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中的硅谷:裁員、降薪、互助

作者:王宇晴

來源:遠川科技評論


迷茫就像病毒一樣四處擴散。幾乎所有的地方都關閉了ーー餐館、商店、圖書館、博物館。大小企業都面臨經營壓力。一切似乎都變了樣。

為了應對疫情對經濟的衝擊,即便是科技產業中心的硅谷,一些企業也不得不大面積裁員。

儘管《紐約時報》評論硅谷大佬們,比如蘋果、微軟、亞馬遜、Google、Facebook,可能會在這次危機結束後, “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強大”。但像亞馬遜、Netflix 這樣疫情期間還能股價創新高的科技公司終究是少數。更多線上、線下業務關係緊密的公司,比如 Uber、Airbnb,亦遭受重創。

與此同時,更多初創公司成批倒下。《財富》雜誌說,近一個月至少 231 家初創公司宣佈裁員,人數接近 2 萬人。四月份的第二週,美國 660 萬人首次申領失業金,其中硅谷所在的加州,就有超過 100 萬人申請。

這就是疫情下的硅谷。有人就地臥倒,有人緊衣縮食,有人逆勢擴張,也有強強聯手。恐慌之外,人們也看到了硅谷極客們也在爭先恐後地想方設法運用他們的技能、資源和創造力來應對病毒及其對公眾健康和經濟的影響。以下大洋彼岸科技業的一些故事。

Part 1. 共享經濟,當頭一棒

互聯網公司總愛說自己如何用技術和數據改造行業,如何將規模優勢轉變成競爭優勢,以達到一個低邊際成本公司才可能實現的規模。這個故事共享經濟創業家們大概講得最溜。

但在 Uber 流血上市以及 WeWork 折戟 IPO 戳破了這些泡泡。而在如今這場衰退中,它們也遇到了更大的麻煩。

疫情中的硅谷:裁員、降薪、互助

WeWork 的從天堂到地獄之路 圖片來源:The Information

自打去年 IPO 失敗後,共享辦公公司 WeWork 的日子愈發艱難。WeWork 本質上就是個經營效率不怎麼高的二房東公司。去年得到軟銀緊急支援後,WeWork 去年年底賬上還有 44 億美元現金。軟銀還承諾今年再給 30 億美元。

然而如今軟銀和其 CEO 孫正義已經自顧不暇,他們在 WeWork 的頭寸更是像燙手山芋。這個月初,軟銀宣佈撤回之前答應的 30 億美元注資,並表示不會再為 WeWork 兜底,被後者指責“違反了對 WeWork 少數股東,包括數百名前任和現任員工的信託義務”。

很多租 WeWork 辦公室的公司本身規模也很小,現金流壓力大。英國《金融時報》說,一些租戶拒絕支付租金或要求終止按月租賃協議。儘管如此,WeWork 新管理團隊還是預期 2021 年實現 EBITDA 轉正。

開源是不可能的了,WeWork 這周告訴員工做好裁員準備。他們計劃在 5 月底前敲定裁員名單,涉及 10%、大約 1000 名員工。此前,WeWork 已經裁了 2400 人。同時,他們自己也不打算付給地產商租金了。

一個說法是 WeWork 早在去年就開始努力降低租金成本,並將租賃轉為管理協議。當時它們第三季度虧損超過 10 億美元。如今,WeWork 正在請經紀公司重新談房租合同,希望減租或將租賃協議轉化為利潤分成,以降低固定的月度支出。

同樣陷入訂單和收入大幅減少麻煩的還有 Uber。近期 Uber 打車訂單驟降 70%,去年收入增長最快的外賣業務也因為餐廳關停而業績下滑嚴重。與此同時,優步龐大的固定成本——也就是人員成本 —— 也在急劇消耗其現金流。

這家公司在經濟繁榮時從未接近盈利,現在卻面臨著一個生死攸關的問題: 當大多數人都呆在家裡的時候,它們和它們的司機如何才能生存下去?分析師們認為,紐約、舊金山、洛杉磯、巴黎……Uber 在每一個主要城市群的訂單量和收入都會在 3 月份減少七八成。

