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文化在治世繁荣还是乱世繁荣?治世和乱世,哪个思想家多?

蒹葭堂主人


这个问题,回答不能绝对!纵观中国历史脉络,不管乱世和盛世年代,在思想文化发展都有可观之处!就是最混乱最不堪时分裂朝代,也有新锐思想冒头。在大一统王朝里,也会孕育出绚烂的文化之花。在中华文明演进中,思想文化艺术人文齐头并进,博大精深,交相辉映,在东方神州大地,五千年古国再显光辉!


乱世中光华

夏商之后,周朝开启,名义上统一周天子时代,实际上诸侯国并立,真正呈现是分崩离析状态,在诸侯割据中,进入春秋战国争霸和兼并无休止中,在历史烽烟里,思想文化多元开始进入第一个巅峰时期,诸子百家以卓识高慧登临中国文化高坛,以孔孟荀子为首的儒家,老子庄周的道家,墨家、列子、韩非子之流法家、惠施、名家、阴阳家、农家、纵横家、孙子兵家。。。。群星璀璨,光彩夺目。


就是魏晋南北朝那个混帐年代,战火纷飞,玄学大盛,“竹林七贤”之流,或诗或文、或酒或琴或酒,或笑或闹,他们活的真率旷达,死的慷慨激昂,阮籍、嵇康最为代表;东晋陶渊明开创田园诗派,鲍照、庾信诗文别具一格,北朝叙事诗《木兰诗》更是流传至今!就连短暂的元朝,在高压政治打压的环境之下,元曲文化异常发达,汤显祖、马致远、白朴等元曲四大家笑傲文史!



盛世里荣光

秦汉时期,诗赋虽为为文体主流,贾谊、司马相如、张衡其中佼佼者。但在汉朝,最具光芒的是

史学泰斗司马迁横空出世震烁古今,《史记》荣耀千古;后者的班固、班超等继续接力,史学论著成果最大;哲学家王充《无神论》也是振聋发聩。。。


唐朝诗歌是另一个座文坛高峰,在盛世的大唐,多元的国度,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维、李商隐、杜牧等名人辈出,佳作迭起,吟咏至今!到了文治的大宋,文化和思想更是进入历史新纪元,宋词称为文史一极,豪放派和婉约派同唱共合,苏轼、欧阳修、王安石、黄庭坚、辛弃疾、晏殊、柳三变、姜夔、李清照、范仲淹等光芒四射,陆游的诗歌更是绝唱!苟且偷安的大宋,理学迎来鼎盛,北宋周敦颐、邵雍、程颐、程颢、张载五子;南宋的“心学”,朱熹和陆九渊大发其风。


明清贤哲更为惊人表现,文学界前后七子的复古、小说演义的崛起,《四大名著》呼之欲出;王阳明、王夫之、黄宗羲、顾炎武。。哲家大师论著和践学,将为中国后来社会转型和变革做好前期思想的准备!


老胡看视界


乱世出英雄,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橫空出世,战略家思想家层出不穷,切不一一细说。三国时期战乱频发,群雄割据,独霸一方。东吴孙权,西蜀刘备,三曹父子独霸中原文人墨客聚首忧国忧民,能出来扶政的屈指可数。文人也好,政客也罢。都希望自己的国家繁荣,国富民安才是他们的意向!


用户4342043434


历史如明镜,照见世间百态与每个人心底角落!


纵观 中国五千年,思想文化最繁荣的历史时期有两个,一是春秋战国,二是隋唐两宋。前者主要是分裂,从前770年到公元221年,诞生了众多的学术思想,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百家争鸣

主要是因为当时社会处于大变革大动荡时期,各诸侯国为富国强兵,招贤纳士。经济上,铁器牛耕推广,生产力提高,社会经济发展,提供物质条件。在科技上,天文学,医学等科技取得较大进步。在文化上,私学兴起,形成许多学者和思想流派。这是百家争鸣形成的原因。诸子百家的学说在政治思想文化领域对后世影响深远。

在这个时期,社会发生了急剧的变化,历史由分裂走向统一,针对社会的急剧变化,各学派热烈争辩,著书立说,阐述各自的思想和政治主张。

代表各阶级、各阶层,各派政治力量的学者或思想家,都企图按照本阶级(层)或本集团的利益和要求,对宇宙对社会对万事万物作出解释,或提出主张。他们著书立说,广收门徒,高谈阔论,互相诘难,于是出现了思想领域里"百家争鸣"的局面。

同时在当时出现了众多的思想家,典型就是各家学派代表,比如儒家的孔孟、道家的老子、墨家的墨子、法家的管仲、吴起、商鞅皆名噪一时。

而文化上,儒家学派就是当时的代表学派之一。倡导君权神授、民贵君轻,以“仁”为宗旨,相对中庸。同时在彼时的南方,也不乏《诗经》、《楚辞》这些先秦的经典著作。

春秋战国之后,思想文化相对繁荣的就是隋唐两宋。

文化繁荣

这时期继承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各种文化,民族继春秋战国之后第一次开始大融合,也因此两相碰撞之间,擦出了很多思想上的火花,也因此这时期成了中国历史上公认的封建社会巅峰,加上科举制这种先进的人才选拔制度的出现,彼时社会阶层渠道流通良好,因而让很多普通人看到了希望。一些学术、做官不再是贵族的专利,晚唐诗人刘禹锡在《乌衣巷》中所提到的“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即可说明。到了两宋,这种制度更加成熟,”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就是北宋著名诗人汪洙的名句。

早上还是农家子弟,可能因为中举,下午就穿上官府跃于朝堂、成为新贵。

我们至今也思慕三苏一门三杰的家风。因此唐诗宋词至今让我们向往,思慕。

著名大儒陈寅恪也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上至帝王,下至普通百姓,科举之风,甚为浓烈,现在全国各地遗留的很多书院也主要建成于这段历史时期。仔细来看当时也不乏大儒,典型如唐宋八大家,名留千古。

中国历史上这两个思想文化最灿烂的时期,一分裂,一统一,前者侧重于思想,后者侧重于文化,但其实综合来看,无分彼此,思想文化灿烂繁荣,和治乱关系不大,主要是有产生他们的土壤。

春秋战国能诞生百家争鸣,主要是因为当时历经上古的血缘贵族政治,很多士人也开始活跃起来,尤其是因为大分裂时期,各国人口流动加剧,一些相对有见识的士人开始周游列国,传播学术,比如以”儒、墨、道、法”为首的众多学术流派无不如此,在当时形成了巨大的影响力,一些诸侯为了争霸、兼并小国,就会采取他们认为有用的学术来作为自己的治国思想,比如秦国用法家迅速崛起,最终横扫六合;比如稷下学宫当时不乏孔孟大儒;又或者直到汉初还采用了遗留下来的黄老政治。

而隋唐两宋能产生优秀的思想文化,也是因为彼时的文化学术开始流入中下层,做官也不再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导致很多平民子弟,可以接触到知识,加上较为宽松的言论环境,相对自由的社会制度,自然而然思想学术如井喷一样,蓬勃发展。只是因为后者更加侧重于文化,思想家略逊于前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