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真的三次才将孔明请出山吗?

《三国演义》的故事在我国家喻户晓,民间更有不少的“三国迷”,很多章节片段令人津津乐道,其中《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更是老一辈用来教育后辈立人做事的经典范例。有人提出疑问,刘备作为当时的王者,为了请出一个山野隐士,不惜放下珍贵的身份和地位,先后三次登门拜访,最终才将孔明请出山的吗?

刘备真的三次才将孔明请出山吗?

大多数人不会理会这个细节,书籍史料上不是这样描写的吗?电影电视剧都不是这样拍的吗?但不乏有个别或少数较真的人,笔者也是带着这样的疑问“认真”考究了一番。查阅史书古典,从“三顾茅庐”当时的背景说起。

刘备真的三次才将孔明请出山吗?

一、先说刘备。

当时曹操已统一黄河以北,几十万南征大军正准备发兵荆州,兵微将寡的刘备此时屯兵新野,面对曹军威胁一筹莫展、寝食难安。根据罗贯中先生《三国演义》记载,徐庶此时对刘备说:“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愿见他吗?”刘备说你带他来吧,徐庶说:“将军要主动登门去见此人,切不能让此人主动来拜见您。”可见确有刘备亲赴樊城拜访诸葛亮一事,先后三次才得以相见,但没有提到云长、翼德通往,更没有写明是在茅庐中相见,这是书籍记载与民间流传存在的疑问。

刘备真的三次才将孔明请出山吗?

二、再说孔明。

据《三国演义》记载,孔明时年二十有七,是一位胸存宏图之士,刘备请他出山,正是他大显身手、一显宏图的好机会,怎么会端起架子,让刘备先后请他三次呢?当时群雄逐鹿,山野城廓能人异士不少,更何况孔明还有位叫“凤雏”的朋友正端坐草堂等待姜太公呢,就不怕惹得刘备不高兴转而去请“凤雏”吗?要放到现在,有这样雄才伟略之人,别说会主动上门自荐,至少别人请你一次就会跟着出来了,当然这是闲话。

刘备真的三次才将孔明请出山吗?

翻阅其它典籍和《三国》描写当时诸葛亮本身的积极进取态度来看,有人调和了“三顾茅庐”说法上的冲突,使“三顾茅庐”更具真实性。但是刘备请诸葛亮出山,究竟是“一请”、“再请”还是“三请”,恐怕只有刘备和诸葛亮本人知道了,而刘备“三请诸葛亮”的故事却就此流传下来,吸引了无数人。

刘备真的三次才将孔明请出山吗?

三、启示。

“三顾茅庐”的故事在我国民间广为流传、津津乐道,一是故事描述本身很吸引人,引发人们无数憧憬与遐想;二是故事含有很强的哲理性,教育人们成大事者不要拘泥小结,要重视人才,尊重人才,科学合理使用人才,只有这样一个国家才会兴旺发达,胸怀才学的人才会甘愿投身报效祖国。

以上仅为作者浅显之见,如有好的建议,欢迎添加关注并一起探讨,谢谢!

本文为作者参阅古典文献后原创,无硬搬照套之处,如有抄袭之嫌请及时联系作者本人更正,图片均来自网络。

刘备真的三次才将孔明请出山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