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忧后乐恤百姓,浊酒入肠系庙堂——范仲淹的忧与乐

前言:

历史上的宋朝是一个伟大的时代,尽管政权更迭频繁,但却是人才辈出,自古文武不可兼得,而北宋第一名臣范仲淹能文能武,文能妙笔生花,武能勇冠三军。

然而这么一位名人贤士一生历经沧桑,心系黎民百姓,以天下苍生为己任,怀着满腔理想入仕,清正廉洁过一生。

焚膏继晷勤且苦,划粥断齑求学艰

幼年之时的范仲淹是在"忧"中长大的,范仲淹祖上世代为官,本应衣食无忧,可在他两岁的时候,父亲范墉因病而卒。

范墉一生清廉,积蓄甚少,突如其来的变故让这个家庭流离破碎,其母亲谢氏孤苦无依,为了范仲淹能够摆脱温饱之困,谢氏携他改嫁给朱文翰,从此范仲淹改名为朱说。

先忧后乐恤百姓,浊酒入肠系庙堂——范仲淹的忧与乐

范仲淹画像

朱文翰是高瞻远瞩之人,并未因范仲淹的身世而有所介怀,而是悉心栽培,寄予重望。范仲淹也算颇有志气,少年时便读书刻苦,严寒酷暑不止息,从未有过丝毫懈怠,为了能够更加自律,范仲淹去了长白山的醴泉寺寄宿读书,晨钟为友,暮鼓为伴,甚至那里的僧人都对他赞叹有加。

先忧后乐恤百姓,浊酒入肠系庙堂——范仲淹的忧与乐

一方面是为了体恤家中,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有更多的时间读书,范仲淹不惜节约用膳时间,煮好一碗粥,放置冷却凝块,切分四块,早晚各两块,拌着腌菜而食,于是就有了划粥断齑的典故,用以称赞清贫自律的励志苦学。外人看来枯燥乏味又凄苦的读书生活,对于范希文对此津津乐道,他能在书中找到自己的灵魂和理想。

孜孜求学,一举高中

本以为范仲淹会一辈子顶着朱说的名字生活下去,结果在他十几岁的时候意外得知了自己的真实身世。范仲淹为人质朴,崇尚节俭尚德,而朱家子弟骄奢淫逸,他三番五次出面劝阻,朱家子弟恼羞成怒口不择言泄露了他的身世,他的才得知自己竟是范氏之子。

在知晓自己真实身世后,范仲淹的性情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身世的刺激让他震惊不止,激愤交加之下,他决定离开朱家,另辟门路,负着爱琴,携带佩剑,不顾任何人的阻拦,毅然而然含泪辞别母亲,前往应天府书院求学,终日埋头书卷,立志学有所成再报答母亲。

先忧后乐恤百姓,浊酒入肠系庙堂——范仲淹的忧与乐

范仲淹在应天府读书的刻苦程度比之前更深一层,寒窗苦读不曾放弃。昏昏欲睡之时就用冷水扑面,寻回理智继续挑灯夜读,不断磨砺心志,逐渐养成一身浩然之气。同窗看到他吃冷粥咸菜,心生怜悯便请他一同享受美餐,他义正言辞地拒绝了,原因是担心享受美餐之后咽不下粥菜,此番自律日后必成大器。

在鸿儒的帮助下,他的学问大有长进,通读儒家要义,怀揣着济世救民的理想抱负,大中祥符八年,范仲淹一举高中进士,官授秘书阁校理,遂光耀门楣,把母亲接至身旁奉养,可谓是苦心人天不负。

治堰兴学,心系百姓

无论何事,范仲淹始终把百姓放在心中,看到黄海之滨一带,由于海堤年数已久,常年失修,堤坝尽毁,经常海水泛滥,大片良田被淹没,百姓深受疾苦,他的内心煎熬不止,起初他上书漕运,请求重修沿海的堤坝,以对抗海水,后来被批准后,他勇敢带领百姓夜以继日挖渠道,通过修筑堤坝的方式将泛滥的河水引入大海,有效的防止了洪水的发生,为当地百姓带来福祉,深得民心。

先忧后乐恤百姓,浊酒入肠系庙堂——范仲淹的忧与乐

在他为母亲服丧期间,由于书院缺乏良师授课,范仲淹受邀前去主持工作,原本可以不问世事,但是他毫不犹豫便接受邀约,以身作则,勤勤恳恳教学,使得学院风气焕然一新。

范仲淹深知人才对国家的重要性,便大力提倡兴学育才,身体力行,造福一方。在他主持的"庆历兴学"中,不仅改革了科举考试,而且地方学校得以普遍设立,影响深远。

不仅如此,他还经常仗义疏财,有着丰厚俸禄的范仲淹平日里过着简朴的生活,花耗大量钱财救济穷苦百姓,真正能够做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入朝为官之后的范仲淹,始终保持着敢于直言的做事风格,只要是为百姓谋福祉的事,他定会上书直谏。但也由于他的秉公直言免不了得罪他人,甚至被贬谪。

刘太后寿辰将至,朝廷打算在大殿前为太后庆生,范仲淹便一纸奏折上书宋仁宗,认为此事把国礼与家礼相混淆,大有不妥,当初举荐他的晏殊得知了他的行为勃然大怒,认为此次上疏既影响仕途,甚至还会连累到他,范仲淹自然是据理力争,他认为身为臣子就要为国尽忠,而不是阿谀奉承。这般公正为君的为臣之道,鲜少有之,只有刚正不阿才能兼济天下。

先忧后乐恤百姓,浊酒入肠系庙堂——范仲淹的忧与乐

在远离京都的任职期间,他秉持着"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原则,积极谏言,心忧百姓,虽许多建议未曾被采纳,但他的一番赤胆忠心令仁宗为之动容。

文武双全,戍边御敌

范仲淹不仅文采斐然,而且武略惊人,心中有鸿鹄之志,并且能够得以施展抱负。那时候宋朝军队由于缺乏调教,在与西夏的作战中屡吃败事,整个朝廷忧心忡忡,前方战事吃紧,范仲淹被加急召回临危受命,他的出战彻底扭转了这一局面,西夏不仅停止入侵,甚至主动求和。

范仲淹作战讲究策略,不枉他熟读兵书,先是完备自身军资,以不变应万变,尤其擅长各个击破。军纪严明是范仲淹打胜仗的重要原因,到达边关之后他发现政治军队较为涣散,于是重新制定军规,改革旧的军制,严加训练,因此军威大增,士气高昂。

先忧后乐恤百姓,浊酒入肠系庙堂——范仲淹的忧与乐

双鬓发白的范仲淹驰骋沙场取得大捷,消息传回朝野,朝堂上下举杯欢庆。这一战就是几年,范仲淹早已习惯塞上生活,有时免不得思乡念亲,"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这位白发老翁在朝堂直言上疏劝诫君主,在边关上阵杀敌保家卫国,为苍生为国事奔走一生。

结语:

范仲淹最突出的不是他的功绩,而是他那颗高尚廉洁的心,他自身的才气不言而喻,身上的道德品行更是无以复加。

范仲淹去世后百姓聚众哀悼哭泣,整个朝堂也都戚戚然,百姓失去了一位仁官,朝廷失去了一位奇才,他对"文正"这个谥号当之无愧。千年万载,范仲淹以天下为己任的高贵品格使得无数文人志士为之敬仰。

参考文献:

《资治通鉴》

《宋史》

《范文正公文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