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行”白衣戰士群像:用“火眼金睛”發現病情的蛛絲馬跡

“逆行”白衣戰士群像:用“火眼金睛”發現病情的蛛絲馬跡

醫護人員為了拯救像危重症患者付出了諸多努力。仁濟醫院供圖

中新網上海4月16日電 (陳靜 袁蕙芸 馮楠)16日凌晨,仍在援助上海公衛中心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專家朱銘力收到一條短信,“防護服完全遮擋了他的模樣,老爸看新聞差點沒認出來,救命恩人的模樣怎麼可以記不清,還好新聞裡看到了他清晰的模樣。”

原來發信息的是新冠肺炎患者老陳的兒子。患者老陳在ECMO(人工膜肺機)的支持下度過了整整40天,15日康復出院,看新聞才知道自己的主診醫生,來自仁濟醫院重症醫學科的皋源主任和他團隊醫生的模樣。

“逆行”白衣戰士群像:用“火眼金睛”發現病情的蛛絲馬跡

28位成員組成的仁濟醫院重症團隊,“逆行”進入上海救治新冠肺炎確診患者定點醫院。仁濟醫院供圖

在無意識地“夢遊”之時,老陳並不知道在自己發生了什麼,醫護人員為了拯救像他這樣的危重症患者付出了哪些努力?16日,仁濟醫院重症醫學科主任皋源揭秘了隔離病房裡那些鮮為人知的故事。

從2月2日起,28位成員組成的仁濟醫院重症團隊,“逆行”進入上海救治新冠肺炎確診患者定點醫院——上海市公共衛生中心A3重症ICU。迄今,他們中的大部分人還在堅守。皋源主任是仁濟天團的“掌門人”,除了每天4、5個小時的查房外,重症患者情況瞬息萬變,皋源祭出“盯”字訣,一出艙就死死盯著清潔區監護儀的屏幕。

“瑞芬加0.5”“去甲腎減1毫升”“呼吸波形不對換過濾器”,一道道“將令”由此發出;有時,他更是穿上隔離衣衝進艙內,與同事一起搶救病人。

“逆行”白衣戰士群像:用“火眼金睛”發現病情的蛛絲馬跡

皋源穿上隔離衣衝進艙內,與同事一起搶救病人。仁濟醫院供圖

新冠肺炎的臨床特點決定了每日液體出入量的控制要精確到50毫升,也就是多喝那麼一口水的程度。容量決定了病人的心臟功能,肺部滲出,腎臟負荷。“容量管理”的“帥印”由朱銘力執掌。朱銘力每天的工作就是一邊守著血透機、一邊盯著集尿袋、目光掃著監護儀。

從事重症專業10餘年,邢順鵬練就了一副“火眼金睛”。他總是在第一時間就能發現病情波動的蛛絲馬跡。此次支援上海公衛中心,邢順鵬時刻繃緊神經,即使只是帶患者做個CT平掃,也要掃除一切隱患,做到萬無一失。張志贇醫師,是重症醫學的新鮮血液。從“掏糞”“翻身”,到“壓迫止血”,張志贇精準地貫徹來自上級醫生的每一道命令。

外人看似簡單的、重複性的護理工作,其實,門道頗深。唯一女將——護理組長崔順悅秀外慧中。患者的血壓突然出現波動的原因是什麼?恰恰就是最不起眼的那個輸液泵,怎麼樣使輸液泵的銜接更加平穩?怎麼樣使護理交班更加順暢?崔順悅常常絞盡腦汁解決難題。康復期的患者心情煩躁,崔順悅就每天8小時陪在床邊,噓寒問暖,餵食喂藥,幫助他們度過了一個個心理的難關。(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