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進行馬鈴薯的中耕培土?

黃曉紅果果


馬鈴薯在生長的過程中,最正確的做法就是要用鋤頭鏟三遍的,用鋤頭鏟三遍,就是除三遍草,松三遍土的,然後再進行三遍中耕培土的,馬鈴薯經過了三次的鋤頭鏟地鬆土及犁鏵培土之後,即使到了秋天,馬鈴薯收穫的時候,馬鈴薯的地裡也沒有雜草,而且也省去了噴灑農藥的麻煩,也省去了農藥殘毒帶來的困惑,用鋤頭鏟三遍,把馬鈴薯地的雜草全部剷除乾淨,而且也鬆軟了馬玲土地的土質,再用犁鏵進行三遍中耕培土,這樣做的目的,可以減少馬鈴薯地乾旱的現象,雨水多了還可以把多餘的雨水排走,其實,這就是我們農村所說的,馬鈴薯地的中耕除草,中耕培土,這也是馬鈴薯在生長過中的最主要的田間管理的工作!


馬鈴薯地第一次鏟地除草鬆土,是在馬鈴薯小苗出之後,馬鈴薯的小苗高度在10公分的時候,用鋤頭在馬鈴薯壟的兩側除草鬆土的,將馬鈴薯地的小草全部除掉,這樣也就鬆散了馬鈴薯地的土壤,有利於馬鈴薯秧苗快速的成長,因為這個時候馬鈴薯才長10公分高,這個時候,不管是用馬拉牛拉的原始趟地的犁杖,還是現代化的給土豆培土的農業機械,只能用小一點的犁鏵給馬鈴薯培土的,這樣就避免了犁鏵培土過多壓住馬鈴薯小苗的,這樣第一次給馬鈴薯鏟地除草鬆土結束以後,第一次給馬鈴薯中耕培土的工作也解就結束了!




馬鈴薯地第二遍除草鬆土,是在馬鈴薯秧苗長到25~30公分的時候,給馬鈴薯第二遍除草鬆土後,然後再給馬鈴薯培土,這個時候馬鈴薯已經開始結薯了,第二遍給馬鈴薯除草鬆土,會將馬鈴薯新長出的雜草全部除掉,這個時候給馬鈴薯培土的犁鏵就要比第一次用的犁鏵大一些了,這樣第二遍給馬鈴薯除草鬆土,第二遍給馬鈴薯中耕培土的工作也就結束了;在馬鈴薯的秧苗已經基本覆蓋馬鈴薯壟面的時候,就要給馬鈴薯第三遍除草鬆土,然後中耕培土,這也是最後一次給馬鈴薯除草鬆土,最後一次給馬鈴薯中耕培土的工作,也就是對馬鈴薯進行最後一次大犁滑封壟封土的工作!


在完成了對馬鈴薯三次的除草鬆土,三次的中耕培土之後,對馬鈴薯田間管理的工作就全部完成了,如果在馬鈴薯生長的過程中,需要對馬鈴薯進行追肥的,也可以在第二次,第三次的除草鬆土之後,對馬鈴薯進行追肥,然後進行中耕培土,中耕培土的犁鏵會將肥料全部掩蓋在馬鈴薯的根部,由於現在的農機具有多項的功能,可以一邊給馬鈴薯進行追回,一邊用犁鏵進行培土的,這樣也就就減輕了勞動強度,馬鈴薯在完成了三次的除草鬆土,三次的中耕培土之後,也就完成了馬鈴薯全部的田間管理工作!

種植馬鈴薯必須要起壟種植,而且需要大壟種植,因為馬鈴薯是在地下生長莖塊農作物,所以馬鈴薯對土壤土質的要求是很嚴格的,只要馬鈴薯地的土壤土質鬆軟,再有充足的肥料供應,水分供應之後,馬鈴薯就會在鬆軟的土壤環境中,吸收到更多的肥料和水分之後,馬鈴薯就會在鬆軟的土壤土質環境中快速膨脹,快速生長的,馬鈴薯也會結得又大又多的,所以,種植馬鈴薯三鏟三趟,三趟也就是三次中耕培土,是保證馬鈴薯豐產豐收重要的田間管理的工作,也只有這樣,馬鈴薯在秋天才能夠獲得豐收的!

感謝您對從善如劉三農問題的關注和支持,歡迎您的評論留言!


從善如劉L


馬鈴薯中耕培土是露地無覆膜種植、無水澆條件下,藉助培土壓肥,給馬鈴薯植株追施化肥的一項重要手段,也是促進馬鈴薯地下薯塊生長膨大的條件創造和措施,進一步為馬鈴薯爭取產量奠定了基礎。中耕培土埋壓化肥,是無覆膜無水澆條件,馬鈴薯追施化肥利用率最高的最好方式,農民朋友利用雨水墒情追施化肥,藉助中耕鋤草培土埋壓化肥,免受太陽光照射揮發,既給根部培高了土,還避免化肥爆曬揮發。


再一個就是中耕培土,既可以給馬鈴薯根除周圍疏鬆土壤,同時培高的疏鬆土壤,還可為馬鈴薯地下薯塊的生長膨大,創造疏鬆、溼潤和黑暗的適宜生長環境,薯塊生長個大,還不致因薯塊光照而變綠變紫品質變差。我們甘肅人相互間因善意謊言還常嬉說對方,“洋芋是長大的,不是壅(土)大的”,其實雍土(培土)對促進薯塊生長進一步膨大,起著關鍵作用,如果不中耕鬆土培土,馬鈴薯根部土壤僵實,僵土對薯塊擠壓力大,薯塊很難生長。

