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式相声真的一无是处吗?

用户172304069


相声是有公式的!

但是,这个公式,不是那个博士的傻公式。

相声的公式是什么?说学逗唱!

郭德纲对这些都与阐述,说,要练个三五年吧,什么贯口什么切口等等;学,看天分;逗,找节奏,也要练三五年;唱,太平歌词,练好了要也得5年至上。当然了,以上这些都得看天分。张云雷唱的好,一招鲜,就能吃遍天;岳云鹏善学善逗,人气很高。

所以说,相声有公式:那就是勤学苦练说学逗唱,还要在小剧场磨合。才能成正果。那个傻博士的公式,就是郭德纲代言过的“藏秘排油”,纯属忽悠骗人。


孔帆在巴黎


明确的说,决不是一无是处。


这二位的节目,曾经耐着性子观摩了几段。

坦白的说,内容有、包袱有、结构过得去,也基本符合相声的规律。

甚至比多数新创作、打着相声名号的节目要强。

﹌﹌﹌﹌﹌﹌﹌﹌﹌﹌﹌﹌﹌﹌﹌﹌﹌﹌﹌﹌﹌﹌

只是这二位实在不会使活儿……

基本的尺寸、节骨眼儿、身上、脸上都没有,给人感觉充其量,也就是三流票友的水平。

所以节目内容再好,也使不出效果来。

所谓术有专攻、器尽其利。

如果转为幕后,成为相声界急缺的专业作家,我认为对这门行业的功效更大。

幸甚至哉。

以上…


相当旺德福


我来回答。

首先,你要弄明白,相声是什么。相声是清末民间穷苦大众自创的一种娱乐形式,起源于京津冀一代,用幽默的语言表达和夸张的表演风格给观众带来欢笑的一种艺术形式。

往上倒三代,自朱绍文老先生开始,德字辈,寿字辈,文字辈这些位老先生基本上幼儿失学,文化水平有限,如果说相声有公式,那也只有《笑林广记》勉强可以算做相声的教科书了。

相声自发明出来到现在,演员最重要的并不是文化基础,首先是口齿伶俐,思维敏捷。其次是日积月累的舞台经验。目前相声最大的流派应该算京派和津派了,京派相声讲究垫的瓷实,包袱抖的垦节恰到好处。津派相声讲究活要细,包袱不断,现场效果火爆。

不论那个流派,又或是哪个门派,首先要求演员基本功要扎实,灌口,柳活,像,都要从小练,师傅也要因材施教,一点一点白扯,一个活一个活的讲,演出完了还要纠正,这或许就是真正的“相声公式”。

对于交大博士夫妇这种哗众取宠,不务正业,无脑蹭传统艺术热度的行为,懂相声的观众只能嗤之以鼻。

要说脱口秀没人阻止,可相声是有规矩的,包袱怎么铺,怎么抖,完全的门外汉。

不学无术,哗众取宠,自命不凡,目中无人。这就是这对夫妇的态度,这种态度绝不是他们面对自己交大老师时敢拿出来的,不然他们早就被开除了,那为何他们敢用这种态度对待相声前辈?因为他们觉得自己的身份,学识远在这群“臭说相声”的“下三滥”之上,所以不自觉的就带出了这种轻蔑的态度。又因为他们打心里瞧不起这门艺术,因此,当内行评价他们的所谓“作品”时,他们才会发自内心的厌恶,所以面对别人的点评时,他们回击的语言酒极具攻击性。

这俩人上了这么多年学,他们难道不知道要夸专业,先学基础吗?他们当然知道,他们做了那么多公式不是摆设。所谓公式,就是他们上学期间想到的圈钱的噱头,如今百姓生活好了,大家都在怀旧,讲情怀,传统艺术恰好迎合了这群观众。而这对夫妻也想借这个机会,用高科技外衣伪装一个噱头,圈一波钱。

他们去了好些个选秀节目,不出意外,郭德纲,潘长江,苗阜都给了很差的评价,他们该怼的怼了,该骂的骂了,都以为他们在作死,其实,这就是他们的一种反心理的营销手段。我给你分析一下

一,定一个唬人的噱头,公式相声,听起来就有高度,看似听得懂他们的相声,就是阳春白雪,传统艺人学问低,就是下里巴人,想让自己高端大气,那就来听他们的公式相声。

二,拼命参加选秀节目,蹭热度,曝光率,不断的跟艺术家对喷,让人觉得他们努力与权威对抗,他们再坚持真理,传统艺人都是不思进取的保守派,他们在打压年轻艺人的创作积极性,搏取青年人的同情与认同感。

三,积累了一定人气后,拉赞助,办专场,开始骗钱。

算盘打的真响,可惜,他们忽略了一点,如今的观众不是傻子,东西好坏不是你忽悠两句就信了。

这些算计连我这个准文盲都看的如数家珍,观众会不懂?这公母俩,我只能这么评价,这么好的学校,这么多年的投资,国家这么多年的培养,喂了狗,把给他俩的师资力量换给贫困山区的学子,也许会培养出更多的袁隆平,钱学森,莫言,钟南山。浪费资源。

自己傻,出洋相是自己的事,把观众也当傻子就是作死了。

明明是脱口秀的形式,非说自己是相声,脱口秀你俩都说不明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