雪上加霜的是,加州此前通過的一項新法律,令得Uber 可能需要為之前的訂單,向司機支付更多的薪水。目前加州已經有超過 2500名 Uber 和 Lyft 司機向前僱主提出了工資索賠,聲稱他們至少被拖欠了6.3億美元的工資。

這周,Uber 撤回了 2020 年業績指引。此前他們預計今年至多實現 800 億美元交易額、170 億美元營收、14.5 億美元 EBITDA。此外,Uber 在其他公司的持股也可能在今年減值,又是大約一筆 19 億到 22 億美元的大出血。

本來打算在今年 IPO的 Airbnb 要重新掂量規劃了。Airbnb預訂量從3月1日的每週約50萬下降到月底的僅10萬,下降了80%,預計在今年上半年將損失10億美元。全年收入預期減半。

前陣子,Airbnb 以 11% 的年利率融資 10 億美元,並且同意以 180 億美元的估值向投資人配股。這一數字較其最近一輪 VC 的投後 310 億美元估值折價 40%。

目前,Airbnb 已經暫停了幾乎所有的市場營銷開支,估計每年節省 8 億美元。但它可能需要進行更大幅度的全面成本削減。Airbnb 此前高投入換業績高增長。它在產品開發、設施和員工薪酬等固定成本上的支出,遠高於 Booking 和 Expedia 等競爭對手,大概是 Booking 的 1.8 倍、Expedia 的 2 倍。

疫情中的硅谷:裁員、降薪、互助

Airbnb 人均非廣告支出是同行的兩倍 圖片來源:The Information

Airbnb 還沒有說是否裁員,不過招聘暫時凍結,今年員工的獎金可能也沒有了。

其實這些所謂“獨角獸”的日子已經算不錯的了。那些還在天使輪或者 A 輪的小公司,只能就地臥倒、聽天由命了。就像紅杉資本上個月早些時候警告其被投公司說的那樣,要為重大變化和有限的發展做好準備。

Part 2. 硅谷巨頭,喜憂參半

相比於這些新興的獨角獸,硅谷的老牌企業,看起來似乎更有面對疫情的底氣。人們宅在家裡,各種平臺上的活躍用戶都在增加,流量蹭蹭的躥。

但這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像 Google、Facebook 是全球最大的數字廣告主,越來越多公司降低了今年的廣告投放,也令它們今年的增長蒙上陰影。

一些分析師預計,Google 將會在今年迎來成立以來首次年度收入下滑。有分析師說,Google 高達 40% 的收入來自於能夠被疫情“精準打擊”的行業,比如旅遊、出行業。三月最後一週,Google 付費廣告客戶數量同比減少了 20%。

YouTube 原本是 Google 實現收入持續增長的新亮點。 毫無疑問,YouTube 和其他視頻流媒體服務一樣,屬於疫情“利好”板塊。但是隨著視頻廣告投放率的下降,YouTube 的廣告收入可能會下降。

Facebook的局面也好不到哪兒去。隨著企業關門,失業人數增加,消費需求下降,廣告主們都拉上了錢包的拉鍊。這對於去年一年廣告收入近700億美元、佔總收入 98% 的 Facebook 來說,絕對不是什麼好消息。

雖然在疫情相對嚴重的國家,Facebook 上的發帖總量增加了50%,視頻發帖量更是增加了一倍多。可這一切,並不能改變整個廣告市場支出枯竭所帶來的影響。

面這次廣告業的偃旗息鼓,誰也不知道會持續多久。業內著名的調研機構 eMarketer將全球廣告支出預估從 7120 億美元下調至 6910 億美元。Internet Advertising Bureau 最近對390位廣告投放負責人進行的另一項調查顯示,74% 的受訪者認為此次疫情對廣告行業的影響大於 2008 年金融危機時。而J.P.Morgan則預測今年在線廣告支出同比降 1%。

即便面臨增長壓力,Facebook 和 Google 仍表現出一定的擔當。像有 75% 中小企業客戶的 Facebook,計劃向 30 多個國家逾 3 萬家小企業,提供 1億美元的現金救助和廣告額度,以幫助大家維持經營,度過難關。

Google則向其平臺上的中小企業提供價值 3.4 億美元的廣告額度,並向世界衛生組織和許多政府機構提供 2.5 億美元的廣告額度撥款。另外, Google 將設立一個 2 億美元的投資基金,為小企業提供貸款支持。

