事前打好基础,才能在坚实的基础上砌砖码石,试想,如果一个孩子从小没能打好基础教育,孩子的精神境界,良好素质,奋斗意思从哪里来?这些因素不值得每一位父母反思吗?

培养出好孩子的底层逻辑并非是老师?而是每个孩子的父母

(2)、经常在校园中发生的群殴事件到底是怨老师。还是父母的责任

  • 10月14日13时40分许,发生在承德技师学院的一场群殴事件,让年仅17岁的高嘉(化名)以生命为代价,点燃了躁动的青春。当我们为一条鲜活生命以如此方式逝去而感到可惜时,频频在校园内上演的一起起暴力事件,不由让我们感慨,缘何他们的青春里浸染了如此多的冲动、暴力与残酷?
  • 12月20日,陕西咸阳古渡中学附近空地,一名穿校服、背书包的男生,被5男生轮番飞踹,打人者还用棍子在其身上抽打。被打学生几次被踹倒,都被拉起来接着打。为何学生打群架现象此起彼伏,难道是教育环节出现了什么问题?
  • 上饶市实验中学学生何某某因在其QQ空间与校外其他网友发生争执,2018年6月22日下午在放学回家途中被校外的多名网友围堵并殴打。
  • 2018年9月,陕西榆林15岁的少女王洋(化名)被六名未成年人用烟头烫、用砖头砸、用脚踢,折磨长达五小时致死。

这些校园暴力犯罪触目惊心,问题虽然可能发生在校园,也可能发生在它处,但归根结底还是由于缺失了孩子的家庭良好教育。如果每一个孩子都能得到父母的早期良好教育,又岂能成帮结伙欺负他人?当孩子们发生问题后,孩子们的家长应该承担什么样的责任呢?是否应该扣心自问自己的过失所种下的因?

培养出好孩子的底层逻辑并非是老师?而是每个孩子的父母

(3)、老师殴打学生固然有老师的责任,但是,相信任何一位老师绝不可能殴打一位好学生

  • 近日一段长达4分52秒的视频在网上流传甚广,视频里是在一所中学的课堂上,一个女教师和一个戴眼镜的女生好像为什么事情发生争执,女教师在此后的几分钟之内,多次冲向该名女生怒煽其耳光,而且屡屡和女生发生拉扯和推搡,这段视频公布之后,立刻在网上引起强烈关注,经查实,这是沈阳165中学初三年级英语课上的一段情景,而打人的是该校的英语老师朱某,据说目前这位老师已经离职。
  • 1月19日,江西永修县委宣传部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消息称,1月17日晚,有网友在微博里发了题为《曝光江西省九江市永修二中8班物理殴打学生!》的视频,看到该视频后,永修二中高度重视,立即进行调查了解,并将相关情况说明。
  • 6月12日晚间至13日上午,一段长达42秒的一教师在教室殴打一学生的视频在贵州六盘水网上疯传。这段时长42秒的视频显示,在一间教室的黑板前,一名男子手持一根类似木条的物体,左手拽住一名孩子,右手多次对这名孩子进行抽打。

上述各例老师殴打学生事件中,文者并非有意意袒护老师,老师殴打学生确实有失师者尊严和荣誉,凡事总有因果关系,虽然事件的表象是老师殴打学生,但是,总会是事出有因,而这因就是每一位孩子的父母丧失了对孩子的早期教育,使孩子失去自我约束力,不服从管束、不遵守纪律所产生的结果。

培养出好孩子的底层逻辑并非是老师?而是每个孩子的父母

02、教育出好孩子的底层逻辑就应该是每位孩子父母的责任,所以每一位父母不仅为了让你的孩子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就必须要选对方法良苦用心,选对适宜的方法才能收到实效

我们都知道“十年树树、百年树人”的大道理,但是树人、教育人绝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事,而需要下苦功,花力气,用心思努力付出。虽然家庭情况不同,教育方式也各有千秋,但目的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快快乐乐地健康成长,作为父母,究竟该怎样教育孩子?

(1)、父母对孩子的良性教育是每一位孩子的基础教育,也将影响孩子一生

皮连生所著的《教育心理学》第十二章 【影响学习的环境因素】第二节:“家庭和父母”中强调:“家庭是个体成长的起点,是一个人生命历程中的第一课堂,家庭和父母对于个体学习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早期发育环境中信息刺激的丰富程度。研究表明,单调环境中成长的婴儿与生动环境中成长的婴儿,在情绪、动作、语言等方面的发展上都存在一定的差异,在智力水平发展上也存在明显差异。

之所以会存在这样的差异,是因为丰富的信息刺激可以促进婴儿大脑皮层神经系统的发育。如果父母能够在孩子成长初期提供信息刺激丰富的环境,对孩子的智力发展会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值得注意的是,如果个体在发育的早期长期处于充满过多丰富和新鲜刺激的环境中,对于其注意力稳定性的发展是不利的。所以,父母需要把握好孩子的生活环境中刺激的丰富程度。”

