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的家電市場上,有句話是這樣講的,“天上彩虹、人間長虹”,說的就是長虹這個品牌。作為曾經的彩電巨頭,在上世紀90年代,國內每賣出3臺彩電,其中就有1臺是長虹。並連續20年,保持著銷量第一的光榮成績。
不過,這個曾經家喻戶曉的“彩電大王”,如今卻跌落了神壇。根據長虹近年的財報顯示,長虹的年營業收入只有小米的一半,年利潤也只有格力的百分之一,被同行遠遠地甩在了身後。
長虹,曾經的彩電巨頭
長虹在生產家電之前,是一家於1958年建立的軍工廠,到了1965年這個軍工廠專為民用,開始的生產家電。而長虹的正式崛起,則要從長虹董事長倪潤峰開始說起。
1980年,倪潤峰開始引進日本的彩電技術,長虹建立了國內第一條彩電視生產線。到了1985年,倪潤峰又率先投產29寸的大屏幕彩電,備受歡迎。
當然,野心勃勃的倪潤峰並不滿足於此,他為了把長虹能夠成為全國第一的彩電品牌,他決定打起價格戰,制定了“讓利消費者,全國降價”的銷售策略。實惠的價格,過硬的質量,讓長虹成功的把庫存的彩電都售空了,成功搶佔國內的彩電市場。到了1994年,長虹上市。
見到了價格戰帶來的盈利,倪潤峰決定將價格戰作為主要的攻陷市場方式。於是在1988年到1999年間,長虹先後打了三次價格戰,反響甚好,長虹的年度產值也在不斷上升。據長虹資料顯示,在90年代末期,四川全省GDP總產值中,長虹的年產值佔了15%的份額。長虹成為當時風頭無兩的國民品牌。
直到2009年,長虹創下了連續20年彩電銷售量全國排名第一的記錄,當時媒體透露,市場上每賣出3臺彩電,其中就有一臺來自長虹。
進軍美國市場的錯誤決策, 長虹營收開始下滑
雖然倪潤峰將長虹發展壯大,但他的決策也有失敗的時候、在長虹搶佔了國內的彩電市場後,野心勃勃的倪潤峰又看中了美國市場,然而當時的市場形勢較為複雜,長虹高層並不同意這個戰略。不過,倪潤峰卻堅持他的想法。
於是從2001年開始,長虹與APEX公司進行合作,開始將彩電出口美國。然而在資金運轉上,出現了問題。長虹選擇了賒銷的資金結算方式,結果長虹在美國市場的銷量並不如意,再加上APEX公司一直拖欠貨款,在合作了3年後,APEX公司一共拖欠了長虹44億元的貨款。長虹資金難以迴流,資金鍊開始斷裂。
而且,由於把精力放在開拓美國市場上,長虹在國內的產品設計受到了一定的影響,要知道在那個電子產品更新設計極快的時代,稍微落下一點點,就可能被競爭對手所超越。於是,從2004年開始,長虹彩電的銷量逐步下滑,位居海信、創維、TCL和康佳的身後。
投資等離子顯示屏決策失敗,長虹落敗
為了能夠再次奪回市場份額,擠人倪潤峰的董事長之位的趙勇,決定在彩電的核心技術——顯示屏上面大做文章,以此絕地反擊。
從2004年開始,等離子技術和液晶技術成為了新興的顯示屏技術,許多彩電生產商都在這兩種技術之中糾結。因為二者的價格門檻不一樣,液晶技術的投入資金要更多一些。
於是趙勇選擇了等離子技術,投入了大量資金,企圖藉此技術來翻身。然而令人意外的是,彩電行業卻“選擇”了液晶技術,等離子技術不再符合市場要求,這就意味著長虹的努力和資金付之一炬。
趙勇的決策失敗帶來了鉅額的損失,對於本就不順利的長虹而言,無疑是致命一擊。別無他法的長虹,只能企圖通過轉型來挽回損失。於是長虹不再主攻彩電市場,而是轉向了電池、空調,手機等行業,甚至看到房地產行業的大火,又盲目進軍房地產市場。
然而,長虹這一個做彩電起家的企業,如何能在這樣多元化的產品製造中周全呢?於是長虹的產品質量陸續開始出現問題,許多消費者提出了投訴。漸漸地,長虹的品牌影響力也下滑了,而彩電的產品質量也不及同行。
核心競爭力消失了的長虹,也陸續失去了消費者和市場。到了2018年,長虹面臨著資金難以週轉的困境。無奈之下,為求自保,長虹只能在2018年9月,將價值1.5億元的辦公大樓,折價至8000萬元“賤賣”出售。
根據2020年一季度報告顯示,長虹前三月營收約163億,淨利潤虧損約3.51億,比上年同期減少832.32%。查看7月實時股票市值剩餘約130億,比起最高時候的580億,蒸發了450億,已經相距3倍多。
長虹,這個曾經搶佔了國內大部分市場份額的彩電巨頭,卻在發展過程中,由於領導人對局勢分析的失敗,幾次決策失誤,而逐漸走向了衰落之路,如今,家電市場上的競爭依然激烈,長虹還能夠絕地反擊嗎?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