然而,儘管 Google 和 Facebook 今年前景可能看起來很黯淡,但其他數字廣告玩家的前景卻更加黯淡。像美國版的大眾點評 —— Yelp —— 已經表示將裁員 2100 人。因為它們最主要的廣告客戶,餐館、酒吧和其他本地業務都關門了。

基本可以確定的是,在這一切結束後,Google 和 Facebook 可能最終會處於更有利的地位。道理很簡單,在經濟不景氣時期,廣告商只會選擇轉化率最高的平臺,所謂的精確投放。這個平臺有最大的流量池、最多的用戶、最廣的地域。只有 Facebook、Google 是最安全的。

同樣的,國內最安全的也就是那幾家大互聯網公司,阿里巴巴、騰訊、字節跳動、百度。

Netflix 和亞馬遜相比之下樂觀不少。《經濟學人》說,疫情防控舉措是流媒體的“天賜之物”。儘管聽起來有點怪怪的,但近年來好些個事件都顯示流媒體業務“受益於”大災大難。

尼爾森分析了 2017 年颶風哈維(Hurricane Harvey)期間,德克薩斯州休斯頓的電視使用情況,以及 2016 年紐約遭遇嚴重暴風雪期間的電視使用情況,基本上災情當天或者當週的電視觀看數據,環比提高了約 50%。其中通過流媒體服務消費的內容量增加了 61% 。

疫情中的硅谷:裁員、降薪、互助

今年也是類似的情況。服務商們也是抓緊時間推送全家歡類型或者爽爆片。Netflix 的股價已經在近期連續刷新歷史新高。

三月最後兩週以及四月第一週,美國地區訪問 Netflix 新用戶註冊頁的流量同比翻倍;與此同時,美國 2 月和 3 月份取消 Netflix 訂閱的速度有所放緩。在意大利、印度和菲律賓等地,Netflix 手機和平板應用的使用率也大幅上升。

逼出來的宅經濟。

疫情中的硅谷:裁員、降薪、互助

機構 Similar Web 預計的 Netflix 每日活躍用戶增長情況

不過也有人指出 Netflix 的潛在增長隱患是疫情如果長時間繼續下去,其全球各地的原生劇拍攝可能會遇到問題。而原創劇一直是 Netflix 的護城河之一。

下週,亞馬遜將告訴外界在這動盪的三個月內,它從電商、影視劇集、圖書銷售以及雲計算業務中掙了多少錢。有分析師估計是 730 億美元,同比增長 22%。

相當於每秒鐘有 10000 美元流入亞馬遜的戶頭。

不分晝夜。

這令亞馬遜一度被看做是一家公用事業公司 —— 防禦型、可靠型、不可或缺。它的股價在三月漲了 42%。股價創新高,也令其 CEO 貝索斯今年財富增長超過 200 億美元,鞏固了首富的位置。

疫情爆發以來,亞馬遜一口氣招了 10 萬人。現在它還打算再招 7.5 萬人。將使亞馬遜的全球勞動力達到近100萬,逼近沃爾瑪的規模。

在華爾街分析師看來,亞馬遜在疫情中的表現更令他們確信,這家公司已經在互聯網幾乎每個角落安裝了收費亭,對“經過”的消費者收稅。

Part 3. 減少技術的惡意

硅谷極客們在大流行病期間重拾喜歡解決問題的一面。科技公司、企業家和投資者都在爭先恐後地想方設法運用他們的技能、資源和創造力來應對病毒及其對公眾健康和經濟的影響。

比如包括 Everlywell、 Carbon Health 和 Nurx 在內的許多醫療保健初創公司,都迅速轉向開發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測試工具包。軟件公司,比如辦公通訊軟件 Slack、冥想應用 Headspace 為直接參與抗議的人士提供免費服務。

硅谷最大的孵化器 Y Combinator 加快了對創業團隊“選角”程序,以幫助一部分企業儘快拿到啟動資金。像蘋果、Google 則是聯手改進各自的 iOS 和 Android,加入基於藍牙的新冠病毒感染者追蹤功能。

類似的合作和善意國內也能看到。平臺型公司有的向中小客戶提供政策傾斜,有的加大對此前疫情較重地區的戰略投資和人才招募。齊心參與到這場與病毒的較量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