英国哲学家曾经说过:“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从幼年起就应该通过教育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一个具有良好习惯的人往往可以合理地安排学习时间,更有效地达到学习的目的。良好的学习习惯通常在幼年就开始形成,在这个过程中,父母的教育方式尤为重要。

培养出好孩子的底层逻辑并非是老师?而是每个孩子的父母

(2)、对孩子的人格教育犹其重要,如果忽视了对孩子的人格教育同样不会教育出好廖子

《儿童的人格教育》作者: [奥地利] 阿尔弗雷德·主要内容简介: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教育问题对成人来说,可以归结为一种自我认识和自我指导。这对儿童也一样。不过,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由于儿童尚未成年,给予他们指导就异常重要。其实,成年人有时也需要指导。如果我们愿意,我们完全可以放任儿童按照自己的意愿成长;因此,成年人必须关注并引导儿童的成长。

《儿童心理学》,(法)安妮·夏莱-德布雷(Anne Charlet-Debray)著,本书讨论了儿童的天性、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儿童的心理障碍、家长和儿童的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成见,解释它们存在的理由,揭示隐藏在它们教条主义形式之下的真相,并本着审慎的态度为每一项讨论的主题提供一个以现有认识为基础的分析。

两本教育儿童专著从不同角度阐述了教育儿童的意义和方法,如果作为父母想教育出合格的好孩子就要依据心理学大师所阐述的儿童成长期的心理特点,需要依据儿童成长的天性加以正确引导,不能为孩子树立教条主义,提供给儿童正确的精神食粮,让孩子从小就树立起良好的人格和自尊,学会尊重自己也学会尊重别人,良好的家庭、父母教育是的健康孩子成长的援蓝。更是父母义不容辞职的责任,多学学《儿童心理学》、《儿童的人格教育》以及《教育 心量学》无疑是父母对孩子实施正确的家庭教育提供有益帮助。

培养出好孩子的底层逻辑并非是老师?而是每个孩子的父母

03、家庭、父母教育,是孩子一生中星重要的教育,父母的良好家庭教育不仅会避免不良后果的发生,而且正确的教育方式才能培养出未来世界的主人

成功的教育方式,要教导自己的孩子学会关怀别人:快乐的孩子需要能感受到自己与别人有某些有意义的连结,了解到他对别人的意义。要发展这种感觉,可以帮助孩子多与他人接触。你可以和孩子一起整理一些旧玩具,和他一起捐给慈善团体,帮助无家可归的孩子。也可以鼓励孩子在学校参与一些义工活动。专家指出,即使在很小的年龄,都能从帮助他人的过程中,获得快乐。并养成喜欢助人的习惯。如果孩子都有这种助人为乐的好品得,一定不会发生群殴事件,更不会在课堂上成为淘学生。

笑口常开热爱生活:常和孩子说说笑话、一起编些好笑的歌,和你的孩子一起开怀大笑,对你和孩子都有益处。光是大笑,就是很好的运动。

让孩子学会有创意的赞美:正是《儿童的人格心理学》所强调的:“由于儿童尚未成年,给予他们指导就异常重要。”当孩子表现很好时,不要只是说很好。赞美要具体一些,说出细节,指出有哪些地方让人印象深刻,或是比上次表现更好,例如,你今天有主动跟警卫伯伯说早安,真的很有礼貌。不过,赞美时也要注意,不要养成孩子错误的期待。

一定要让孩子学会自理生活;不能娇生惯养孩子;当孩子犯错时,要让孩子学会主动承担所能承担的一部分责任,教育孩子不要犯重复错误,让孩子学会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孩子人格魅力,树立孩子的理想和信心,在尽可能的情况下放开手脚让孩子自己学会团结同学,让孩子有爱心、同情心,让孩子体会到协同合作的意义和好外。而这些方面的指导离不开父母对《儿童心理学》《教育心理学》以及《儿童的人格教育》的运用和指导,运用儿童心理学家的方法引导孩子步入正确的人生轨迹,才能让我们的孩子真正实现“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愿望,更是为未来社会培养造就了人才。

培养出好孩子的底层逻辑并非是老师?而是每个孩子的父母

结束语:

父母亲的养育方式的确非常重要。无论在哪里,我们都离不开父母的影响和父母教育的影响。父母不教育孩子,孩子会变坏;父母用错误的方式去教育孩子,孩子会变得更坏。所以在优秀的孩子成为优秀的人才的背后,我们总能找到和谐温馨家庭的影子,找到父母成功的教育方式。 

实际上什么是最好的教育,我一直说最好的教育是帮助孩子成为他自己。用一个标准一个模式去培养孩子,最后大部分人是失败者。我们要让所有的孩子都成为英雄,唯一的可能性就是帮助他,让他成为他自己。让每个孩子在学校里发现他自己,能够和那些最美好的东西相遇,能够找到他自己,最后成就他自己。

如果你认同本文请关注@真诚永恒,感谢您的关注,让我们一起聊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