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嗎,清朝初期政治鬥爭竟然與八旗變遷有莫大的關係

八旗最初源於滿洲(女真)人的狩獵組織,是清代旗人的社會生活軍事組織形式,也是清代的根本制度。

你知道嗎,清朝初期政治鬥爭竟然與八旗變遷有莫大的關係

女真人原始過著漁獵生活,以上山打獵,下河捕魚為生,結伴而行的狩獵活動因人數增多而需統一指揮,其指揮者稱為牛錄額真,這個多人集體即稱為牛錄。女真人在打獵過程中採取了以牛錄額真統領牛錄的組織形式,為便於統一指揮大規模的圍獵,需將若干個牛錄組成一個更大的單位,以旗幟為標誌作導引而不使方位錯亂。旗幟在滿語中稱為"固山",因而這個高於牛錄的最大的單位即稱為固山,漢語稱"旗"。

你知道嗎,清朝初期政治鬥爭竟然與八旗變遷有莫大的關係

所以此後這一形式被繼承下來,滿洲(女真)社會實行八旗制度,丁壯戰時皆兵,平時皆民,使其軍隊具有極強的戰鬥力。

你知道嗎,清朝初期政治鬥爭竟然與八旗變遷有莫大的關係

1584年,出身建州左衛的努爾哈赤興兵,起初以黑旗為幟,5年後,隨著建州三衛的統一,統治人丁也不斷增多,努爾哈赤另設紅旗軍親領,將黑旗軍交由親弟弟舒爾哈齊指揮。

你知道嗎,清朝初期政治鬥爭竟然與八旗變遷有莫大的關係

你知道嗎,清朝初期政治鬥爭竟然與八旗變遷有莫大的關係

隨著對建州女真的統一,人口進一步增多,努爾哈赤對牛錄組織首次進行大規模改造與重建,參照金代女真人的猛安謀剋制,規定300人為一牛錄,5牛錄為一甲喇,5甲喇為一固山,分別以牛錄額真、甲喇額真、固山額真為首領,即參領,佐領,旗主,改編後的牛錄被分別隸屬於黃、白、紅、藍四旗,以純色為辨。

明萬曆四十三年(1615年),建州已經吞併除葉赫之外的所有女真部落,而且蒙古也多有歸附。麾下牛錄已有百倍於起兵之初的規模,努爾哈赤的軍隊已不下五六萬人。因此,努爾哈赤於該年將紅白黑三旗及所領牛錄析設為八個旗:原紅旗分為正黃、鑲黃二旗;原白旗旗主褚英因罪被誅,所以他的白旗分為正白、鑲白、正藍三旗;舒爾哈齊的黑旗在舒爾哈齊被幽禁致死後被分為正紅、鑲紅、鑲藍三旗。正四旗旗幟為純色四方形,龍首朝後;鑲四旗旗幟為五邊形,黃、白、藍三旗鑲紅邊,紅旗鑲白邊,龍首朝前。

當時各旗的旗主分別是:正黃旗主和鑲黃旗主努爾哈赤、正紅旗主和鑲紅旗主代善、正白旗主皇太極、鑲白旗主杜度(褚英的長子)、正藍旗主莽古爾泰、鑲藍旗主阿敏。

你知道嗎,清朝初期政治鬥爭竟然與八旗變遷有莫大的關係

在努爾哈赤生前,曾將自己親掌的正黃旗45個牛錄,分別分給多爾袞三兄弟,並規定阿濟格,多鐸分別為正黃,鑲黃旗主,剩餘的鑲黃旗為自己的親軍,並表示將來自己死後全部留給多鐸,所以一直以來鑲黃旗一直據八旗首位,同時努爾哈赤還表示另賜一旗給多爾袞,將杜度從鑲白旗調往正紅旗,但還沒來得及任命,便因傷勢發作去世,皇太極繼承汗位之後,奪取杜度的原鑲白旗,交由長子豪格擔任,多爾袞只能帶著自己的15個牛錄依附阿濟格。

你知道嗎,清朝初期政治鬥爭竟然與八旗變遷有莫大的關係

滿洲以黃為尊,為名正言順,鞏固權力,凸顯大汗威嚴,將多鐸、阿濟格二人統領的正黃、鑲黃二旗改色為正白旗與鑲白旗,而將自己親領的原正白旗改色為正黃旗,鑲白旗改色為鑲黃旗。皇太極首先在每旗仍設管理旗務大臣一名,也即固山額真,職責是"總理一切事務"。分散了主旗貝勒的權力,降低了他們的自主性。

皇太極繼位初期,礙於自身實力,被迫實行四大貝勒共同南面而坐的制度,但這顯然是皇太極不能容忍的,四年後,在皇太極的設計下,阿敏獲罪 ,被罷官幽禁後,鑲藍旗由皇太極的玩伴,心腹,阿敏的弟弟濟爾哈朗掌管。

天聰六年(1632年),皇太極取消了四大貝勒並坐的儀式,改為由皇太極一人"南面獨坐",正式凸顯出大汗威嚴,提高了皇太極的地位。

你知道嗎,清朝初期政治鬥爭竟然與八旗變遷有莫大的關係

清皇太極天聰九年(1635年),正藍旗主莽古爾泰生前意圖謀反事敗遭誅,皇太極藉此對自己的姐姐莽古濟處以極刑,誅連正藍旗1000人,一時間盛京城中慘叫聲不絕於耳,皇太極廢除正藍旗不久又恢復,,皇太極將其與自己親領的正黃旗混編重組,成為新的正黃旗和鑲黃旗,並從中分出8個牛錄給予豪格統領的原鑲黃旗,又再次將其改色為正藍旗。


你知道嗎,清朝初期政治鬥爭竟然與八旗變遷有莫大的關係

清順治五年(1648年),豪格因1643年的繼位之爭被攝政王多爾袞陷害下獄暴亡,正藍旗又為多爾袞所得,多爾袞將其與自己統領的正白旗混編重組,成為新的正白旗和鑲白旗,將胞弟多鐸統領的原鑲白旗改色為正藍旗。此後八旗旗色再未變化。

你知道嗎,清朝初期政治鬥爭竟然與八旗變遷有莫大的關係

八旗旗主的每一次變遷,都意味著鬥爭和死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