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炎催生神祕“簇狀細胞”,有望為胰腺癌治療鋪路

慢性胰腺炎是導致胰腺導管腺癌(PDA)的危險因素之一,以炎症、纖維化和腺泡的導管化生(ADM)為特徵,可導致永久性的胰腺損傷。

然而,慢性胰腺炎是逐漸發生的,大多沒有症狀,多在出現併發症後才被診斷出來。如果一個人胰腺持續發炎,他罹患胰腺癌的風險就會比正常人高出許多倍。


胰腺炎催生神秘“簇狀細胞”,有望為胰腺癌治療鋪路


科學家此前曾在胰腺中發現了簇狀細胞,這種細胞通常存在於腸道和呼吸道中,但這類細胞究竟有什麼功能,在很大程度上仍是個謎。

最近,Salk基因表達實驗室的科學家團隊利用胰腺炎小鼠模型發現了胰腺炎期間簇狀細胞的形成,以及簇狀細胞在免疫中的驚人作用。這項研究結果,可能會催生出新的生物標誌物來檢測胰腺炎和胰腺癌。

Salk基因表達實驗室的Geoffrey Wahl教授說:“通過了解胰臟疾病的這些早期階段,希望能找到早期診斷和治療胰腺炎和胰腺癌的新策略。”

胰腺發炎,腺泡細胞會“變身”

胰腺在消化和血糖調節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然而,科學家對胰腺如何從諸如胰腺炎等損傷中恢復及抵抗胰腺癌並不清楚。胰腺的大部分是由分泌消化酶的腺泡細胞組成的。而腺泡細胞還有能力轉化成另一類型的細胞,即簇狀細胞。既往研究表明,在寄生蟲感染時,腸道簇狀細胞分泌IL-25蛋白來促進免疫反應。

“癌症被稱為‘永不癒合的傷口’,我們想要研究胰臟如何從胰腺炎中癒合,以更好地理解可能被癌症所利用的通路。”Wahl實驗室技術員Razia Naeem說。


胰腺炎催生神秘“簇狀細胞”,有望為胰腺癌治療鋪路


他們發現,雖然胰腺通常不含有簇狀細胞,但在胰腺炎過程中,胰腺腺泡細胞會經歷複雜的過程轉變為簇狀細胞,這是胰腺損傷和恢復的正常組成部分。這種轉化類似於預備役士兵(腺泡細胞),他們必須脫下便裝換上戎裝(簇細胞),進而上陣殺敵(炎症)。

研究人員還觀察到,胰腺炎誘導的簇狀細胞會分泌IL-25來促進免疫反應,這與之前在腸道中的發現類似。因此,簇狀細胞可能在胰腺炎過程中起到調節免疫系統的作用。

簇狀細胞的形成,與基因表達相關聯

科學家們調查了7個品系小鼠的簇狀細胞的形成,想看看它們在胰腺炎發展過程中是否有任何不同。令人驚訝的是,研究小組發現並非所有品系的小鼠都有簇狀細胞形成。基因最多樣化的動物產生最多的簇狀細胞,這表明簇狀細胞的形成要麼受到基因控制,要麼受到基因表達的影響(表觀遺傳學)。

簇狀細胞形成的遺傳易感性可能是影響人類胰腺炎形成、嚴重程度和癌症進展的關鍵因素。而該研究可能意味著一些人可能比其他人更容易患上胰腺炎。

接下來,研究團隊計劃繼續進行基因表達分析,以確定哪些基因控制了胰腺炎中簇狀細胞的形成,以及簇狀細胞是否影響胰腺癌的進展。他們希望能探索出胰腺炎和胰腺癌精準治療方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