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颜渊2仲弓问仁

12.2.[原文]

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①。”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原文通释]

仲弓问“怎样做算是仁”。孔子说:“出门办事如同去接待重要宾客那样认真,役使百姓如同去主持重大的祭祀那样庄重;自己不愿意做的,不要施加给别人;在诸侯国朝廷上不结下怨恨,在自己的封地里不结下怨恨。”仲弓说:“我虽然不聪明,请允许我照这些话去做吧!”


[注释]

①大宾,贵宾。使,役使。承,承担,负责主持。大祭,重大祭祀活动。邦,诸侯统治的国家。家,卿大夫统治的封地。


[解读与点评]

“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的要求是敬事敬业的要求,它是在严于律已、高度的事业心责任感下的自我约束,是忠于职守,谨言慎行,完全彻底的为人民服务。

孔子对仲弓说到了“仁”的两个内容。第一侧重于对己:事君、使民,要严肃认真——忠;第二侧重于对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恕。做到了这两点,就会不结怨,就走向了仁。这就是“忠恕”之道。对“可使南面”(《雍也》第1章)的仲弓,孔子强调做政治领导人如何做到仁。同一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再次表现出孔子因材施教的一贯作风。

在回答仲弓什么是仁的提问中,孔了还强调了“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不结怨与“仁”有什么关系吗?“在邦”当然是在国家事务中,“在家”当然是在家族事务中。在朝廷上不与君主和同僚结怨,在家族中不与家族人结怨,这可是个很有研究的处事原则。怎样才能保证不结怨呢?温良恭俭让的态度是必须的。就像孔子称赞子产的那样“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公冶长》第16章);就像孔子回答樊迟问仁时说的“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子路》第19章);就像孔子回答子张问仁时说的“恭、宽、信、敏、惠”“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阳货》第6章),“无怨”是行仁的保证。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论语》中出现了两次,另一次在《卫灵公》第24章 。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已经成为成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