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血的分类有哪些?各类型病症要注意什么?

北京福寿堂


本文写于2020疫情期间,让我们认识到,健康不是生活问题,是生命问题。我是傅康,中国营养学会会员,国家健康管理师,这是我的第319篇原创。

贫血指血液中红细胞或血红蛋白(Hb)含量低于正常范围,是影响人们健康生活的常见疾病,患病人群广泛,症状轻重不ー,而轻微贫血很难被察觉出来。所以到医院做个简单的血常规,就可以通过血红蛋白的数值初步判定贫血。

血常规中还有三个重要指标ー-MCV、MCH、MCHC,可以区分贫血的常见类型

  • MCV(平均红细胞体积)是指每个红细胞的平均体积

  • 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是指每个红细胞内所含血红蛋白的平均量。

  • ICHC(平均血红蛋白浓度)是指平均每升红细胞中所含血红蛋白浓度。

巨细胞性贫血(MCV和MCH升高)

  • 常见于因饮食摄入不足或者胃肠吸收障碍等因素导致的维生素B12、叶酸等造血原料的缺乏,引起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主要采用维生素B12、叶酸等进行补充。

  • 还见于多数溶血性贫血患者,由于红胞破坏过快,骨髓内未成熟的较大体积的红细胞释放到外周血,一般会伴有黄疸和脾脏肿大,有些有家族史或药物食物诱发因素。

  •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因为有红细胞巨幼样病态改变或原位溶血等因素,也会导致巨细胞性贫血。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MCV、MCH、MCHC均降低)

  • 最常见的是慢性失血、某些胄肠道疾病、长期偏食等引起的缺铁性贫血。

  • 比较特殊的是地中海贫血,是由于血红蛋白的主要组成成分ー一珠蛋白发育异常,导致红细胞成圆形靶样,需要进行血红蛋白电泳确诊,这种贫血往往有遗传史。

小细胞性贫血(MCV和MCH低于正常)

  • 见于某些较为严重的急性或慢性感染性疾病,心肝腎等慢性疾病,慢性腎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甲状腺功能低下等内分泌性贫血等,导致红细胞铁利用不良而引起慢性病性贫血。

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MCV、MCH、MCHC均在正常范围

见于多数骨髓造血功能障碍所致的贫血,包括再生障碍性筼血,骨造血组织被其他细胞挤占(如白血病、恶性淋巴瘤、多发性骨瘤、骨转移癌、骨髓纤维化、系统性肥大细胞增多症、大理石骨病等)等情况,以及急性失血,骨髓尚未来得及代偿的阶段。

经过初步区分红细胞的大小,结合病史,大致可以知道是哪个类型的贫血。再进步做外周血涂片观察红细胞形态、溶血相关的检測(血红蛋白电泳、红细胞膜相关蛋白活性检、红细胞发育所需的活性测定以及抗人球蛋白试验等)。

血液检查不能确认贫血病因的时候,还需要做骨和染色体检查,才能最后确认贫血的类型和主要病因,给予对因治疗,方能有效控制贫血的发展和反复。

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有用,记得点 zan收藏哦,方便再次回看.

对营养、健康美食、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我,靠谱有趣的分享,都在这里。


营养教练傅康


头晕目眩,乏力,休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