所以,中耕培土,對促進馬鈴薯植株的正常生長和地下薯塊的膨大及產量的提高起著重要的作用,既然這麼重要和關鍵,那怎麼進行馬鈴薯中耕培土呢,下面具體談談:

第一次中耕培土:是當馬鈴薯幼苗長至7~8片葉時,要及時結合中耕除草,深趟淺覆土,主要是疏鬆土壤,破除板結,培強土壤透氣性,促進根系發育,淺覆土保墒和有待追施肥料,這次不追肥,需要注意的是,要儘量免傷根系,以免傷口感染帶來病害,影響正常生長。


第二次中耕培土:是當幼苗開始形成匍匐莖時,結合追施肥料,然後中耕培土,二次加高壟面,其方法是,如果是一壟單行種植,肥料放在相鄰植株中間,然後用鋤拋挖兩行間土,覆蓋肥料兩邊合土,加高壟面,如果是一壟雙行種植,適當增施肥料,撒施在雙行中間,結合鋤草鬆土拋挖兩寬行間土,一前一後覆土合壟整平,兩邊坡土要適宜,太薄會出現傷根露根現象,影響結薯塊,由於這次要施化肥,避避沾在葉片上引起燒傷,要儘量避開陰雨天和露水未散時段。第三次培土在發棵期至開花前,結合深鋤行間鬆土,可進行淺培土封壟,不過多數人怕麻煩,會放棄第三次培土,只有管理周到的人才會全面實施完好平整封壟。


總體來說,馬鈴薯中耕培土,是馬鈴薯種植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對增強植株根系土壤的疏鬆透氣性,蓄水保墒保肥,也起著關鍵的調節作用,還對馬鈴薯薯塊的進一步生長膨大,起著更大的促進作用。


基層農人


馬鈴薯栽培中耕培土是馬鈴薯田間管理工作的重要一環,中耕培土可使土壤疏鬆通氣,有利於馬鈴薯生長,利於薯塊膨大。哪麼給馬鈴薯中耕培土什麼時候進行?如何進行?



馬鈴薯生育規律

馬鈴薯因早中晚熟品種不同,生長週期也會有所不同,早熟品種的生長週期在80天左右,中熟品種的生長週期在100天左右,晚熟品種的生長週期在120天左右。

馬鈴薯播種到出苗大約25天;馬鈴薯幼苗期生長速度很快,每兩天能生長出一片新葉子,幼苗期的生長週期需15天左右;馬鈴薯發棵期以生長莖葉為主,地下薯塊也逐步膨大,這個生長週期至盛花期結束,約需25天左右。花期後莖葉基本不生長,這時期的馬鈴薯進入了結薯期,地下薯莖在養分充足的情況下會迅速膨大,早熟品種結薯期生長週期約為30天,中熟種的結薯期生長週期約為60天。

馬鈴薯中耕培土可根據上述的馬鈴薯生育規律來進行。



馬鈴薯出苗後初次中耕培土

馬鈴薯出齊苗後,結合除草進行初次的中耕培土,原則上以促進地下根系生長帶動地上莖葉生長為主,中耕培土後,土壤疏鬆,可提高土壤地溫,有利於地下根系伸展,讓植株根深葉茂,可促使苗壯。

馬鈴薯出苗後中耕培土宜淺,深度在8釐米左右,苗全後用鋤鋤植株附近的土,有雜草順手去除,馬鈴薯的根系再生能力非常強,可放心鋤土,即使傷了少量根系也能快速生長出大量的新根。雖然馬鈴薯的根系再生能力強,但鋤土時也還是要儘量避免傷根。

鋤土後將土往壟地兩邊培,使壟地看起來像“M形”,植株根部培土4~6釐米即可,如需追肥的可在培土時同時進行,節省勞作。



馬鈴薯發棵期中耕培土

馬鈴薯進入發棵期,地下薯塊也逐漸發育,疏鬆的土壤有利於薯塊膨大,這次中耕培土原則以促地上莖葉生長帶動地下薯塊發育,中耕培土後可令植株長勢茁壯,葉片肥厚濃綠,莖杆粗壯,能提高植株抗倒伏能力,植株進入花期時,花量大,對於高產有很大的幫助。

馬鈴薯進入發棵期後,結合追肥進行中耕培土,因該時期的地下薯塊已經開始發育,要避免傷到薯塊,在鋤土時鋤土深度不宜過深,也不宜離植株根部過近,離植株根部10釐米左右鋤土,鋤土深度在8釐米左右,將土往植株根部盤,使壟地看起來像“n形”,這可加厚根部位的土,增厚結薯層,根部位培土厚度在10釐米左右,避免薯塊外露而降低品質。



馬鈴薯結薯期中耕培土

馬鈴薯進入結薯期,薯塊進入了快速膨大期,土層深厚土壤疏鬆有利於薯塊膨大,有利於提高薯塊質量,可結合除草追肥進行最後一次中耕培土,本次中耕培土原則上以促地下薯塊發育,控制地上莖葉生長為主。

馬鈴薯進入結薯期,地下薯塊發育得比較快,中耕培土時鋤土宜淺才能避免傷到薯塊,離植株根部12釐米鋤土6~8釐米左右,將肥施入離根部12釐米處,然後鏟溝裡的土往植株根部盤,培土厚度在8釐米左右,根部兩邊12釐米處也應培土8釐米厚。本次培土後可進行封壟了,等薯塊膨大完成就可採收。



關於馬鈴薯幾時中耕培土,如何進行中耕培土的問題就介紹到這,謝謝大家的閱讀!!!

【南粵新農人】每天分享各類農業種植知識,歡迎大家關注我,我們一起探討農業種植經驗,謝謝大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